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一直用“大”形容楊浦。楊浦之“大”,有著楊浦百年工業、百年市政、百年大學的豐厚底蘊。近年來,楊浦之“大”更指向不斷壯大的創新生態:知名大學煥發新生、互聯網“大廠”茁壯生長。
這里大學云集——有復旦、同濟、上財、上理工等10余所知名高校和18萬名大學生。互聯網“大廠”與大學比鄰——從五角場到新江灣城一帶,B站、抖音、美團、得物等在線新經濟企業蓬勃發展。
近期,楊浦之“大”,又將增添新內涵——創智天地廣場6號樓,一棟嶄新的“V聚場”即將正式啟用。從空中俯瞰,仿佛在這片創新熱土上,寫下一個碩大的“V”字。
“V聚場”,顧名思義是“網絡大V”集聚的創作秀場,為互聯網內容創作者提供創新創意創作的舞臺。超4700平方米的三層空間內,配備專業攝影棚、配音室、特效制作中心等多種設施,集辦公、培訓、直播等功能于一體,吸引頭部內容創作團隊入駐。
隨著互聯網內容創作者集中入駐,楊浦區“大學-大廠-大V”集聚的“創新大三角”,雛形正在初步形成。
從空中俯瞰。
“創新大三角”生態繁榮
“大V”創作者活躍在線上,更活躍在線下。在B站UP主畢珩看來,平日里身處的環境,對創作至關重要。
2021年,“種草經濟”興起,部分內容過分夸張的“網紅濾鏡”引發關注。隨即,他與團隊創立賬號“濾鏡粉碎機”,以真實體驗打破濾鏡。在“濾鏡粉碎機”所聚焦的商業與消費領域,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這也要求創作者始終保持開放與包容的眼光。
“而楊浦區,因大學、大廠而在此匯聚的青年群體,恰恰是最樂于接受新鮮事物的人群。”畢珩說,楊浦區的環境,使人總能保持年輕的心態與好奇的眼光,傾聽不同的觀點。大學、“大廠”交織出的“青春氣息”,正是楊浦區構建“大V”生態的底色。
他印象最深的選題之一,便源自年輕人的話題。“2023年,特種兵旅行走紅網絡,我與同事便策劃了‘三天游五岳’的選題。”畢珩說,對于新鮮事物,他和團隊更傾向以開放心態切身體驗,而非急于作出評判。于是,三天內他們行程4600公里,歷經雨雪、冰凍、陡坡,睡眠不足10小時,用鏡頭真實記錄了特種兵旅行極致的“累并快樂著”。
畢珩選擇楊浦的另一個原因,是內容“大廠”的平臺勢能——這也是楊浦區“大V”生態活力的源泉。
B站百大UP主中,超30%扎根上海,近400萬創作者在此揮灑才華。“與B站運營團隊保持溝通,能讓創作者選題緊跟輿論熱點與平臺關注點。獲取更好的流量扶持,增加更多商業轉化機會。”他說。
“V聚場”內。
如今,大學的創新動能、“大廠”的平臺勢能、“大V”的傳播效能在楊浦互相交織、彼此賦能。大學開放無界,青春與活力在城市飛揚;“大廠”深耕本地,以線上流量為城市添彩;“大V”漫步街頭,用鏡頭傳播城市的風貌。
擁有千萬粉絲的B站百大UP主“籽岷”朱明華,也早已扎根楊浦。去年7月,他在楊浦區周家嘴路正式注冊公司;今年,又多了“楊浦城市體驗官”這一新身份。
作為城市體驗官,他將與眾多“大V”一起用鏡頭與文字講述楊浦故事。他說:“希望通過我們的影響力,吸引更多人了解楊浦、愛上楊浦,共同把楊浦打造成一個更有魅力、更有活力的城區。”
UP主“籽岷”在楊浦區大學路。
三個“更加”服務人才企業
繁榮的“大V”生態,離不開楊浦區全方位對接,為企業發展、人才集聚提供更有針對性、更加精準的政策舉措和便利服務。
參觀“V聚場”后,B站UP主“上海小馬哥Max”告訴記者:最大感受,是被細節打動。
在這處專為互聯網創作者設計的空間里,創作中的每一項瑣碎需求都被設計者考慮在內:有不同風格的直播間、接待粉絲見面的中型會議室、供創作者忙里偷閑尋找靈感的運動和休息空間,以及供創作者跨界交流、激發火花的開放辦公場所……
“預留了寵物寄養空間,更令我驚喜。”小馬哥說,自己在家養了寵物貓狗。工作間隙與寵物互動一會,能有效緩解創作壓力。沒想到這一個人的創作習慣,也被“V聚場”設計者考慮在內。
高能級的“大V”生態固然重要,但一個個具體而微的細節,才是楊浦區對于創作者可知可感的城市溫度。不論“大V”還是“小UP”,每一個創作者都能在這里心無旁騖、安心創作。
不同風格的直播間。
對創作者的精準服務背后,是楊浦區相關工作始終追求三個“更加”:研究更加深入、對接更加緊密、措施更加務實。
針對內容企業,楊浦區為其舉辦線下活動騰出最好的場地。今年6月,江灣體育場人聲鼎沸,B站畢業歌會在此舉行,上萬名大學生相聚一堂,共同唱響青春旋律。
7月11日至13日,嗶哩嗶哩旗下大型綜合性展會BilibiliWorld 2025分會場繼續落地楊浦。活動期間,楊浦區在五角場商圈同步策劃多項配套活動:百聯 ZX 造趣場推出《靈籠》線下快閃主題店,“二次元”專屬接駁巴士助力粉絲玩家轉場 “吃谷”。
BilibiliWorld 2025分會場。
今年8月,楊浦區還將聯動小紅書,在復興島打造“小紅書 RED LAND”開放世界冒險島活動,以覆蓋全維生活方式的興趣生態圖譜,為城市消費注入新動能。
為助力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發展,楊浦區正依托頭部企業,著力構建產業生態,推動更多產業鏈企業孵化集聚,培育引進創新創業人才。
原標題:《“大學-大廠-大V”集聚,楊浦區“創新大三角”雛形初現》
欄目主編:唐燁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肖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