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最近“1元的咖啡”“0元的奶茶”你喝到了嗎?
在過去的這一周,奶茶商家爆單連連高呼做不過來;消費者“0元購”連連高呼喝不過來;騎手日收入突破1700元......
在新一輪補貼的刺激下,這場京東、美團、餓了么的外賣“三國殺”,突然演變成了混戰,一度比當下的酷熱還要熱,以至于被輿論稱之為:史詩級“外賣大戰”。
本輪外賣大戰究竟有多瘋狂?巨大的優惠吸引來了大量消費者,從而引發了新一輪外賣消費狂潮,進而帶來了難以想象的訂單波峰。
在供給端,突然的爆單使得半小時出品被延長至1小時,甚至有的店鋪第二天還在制作前一天的訂單。在需求端,網上流傳著各種塞滿奶茶的冰箱照片,這仿佛是當下用戶心態最真實的寫照:這羊毛不薅白不薅,薅了也不“甜”。
在平臺端,7月7日,淘寶閃購宣布了7月5日的戰報,日訂單數超8000萬。而此前,7月5日夜間,美團向核心本地商業內部員工推送了一則戰報,美團即時零售當日訂單已經突破了1.2億單。7月8日,京東外賣宣布:正式啟動“雙百計劃”,投入超百億元真金白銀扶持更多品類標桿品牌銷量破百萬。
這場外賣大戰的最大受益者是誰?首當其沖的是各大商家,瑞幸、庫迪、蜜雪冰城等成為京東外賣首批銷量破億品牌。霸王茶姬、古茗、塔斯汀、華萊士等超10個品牌銷量破千萬。
受單量上升直接影響的,除了身處“生產端”的商家,莫過于身處“配送端”的騎手。有外賣騎手反饋說,自己平時的收入水平一般為200-300元/天,可在7月5日外賣大戰這天,他就足足賺到了1000元以上。
而最大的受益者則是消費者,京東、美團、餓了么推出的各種優惠活動,讓很多外賣用戶吃不了,索性兜著走。對此,有不少網友表示:“‘1元咖啡’‘0元奶茶’,商家簡直是在做慈善。”
不過,哪里有省錢竅門,哪里就會有質疑之聲;價格低廉的飲品,當然也不例外。有些反對派認為:那么便宜,其中一定藏著什么,不能說的秘密;更有甚者,編排出“喝奶茶中毒”的段子,在網上詆毀省錢小能手。
那么,在這種薄利多銷的模式下,外賣平臺上的餐品,品質會打折嗎?在網上的一些謠傳中,外賣商家會對餐品差別對待,不僅用料更少更廉價,制作時也更加隨意。
其實,網友只要稍稍了解下,外賣餐品的制作過程,就會發現這種謠言,有很大的邏輯漏洞。首先,從外賣的制作環節來看,批量化生產效率最高,將外賣分為多種品類,不僅對降低成本無益,反而影響了工作效率。
有奶茶店員工就表示:“作為打工人,偷工減料不僅增加我的精力,收入也不會有任何變化,并且各種飲品配方不同,我們巴不得都做一樣的。”
其次,對于連鎖品牌商家來說,外賣平臺上的大批量訂單,也是其品牌推廣的媒人,能將品牌介紹給更多消費者。而從顧客的后續反饋來看,如果喝飲品的時候,發現餐品品質打了折扣,很可能祭出差評、投訴、拉黑一鍵三連,對商家來說更是得不償失。
這場外賣大戰的戰火將會燒到何時為止?初看起來京東、淘寶是攻方,美團是守方。先是京東發起突襲,后來淘寶趁亂攪局,美團在前一階段相當克制,從京東外賣百億補貼,到淘寶閃購500億補貼,美團并沒有急于急于出手。
戲劇性的一幕發生在7月5日,一直沉默的餓了么,在淘寶整合后突然發力,以淘寶閃購的新面孔勢表現出勢在必得的氣勢,美團于是投入大量資源霸氣防守,京東則在旁虎視眈眈。
到目前為止,從三家來看,各有優劣勢。外賣大戰的戰火不排除會繼續燃燒至雙十一,而消費者、外賣騎手、商品商家三方也有可能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享受由外賣大戰帶來的“消費紅利”。
爭奪外賣入口的本質是在競爭什么?史詩級外賣大戰背后,藏著“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當補貼熱情消退,“超時率”“客訴響應”等體驗指標將成為用戶留存關鍵,在用戶真實需求下提供最好的體驗,才是下半場的核心。
最后,這場外賣大戰最后的終局將會怎樣?王興曾說,勝利往往只是一瞬間的結果,戰爭的大部分時間是煎熬與等待。劉強東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要跑出一個跟美團完全不一樣的模式。
或許,當奶茶的甜蜜泡沫破滅后,消費者就會開始用腳投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