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何能高,來源:法治周末
全文共3142字,閱讀大約需要10分鐘 ?
鄧艾(197-264),原名鄧范,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他歷任魏國安南太守、兗州刺史、太尉等職,被封為關(guān)內(nèi)侯、方城鄉(xiāng)侯、鄧侯以及討寇將軍、振威將軍、安西將軍等。鄧艾立下滅蜀大功后遭人誣陷,在被囚車押回京都的途中被處死。
圖為影視劇中的鄧艾(右)。
起于貧寒
鄧艾自幼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208年,曹操攻下荊州后強遷百姓至北方,鄧艾和母親被遷至汝南(今河南上蔡)屯田,11歲的鄧艾成為放牛娃,后因才學被推薦為典農(nóng)都尉學士。又因口吃,被派去看守稻草。
鄧艾熱衷軍事,每見高山大川,總要勘察地形、規(guī)劃軍營處所,即便受人譏笑也不介意,如此持續(xù)近20年。后來他擔任典農(nóng)功曹,協(xié)助管理屯田。一次,鄧艾到洛陽呈報事務(wù)時拜見太尉司馬懿,深受后者賞識,被征召為太尉府掾?qū)伲笊紊袝伞?/p>
正始元年(240年)年初,魏國計劃在東南一帶屯田,43歲的鄧艾從陳縣(今河南淮陽)巡視至壽春,提出兩項重要建議:一是開鑿河渠、興修水利以灌溉農(nóng)田;二是在淮北、淮南推行大規(guī)模軍屯。他對屯田的功效、人數(shù)、線路、時間、輪換等作出明確規(guī)劃,認為只需六七年,“即可在淮河上游積蓄三千萬斛糧食……足夠十萬軍民食用五年。憑此進攻東吳,無往不勝!”
司馬懿采納了鄧艾的建議,次年便在淮南、淮北廣開河道,大舉屯田。數(shù)年后,從京都到壽春,沿途兵屯連綿,呈現(xiàn)出繁榮富庶的景象。
戰(zhàn)蜀有功
243年,46歲的鄧艾轉(zhuǎn)任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太守。6年后,蜀軍姜維進攻雍州(今漢中及隴東),聯(lián)合羌胡部族進攻魏國諸郡。司馬昭率軍抵抗,鄧艾參戰(zhàn)。鄧艾率軍至曲城,切斷蜀軍交通、水源,曲城蜀軍被迫獻城投降。此后,鄧艾又準確預判蜀軍主力的反撲與偷襲,率先搶占洮城獲勝。
鄧艾因功被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并獲任討寇將軍、城陽太守。不久,司馬師接替其父司馬懿執(zhí)政,對鄧艾的建議多有采納。此后,鄧艾改任汝南太守,每到一地便提倡墾荒、發(fā)展生產(chǎn),史載其治下“軍民并豐”。
征戰(zhàn)東吳
嘉平五年(253年)二月,吳國太傅諸葛恪取得東興之戰(zhàn)勝利后,再次興師攻魏,圍困合肥新城。鄧艾準確預判吳國局勢及諸葛恪的敗亡結(jié)局。果然,同年十月,諸葛恪被孫峻聯(lián)合吳主孫亮以設(shè)宴為名誘殺于宮中,時年50歲。
不久,鄧艾遷升兗州刺史,加振威將軍。他見一些地方官不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便上書朝廷建議重視農(nóng)耕、鼓勵百姓積糧,革除華而不實之風,奏議獲朝廷采納。
正元元年(254年),司馬師兄弟立曹髦為帝,因擅行廢立、屠戮政敵,引發(fā)魏將夏侯玄、毌丘儉及揚州刺史文欽等人起兵反抗。鄧艾受命日夜兼程進軍,率軍搶建浮橋。文欽戰(zhàn)敗后,鄧艾率軍追擊,文欽逃奔吳國。吳國趁魏國內(nèi)亂派十萬大軍渡江攻魏,鄧艾受命據(jù)守肥陽,卻認為肥陽距敵軍過遠,遂親赴前線擊退吳軍。
