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剛退休的張師傅,身體向來結實。但近兩個月,他開始出現(xiàn):腿肚子經常瘙癢難耐,尤其是夜里睡著了也會無意識抓撓,有時甚至抓破了皮。
起初以為是皮膚干燥,抹潤膚膏卻不見效。隨后,他的背部肩胛骨周圍也開始莫名瘙癢,洗澡后或天熱時癢感更重。
直到去醫(yī)院檢查,才發(fā)現(xiàn)肝膽功能異常。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今天,邀請到戈焰主任,給大家講解這類健康信號背后的中醫(yī)解讀。
很多人誤以為皮膚瘙癢只是表面問題。在中醫(yī)看來,當肝臟的代謝和疏泄功能失常時,體內的毒素、濕熱等病理產物難以順利排出,就可能滯留血液,最終刺激皮膚末梢引發(fā)持續(xù)的瘙癢感,這往往是身體發(fā)出的內在警報。
尤其以下兩個部位出現(xiàn)長期反復、難以緩解的瘙癢時,需要高度關注肝膽狀態(tài):
1、雙腿下部瘙癢
常見于肝膽功能失調人群。癢感在夜間尤其明顯,常常越抓越癢,難以自控。這與肝失疏泄、血行不暢密切相關。
夜間人體氣血運行減慢,更容易導致毒素聚集刺激皮膚神經,加劇不適。
2、背部肩胛骨周圍瘙癢
這個位置的癢感常被忽視。當肝膽濕熱蘊結,體內積聚的濕熱毒素會通過背部特定的經絡向外“透發(fā)”。
表現(xiàn)為該區(qū)域反復出現(xiàn)的瘙癢,尤其在遇熱后明顯加重,嚴重者可能抓破皮膚。
面對這種情況,及時調整是必要的。
第一招:清肝利濕茶
適合肝火偏旺、肝膽濕熱較重或伴有皮膚瘙癢的人群。取蒲公英、茵陳、陳皮、綠豆清水煮10分鐘,代茶飲用。清利肝經濕熱毒素,同時注重理氣,避免過于寒涼傷及脾胃。
第二招:強健脾胃,助力肝臟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減弱,運化水濕的能力下降,不僅本身容易生濕,濕濁還容易困阻肝氣,影響肝臟的疏泄功能,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因此,調養(yǎng)肝臟離不開顧護脾胃。
分享一個食療方:準備小米、山藥、紅棗、陳皮。將所有材料洗凈,加水煮粥,可常作早餐食用。
小米、山藥、紅棗共同滋養(yǎng)脾胃,恢復其運化功能以祛濕;陳皮則幫助疏理肝胃之氣,消散濕滯,脾胃健運則肝氣順暢,體內濕、熱、毒自然不易堆積,瘙癢也易緩解。
最后提醒:食療方僅作日常輔助調理,不能代替治療。持續(xù)、頑固的皮膚瘙癢,尤其是出現(xiàn)在雙腿下方和肩胛骨周圍時,不能僅視作皮膚問題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