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能動”“這點活兒算啥”——不少70歲以上的老人總愛說這話。但您知道嗎?這個年紀的身體,早就不是“能做就沒問題”了。醫生都提醒,有些事看著普通,風險卻大得驚人,寧可在家多玩會兒手機,也別冒險去做。
爬高拿東西,千萬別逞強
柜子頂的雜物、窗外的衣服、墻上的掛鉤,很多老人覺得踩個凳子就能夠到,可這一步就藏著大危險。70歲后平衡感大不如前,腳下稍滑、突然一陣頭暈,就可能從高處摔下來。臨床上,多少老人就為拿個東西摔成髖部骨折,不僅要臥床數月,還可能引發肺炎、血栓等一串毛病。記住,再順手的高處物品,也別自己爬著拿,喊孩子幫忙或用長桿工具,不丟人。
搬重物,悠著點更安全
裝米的袋子、滿桶的水、沉重的箱子,這些年輕時輕松搬起的東西,現在可能讓腰“罷工”。老人骨密度下降,腰椎本就脆弱,搬重物時姿勢不對,很容易擰傷腰,甚至出現椎體骨折。更麻煩的是,這類損傷可能不立刻疼,但會慢慢讓你活動越來越費勁,最后連走路都受影響。實在要搬,一定別彎腰用勁,要么分多次拿,要么直接求助年輕人。
蹲蹲擦擦,膝蓋真扛不住
早上擦地、蹲著洗衣、彎腰擇菜,這些日常家務看著輕松,對膝蓋卻是“慢性磨損”。老人關節軟骨本就退化,下蹲時膝蓋承受的壓力是體重的幾倍,反復蹲起會加重磨損,誘發腫痛、骨刺。不少老人突然膝蓋疼得下不了樓,就是長期這么累出來的。不如換成坐著擦地、用洗衣盆代替蹲洗,別讓膝蓋“超負荷工作”。
藥不能說停就停
“血壓不高了,藥停了吧”“吃中藥舒服,西藥扔了”——這種隨意斷藥的做法,比生病還可怕。降壓藥、降糖藥這些慢性病藥物,突然停服可能讓血壓血糖驟升驟降,引發腦梗、心梗。老人別輕信“經驗”,哪怕感覺再好,停藥也得先問醫生。藥盒上標清楚吃法,家人多提醒,比啥都強。
憋尿憋便,小心出大事
忙著做事忍著不上廁所,在外怕麻煩不敢喝水,這些習慣對老人傷害很大。膀胱脹久了可能發炎,大便憋久了會便秘、肛裂,更危險的是,蹲廁所時間長了,可能突然頭暈暈倒。有心血管病的老人,廁所里的意外真不少見。別嫌麻煩,該去就去,出門也別少喝水,隨身帶個便攜坐便器更安心。
70歲后,身體就像一臺用了多年的機器,經不起劇烈折騰。與其靠干活證明“還能動”,不如學會“惜力”。少做高風險的事,多護著點骨頭、關節和血壓,哪怕每天多玩會兒手機,只要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福氣。家里有老人的,也多提醒一句:平安比啥都重要,真不用那么“勤快”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