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猛!特斯拉又開始大降價,暴降10萬!
7月11日,特斯拉在加拿大市場扔下一枚“價格炸彈”——Model Y長續航全輪驅動版售價暴跌2萬加元(約合人民幣10.5萬元),新價格64,990加元不僅創下該車型歷史最低價,甚至比2024年10月加拿大對華電動汽車加征100%關稅前的價格還低5000加元。這一舉措直接引發市場震動:消息公布后,特斯拉加拿大官網一度因訪問量激增陷入卡頓,社交媒體上“馬斯克年底沖銷量太狠”的話題迅速登上熱搜。
一、暴跌10萬背后:關稅博弈與產能重構
此次降價的直接導火索,是加拿大自2024年10月起實施的關稅政策。根據加拿大財政部公告,所有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需繳納106.1%的高額關稅,這導致特斯拉Model Y在加拿大的售價從5.9萬加元飆升至8.5萬加元,銷量隨之暴跌67%。為應對這一危機,特斯拉果斷調整供應鏈——將加拿大市場的Model Y生產從上海超級工廠轉移至德國柏林工廠,通過規避關稅實現價格“腰斬”。
這一策略的可行性源于柏林工廠的產能提升。目前,柏林超級工廠已實現24小時三班制生產,月產能接近2萬輛,且采用FSD無人監督技術完成車輛從生產線到停車場的自動轉運,效率提升30%以上。這種“生產地轉移+技術降本”的組合拳,使特斯拉在加拿大市場的價格競爭力重新回到關稅實施前水平,甚至更低。
二、全球銷量承壓:中國市場成唯一增長極
在加拿大市場掀起價格戰的同時,特斯拉正面臨全球銷量下滑的壓力。2025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為38.41萬輛,同比下降13.5%,連續兩個季度出現兩位數下滑。歐洲市場成為重災區:5月歐盟新車注冊量同比銳減40.5%,市場份額跌至1.2%,被比亞迪、吉利等中國車企大幅超越。
相比之下,中國市場表現堪稱“逆勢突圍”。上海超級工廠第二季度交付19.1萬輛,同比增長10.98%,其中Model Y在6月以44,848輛的銷量重新奪回銷冠寶座,環比增幅達59%。這一成績得益于特斯拉的本土化策略:國產Model Y交車周期縮短至7-21天,疊加5年0息貸款、充電權益等優惠,直接刺激了消費需求。
三、技術升級對沖降價:續航與性能雙提升
在價格下探的同時,特斯拉并未犧牲產品力。2025年7月,Model 3/Y長續航版同步完成技術升級:Model 3續航從713km提升至753km,Model Y從719km提升至750km,零百加速分別縮短至3.8秒和4.1秒。這些改進源于新電池方案的應用——采用硅碳負極材料的4680電池能量密度提升20%,配合優化后的電池管理系統(BMS),實現了續航與性能的雙重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升級并未伴隨價格上漲。以中國市場為例,煥新Model Y長續航版仍維持31.35萬元售價,同時新增鉆石黑車漆等專屬配置,形成“加量不加價”的市場競爭力。這種策略在加拿大市場同樣奏效:降價后的Model Y長續航版配置與升級前完全一致,相當于變相提升了產品性價比。
四、低價車型難產:特斯拉的戰略困境
盡管此次降價短期內提振了銷量,但特斯拉仍面臨核心戰略困境——低價車型計劃的一再推遲。根據此前規劃,特斯拉原定于2025年夏季推出售價低于3萬美元(約21萬元人民幣)的入門車型,并計劃在2026年推出15萬元級的Model Y E80版本。然而截至目前,這兩款車型的量產時間仍未明確,導致特斯拉在15-20萬元價格區間缺乏競爭力,市場份額被小米YU7、比亞迪宋PLUS EV等國產車型蠶食。
這種產品斷層在全球市場已顯露出負面影響。2025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中Model 3/Y占比高達97.3%,而Cybertruck等高端車型銷量同比腰斬,暴露出產品線單一的風險。與此同時,中國車企正加速全球化布局:比亞迪1-5月出口新能源車37.42萬輛,小鵬G6在歐洲市場銷量增速達350%,直接威脅特斯拉的海外基本盤。
五、市場反應分化:消費者狂歡與行業震蕩
此次降價在消費者端引發強烈反響。加拿大本地論壇數據顯示,降價消息公布后48小時內,Model Y訂單量環比激增400%,其中60%來自首次購車用戶。中國市場同樣出現搶購熱潮:7月首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單日交付量突破3000輛,創歷史新高。
然而,行業層面的爭議也隨之而來。有分析指出,特斯拉的降價策略可能引發全球電動車市場的價格戰。以歐洲為例,大眾ID.4已宣布跟進降價1.2萬歐元,極星2推出“一換一”補貼政策,試圖抵消特斯拉的價格優勢。這種連鎖反應可能進一步壓縮行業利潤空間——據測算,特斯拉Model Y在加拿大市場的毛利率已從25%降至18%,接近電動車行業盈虧平衡點。
結語:價格戰背后的生存博弈
特斯拉此次“暴降10萬”的舉措,本質上是一場關乎生存的博弈。在關稅壁壘、銷量下滑、競爭加劇的多重壓力下,馬斯克選擇以價格換市場,通過產能重構和技術升級維持競爭力。然而,這種策略的可持續性取決于兩大關鍵因素:一是柏林工廠能否穩定供應加拿大市場,避免出現產能波動;二是低價車型能否如期推出,填補中低端市場空白。
對于消費者而言,這場價格戰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利好——以更低成本享受高端電動車技術。但對于整個行業而言,這標志著電動車市場已從“增量競爭”轉向“存量廝殺”。未來,特斯拉能否在這場博弈中笑到最后,不僅取決于其降價力度,更取決于其能否在技術創新、供應鏈管理和市場策略上持續突破。而這一切,都將深刻影響全球電動車產業的競爭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