再戰(zhàn)蜀軍
同年7月,蜀將姜維率數(shù)萬人攻魏時,魏軍先后敗于故關(guān)(今甘肅臨洮北)、洮西,軍士大部傷亡逃散。剛代兄執(zhí)政的司馬昭命鄧艾出任安西將軍,與另兩路魏軍合力解狄道之圍。256年六月,蜀軍再次攻魏,鄧艾率軍搶占武城山(今甘肅武山西南),姜維強攻不克,轉(zhuǎn)攻上邽,后在段谷(今甘肅天水西南)大敗蜀軍。
次年五月,魏將諸葛誕起兵反叛司馬昭,司馬昭急調(diào)關(guān)中兵力鎮(zhèn)壓。蜀軍趁機攻魏秦川、駱谷、沈嶺等地。當時魏在長城(今陜西周至南)存大量軍糧卻防守薄弱,鄧艾立即加強布防。蜀軍多次挑戰(zhàn),鄧艾堅守不出。次年姜維得知諸葛誕敗亡,只得引軍退還。
景元三年(262年)十月,蜀軍再度攻魏,攻入洮陽境。鄧艾率兵迎戰(zhàn),認為蜀軍戰(zhàn)線長、給養(yǎng)困難,難以持久,遂搶占有利地勢以逸待勞,蜀軍果然敗逃。
奇襲滅蜀
同年,總攬朝政的司馬昭確定“先滅蜀再順江滅吳”的戰(zhàn)略,于次年八月分兵三路伐蜀:令鄧艾、諸葛緒各率三萬兵馬從狄道進軍,牽制蜀軍主力并斷其后路;鐘會率主力十余萬人乘虛直取漢中、成都。
鐘會率軍直入漢中、陽安,斬蜀將傅僉,收降蔣舒,攻克關(guān)城(今陜西陽平關(guān))。鄧艾則命部將攻擊姜維營地、前部及甘松。姜維得知鐘會大軍入漢中,急退陰平,與廖化等合兵據(jù)守劍閣。鄧艾追至陰平,欲與諸葛緒合兵南下,諸葛緒不從,領(lǐng)軍靠攏鐘會。鐘會為專軍權(quán),誣告諸葛緒畏敵不前,將其押回治罪后繼續(xù)南下,卻被姜維阻于劍閣。因久攻不下且軍糧不繼,鐘會準備退兵。
鄧艾上書后,于景元四年(263年)十月率部自陰平沿景谷道東向南轉(zhuǎn)進,鑿山開路、修棧架橋,穿越七百余里無人險區(qū)。途中,糧運不繼,軍隊多次陷入困境。至馬閣山時道路斷絕,66歲的鄧艾身先士卒,以毛氈裹身滾下山坡。最終,他率軍出其不意直插江油,迫降守將馬邈。
隨后,鄧艾派其子鄧忠攻諸葛瞻右翼、司馬師纂攻左翼,自己親臨前線督戰(zhàn),大破蜀軍于綿竹,斬殺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等將領(lǐng),蜀軍全線崩潰。鄧艾乘勝攻占雒縣,兵臨成都。蜀后主劉禪驚恐請降,鄧艾率軍入成都,蜀漢滅亡。劉禪又令姜維等投降,姜維被迫向鐘會繳械。此役中,鄧艾率偏師出奇兵,縱深迂回穿插,繞過蜀軍正面防御直搗成都,創(chuàng)戰(zhàn)爭史上奇襲范例。
居功被誣
鄧艾入駐成都后,嚴禁搶掠并安撫降官,受蜀人擁護。但他效仿東漢鄧禹,以天子名義任命大批官吏:拜劉禪為驃騎將軍,按蜀漢群臣地位任命為朝廷或自己屬官,命師纂兼領(lǐng)益州刺史,牽弘等兼領(lǐng)蜀中各郡郡守,還在綿竹筑高臺作為京觀宣揚武功。他常自夸于蜀人:“諸位幸虧遇上我,才有今日。若遇吳漢之徒,早滅絕了。”
景元四年(263年),鄧艾滅蜀后,建議厚待劉禪以招降吳國,其滅吳之策多具遠見。然而,他擅自在蜀任命官員,鐘會趁機修改其與司馬昭的通信,使其上表顯得傲慢無禮。司馬昭遂讓監(jiān)軍衛(wèi)瓘告誡:“有事應上報,不得專行。”鄧艾回奏:“我受命征討,奉旨施策。朝廷與成都相距千里,若事事等待命令,必耗費時日。按《春秋》大義,大夫出疆,能安社稷利國家者,可專斷……不應拘泥常法而失時機。”
