“我是什么級別,就應該住什么房子,絕對不能搞特殊!”
一天,王定國主動找到了中央,對其說出了這句話。
而工作人員一臉為難的樣子,不知道該如何解決。
這棟房子究竟怎么了,為何王定國還要為此來一趟中央?這件事最后又是如何解決的?
從童養媳到紅軍戰士
說起王定國,那應該算是元老級的人物,從加入紅軍的那一刻起,她就知道她這一生都要為其奮斗終生。
但誰又能想到,如此堅強的紅軍元老早些年卻是一名童養媳。而改變它的契機正是紅軍的到來。
王定國小時候家里窮,從懂事起,她要面臨的就是繁重的勞務。因為家里人多,糧食根本不夠吃,幾個孩子都餓得面黃肌瘦。
但苦難依舊沒有過去,隨著家中頂梁柱的倒下,全家都垮了,王定國也在15歲那年成為了別家的童養媳。
她的臉上還未褪去稚氣,就干上了比大人還繁重的勞作。她要照顧丈夫與婆婆,還要洗衣服、放牛,一天下來根本停不住腳。
但即便是這樣,夫家依舊不滿意,婆婆更是對其非打即罵。漸漸地,王定國的眼神中皆是麻木,沒有了往日的光亮。
直到三年后,紅軍戰士的到來讓其脫離了家庭的束縛。她們帽子、胳膊上的那抹紅色深深地刺進了王定國的心里,原來女子也可以有抱負,而不是家庭的附庸。
王定國激動不已,一旦有閑暇的時間,她就去村頭聽紅軍戰士宣講。
久而久之,她的心中也開出了參軍的枝丫,之后她逃離夫家,穿上了那抹亮麗的紅色。
加入紅軍之后,王定國與其他婦女一同對抗當地的勢力,同時宣傳婦女解放思想,越來越多的婦女選擇加入其中,最后成立了婦女獨立營。
而王定國以出色的能力成為了營長,開始帶著手下的兵四處宣傳革命思想。
然而,危機依舊沒有解除,由于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被迫踏上萬里長征,走過艱險的泥沼、草地,爬過冰冷的雪山,經歷了種種困難。
在這段時期,王定國是劇團的一員,主要的任務就是當“啦啦隊”,激勵戰士們勇敢前進。
長征路上的艱苦難以想象,戰士們艱難渡過泥沼,卻要面臨缺少糧食的危機。
路邊的野草、樹皮都沒有了,就連身上的皮制物品都吃完了,戰士們只能靠著喝水度日。而當遇到雪山的時候,他們必須忍受著饑餓與寒冷雙重困境。
王定國親眼見過一名戰士倒下去了,就再也沒有起來。
此時的她雙手和雙腳已經被凍麻木了,即便這樣,她依舊唱起了那首嘹亮的歌曲,激勵著戰士前行。
等走出了那片茫茫雪山后,王定國松了一口氣,頓時癱倒在地,等她醒過來才發現自己的腳被包扎了起來。
原來是因為天太冷,她的腳趾頭被凍掉了,但她那時已經沒有了知覺。
隨后經過幾個月的奔波,紅軍戰士們終于完成了萬里征程,三大主力紅軍成功會師。而王定國也踏上了新的征程,來到了河西走廊……
相愛定情
彼時,日軍已經進入我國領土,東北地區遭到日軍的侵襲。張學良率領東北軍投靠老蔣。結果老蔣實施“不抵抗”政策,張學良無奈之下與楊虎城等人進行兵諫。
而我黨派出周總理、葉帥等人前往西安進行談判,并順利解決此事,并達成了抗日統一戰線。
但由于我軍在當時的處境并不太好,于是中央決定組成西路軍,穿過河西走廊,向蘇聯方面尋求幫助,但誰又能想到,這場西征會如此慘烈。
在這支西路軍當中,還有一支英姿颯爽的娘子軍,也就是王定國所在的婦女獨立營,如今便成了抗日先鋒團。
在進入河西走廊之后,由于馬家軍的侵襲,紅軍隊伍四散開來。而王定國所在的劇團來到永昌東二十里鋪,沒想到先一步與馬家軍騎兵遇上。
娘子軍的隊伍也是強悍的,但由于不屬于對方騎兵作戰的方式,一時間落入下風,王定國所在的劇團傷亡慘重,最終10余人被俘。
在馬家軍中,她們的處境十分危險,王定國沉著冷靜,在獄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爭取到一名中校參謀的同情,才得以避免被懲罰。
