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家風筑夢”實踐團赴衢州開展暑期社會實踐
7月8日至11日,由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嚴勇杰和4名學生組成的“家風筑夢”社會實踐團,歷時四天,深入衢州市柯城區、衢江區的三山村、嚴村、北一村、北二村、湖南村,以及開化縣的下淤村,開展了以“探尋南孔家風 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調研活動,實地探尋傳統家風文化與現代鄉村發展的融合密碼。
作為“南孔圣地”,衢州蘊含著儒家“修身齊家”的深厚底蘊。“南孔圣地?衢州有禮”品牌下的家訓館、家風文化節等舉措,早已使這里成為浙江家風建設的典范。實踐團聚焦“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鄉村振興目標,以田野調查為筆,以鄉土實踐為墨,開啟了一場深入的文化探尋之旅。
在四天的調研中,團隊成員腳踏實地、深入基層:與三山村村干部圍坐交流,聆聽“孝老愛親”村規民約如何化解鄰里矛盾;走訪嚴村鄉賢,記錄“勤儉持家”家訓在新時代的傳承事跡;在北一、北二村,通過發放問卷覆蓋不同年齡段群體,了解年輕一代對“耕讀傳家”傳統的認知情況;走進湖南村宗祠,探尋宗族文化與現代法治精神的平衡之法;在下淤村非遺傳承人的工作室里,細細品味“誠信睦鄰”家風如何助力鄉村文旅產業發展。此外,團隊還專門考察了當地家風文化地標,從清漾毛氏“清白傳家”的匾額到廿八都“商旅家訓”的碑文,系統梳理地域家風文化的精神內涵。
“不僅要深入挖掘‘南孔家風’的根源與靈魂,更要探尋其賦能鄉村振興的途徑與橋梁。”嚴勇杰表示,此次學校社會實踐團整合了“電子商務、動漫制作與技術、傳播與策劃”等專業優勢,著重探索“家風文化 +”的融合路徑:在調研過程中精心構思“家風研學一日游”線路,計劃把分散的宗祠、家訓館串聯起來,打造成為文旅 IP;與村民共同探討“家風直播”模式,設想通過講述家風故事來推動農產品銷售,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動力。
參與實踐的學生們于鄉土課堂中收獲成長。團隊成員坦言:“走進村落才明白,家風并非古籍里的文字,而是村口老槐樹下的諄諄叮嚀,是祠堂墻上的規矩條陳,更是鄉村治理的‘隱形密碼’。”這場實踐讓他們深切領悟了“知農、愛農、服務農”的深刻意義。
(中國日報浙江記者站 陳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