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砸錢搞稀土聯盟想繞開中國?
別逗了,看看現實吧。
美日印澳上周剛宣布聯手建稀土產業鏈,試圖擺脫對中國的依賴,畢竟中國攥著全球80%的供應和90%的精煉產能。
但這事兒聽著挺唬人,實際落地可太難了。
技術就是第一道坎。
稀土的分離提純不是挖出來就能用的,中國積累了幾十年的專利和技術壁壘,連美國軍工廠造F35都得用中國加工的稀土。
澳大利亞吹噓的新技術,年產能喊到1500噸,聽著不少吧?
可中國一年干2萬噸。
更扎心的是成本,澳洲產一公斤稀土要15美元,中國只要4到7美元。
軍工企業買中國貨能省三分之二的錢,資本家又不是做慈善的。
再看所謂的產能突破。
澳洲萊納斯公司生產線剛啟動,設備都沒磨合好,而中國從礦山到提純的全產業鏈早跑順了。
外媒吹澳洲"技術超車",可他們礦里的重稀土含量才0.3%,中國挖1噸稀土礦的功夫,他們要挖300噸礦石。這成本賬怎么算都是虧。日本搞固態電池拖了七年還沒量產,稀土生產線能更快?我是不信。
四方聯盟自己問題也一堆。印度國內環保政策卡著脖子,澳大利亞去年還強制中資退出稀土項目。四個國家各有算盤,美國要軍工安全,日本圖技術轉讓,合作基礎脆得很。現在燒幾百億建廠,等投產起碼十年后,到時候中國技術又迭代了。
說白了這就是個心理安慰工程。五角大樓簽那2.58億美元訂單,更像政治作秀。真要動中國稀土霸主地位?先把每公斤15美元的成本砍到7塊再說。全產業鏈優勢不是靠組個局就能復制的,西方還得捏著鼻子買十年中國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