鐘會見鄧艾居功自恃,便與胡烈、師纂等誣告其謀反。朝廷下詔書派衛(wèi)瓘逮捕鄧艾父子,以檻車押解回京。67歲的鄧艾仰天長嘆:“我乃忠臣,竟落此地步。白起之遇(戰(zhàn)國名將白起因功高遭忌,被秦昭王賜死),今又重現(xiàn)。”
艾冤終雪
《三國志》載,景元五年(264 年)正月十五,鐘會抵達成都,押鄧艾往洛陽。此時鐘會手握魏、蜀軍隊二十余萬人,囚禁鄧艾后密謀據(jù)蜀稱王。司馬昭早有戒備,遣賈充率萬余步騎入蜀占樂城,親率十萬大軍進駐長安。鐘會措手不及,遂扣押魏軍所有將領(lǐng),以太后遺詔為名廢司馬昭,蜀降將姜維慫恿其誅殺被扣將領(lǐng),企圖趁機恢復蜀漢。因消息泄露,同月十八日中午,姜維、鐘會等被部將反殺,魏軍大亂。鄧艾部將追及押送檻車,欲迎還鄧艾父子。衛(wèi)瓘因參與誣陷,擔心生變,派護軍田續(xù)追殺鄧艾父子,其妻子、孫子則被發(fā)配西域。
泰始元年(265年),司馬炎建晉,下詔書稱:“征西將軍鄧艾,居功自傲,失去品節(jié),本應處斬。然下詔之日,其遣散人眾束手受罪,與貪生作惡者不同。”遂大赦其妻子、孫子。兩年后,議郎段灼上書為鄧艾申冤。泰始九年(273年),司馬炎再下詔:“鄧艾有功勛,束手受罪而不逃,其子孫卻淪為奴隸,朕甚憐惜,可任其孫鄧朗為郎中。”這也算是為鄧艾昭雪。
值得一提的是,誣陷鄧艾的衛(wèi)瓘18年后被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以“謀圖廢立”的誣告捏造罪名處死。
冤案有“據(jù)”
鄧艾出身貧苦,卻將屯田治軍之術(shù)靈活運用于實踐,出奇制勝滅蜀,為華夏統(tǒng)一建功。魏帝曹髦贊其“籌畫有方,忠勇奮發(fā),斬將十數(shù),馘首千計,國威震于巴蜀,武聲揚于江岷”。南宋劉克莊詩詠:“十里稀逢寸地平,且無木影蔭入行。鳧飛難學王喬舄,魚貫全如鄧艾兵。”
然而,立下奇功的鄧艾,不甘讓自己的功勛淹沒于世,自夸于人。這正好為鐘會等人誣告留下口實,亦為其被誅埋下隱患。故《三國志》認為:“鄧艾矯然強壯,立功立事,然暗于防患,咎敗旋至。”司馬炎曾怒稱其“矜功失節(jié),實應大辟”。
對鄧艾最終受誣告而死,宋代名臣梁周翰認為:“周亞夫死于獄吏,鄧艾則死于囚車。這些名將,均為人中英雄,若硬要挑其白壁微瑕,誰都會被拋棄。”北魏輔國將軍成淹則言:“鄧艾懷忠,矯命寧國,赤心皎然,卻橫遭屠戮,良可悲哀。”
中國古代將謀反列為“十惡不赥”的死罪,對謀反者嚴懲不貸。鄧艾“謀反”證據(jù)有三:一是其言行居功自傲,給人以不敬朝廷的表現(xiàn)。二是其奏書,被鐘會攔截、派人模仿修改,給人以犯上的錯覺。三是鐘會、衛(wèi)瓘、胡烈、師纂等人的密報。這些證據(jù)屬于書證和證人證言,必須經(jīng)過嚴格審訊并調(diào)查核實,才能辨別真?zhèn)巍6抉R昭,正是在缺少必要的調(diào)查核實程序下,以猜忌之心下令對鄧艾進行逮捕,并用囚車將其押送,導致鄧艾在途中被衛(wèi)瓘派人殺死。這是司馬昭猜忌功臣、偏聽偏信和刻薄下令導致的重大錯誤,更是鐘會、衛(wèi)瓘等人直接制造的冤案。鄧艾如艾草,在專制時代,無論功高與否,都難逃封建極權(quán)的傾軋。
正是:寒門自可建奇勛,口吃何妨受人尊。屯田強軍強邊境,鑿渠通漕利遠村。裹氈履險勝鷹隼,孤軍傳檄定昆侖。功高反被檻車困,名重難擋污水渾。洛水寒流風雷滾,蜀山輕煙父子吞。衛(wèi)瓘矯詔終遭報,鐘會惡謀更受焚。莫道功成老鴉昏,且看冤獄天下聞。何當盡掃千秋雪,東風浩蕩萬家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