隨后,馬家軍來到張掖之后,王定國以組建新劇團為由四處走動,實際上是在尋找我黨的其他成員,并向組織傳遞求救信息。
我黨得知眾人被俘,立馬下達命令,組建蘭州辦事處,命令其盡快救出王定國等人。
而組織此次營救行動的名為謝覺哉,他跟王定國其實在長征的時候見了一面。
收到命令后,謝覺哉立馬展開營救行動,將王定國等人引渡到醫院,而這所醫院正是我黨人員在蘭州的一個據點,主要任務就是救治西路軍的傷兵。
敵人非常聰明,他們不會將全部的人放出去走動,將其當作人質,借此威脅王定國等人。
無奈之下,王定國只能醫院、劇團來回跑,尋找營救被俘同志的機會。
但此時,因為其行動過于頻繁,敵人產生了懷疑,開始限制王定國的行動,甚至要將其關起來。
王定國察覺到危險,與組織取得聯系后,只能暫時離開永登,來到了蘭州辦事處。
在這里,王定國與謝覺哉才算是正式地見了一面。之后王定國留在這里工作,繼續開展營救工作。
而在朝夕相處中,二人互生好感,最后在同志們的見證下,喜結連理。
其實,二人在一起后,王定國是擔心的,因為自己不識字,而謝覺哉文化水平很高,還經常寫詩,她怕自己配不上他。
但謝覺哉卻不在乎,他給妻子讀自己的詩,還認真地教她每一個字該怎么念。時間久了,王定國也能流利地讀出丈夫送給她的每一首詩。
從延安,再到北京,謝覺哉寫下了不知多少詩篇,其中一大部分都是寫給王定國的。
二人之間的感情令人十分羨慕,也正是因為有丈夫的關心,王定國才能積極樂觀地走下去。而謝覺哉的生活態度深深影響著王定國,甚至影響其一生……
普通生活
謝覺哉在生活中教導著王定國,更是引導著這個家的風氣。而他告訴王定國最多的就是干實事,要努力為老百姓做事。
不管謝覺哉的身份有多高,他們一家依舊生活在組織給分配的房子里,家具用舊了也依舊不換,即便是壞了,也就是修修就能用。
而王定國與其兒子謝飄沒有絲毫怨言,之后也慢慢形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
但幸福的生活是短暫的,1971年謝覺哉去世,王定國緊緊攥著他的手久久不愿放開。
他寵了她一輩子,到最后,還是讓妻子為他大哭了一場。
在謝覺哉去世的幾天后,王定國找到中央,向其表示要將自己所住的房子還給中央。負責人極其為難,畢竟按照規定,王定國還可以繼續住著,不用搬離。
他本想繼續勸,王定國卻直接說道:我是什么級別,就得住什么房子,不能搞特殊!
無奈之下,組織只能答應了下來。
回去之后,王定國就將組織分配的車子與司機全都退掉了,而她自己也搬離了大房子,找到了一間僅供一人的小房子住下。
她的東西不多,最多的就是丈夫寫下的一首首小詩。每當想念丈夫時,她就會拿出來看看,看著看著就笑了,但更多是悲傷。
幾年后,她也走不了太遠的路了,但依舊想要繼續為中央工作。
聽清王定國的訴求后,中央決定讓其整理謝覺哉生前的作品,并記錄在冊。
王定國立馬答應了下來,在紙上抄錄了一篇篇丈夫的佳作。但誰又能知道,這個字跡娟秀的老人,從前卻是大字不識一個,而這一切多虧了謝覺哉。
王定國用大約六年的時間,將丈夫的作品一一整理,并將其出版,讓丈夫以另一種方式存在于世。這可能是愛人的最高境界吧!
謝覺哉與王定國二人共同走過風風雨雨,他們的革命愛情令人艷羨,或許這才是最純粹的愛情吧!
參考文獻
【1】紅西路軍在民樂,人民網,2021年05月21日。
【2】王定國的家國情懷,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7年03月06日。
【3】107歲老紅軍王定國因病在北京逝世,中工人物,2020年06月09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