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西夏這個王朝在歷史書里常常被一筆帶過,可它的故事其實挺讓人感慨的。昨晚,北京時間2025年7月11日,在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西夏陵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60項世界遺產。
這事兒一出,整個網絡都熱鬧起來了,大家紛紛討論這個沉睡千年的王朝,怎么突然間就成了全球關注的焦點。
想想看,一個被遺忘的帝國,通過這些土丘一樣的陵墓,又活了過來,這不就是它的高光時刻嗎?西夏陵不光是幾座墳,它承載了黨項人從游牧到建國的艱辛,還融合了中原和西北的文化精華。現在,它終于得到了國際認可,讓更多人去了解那段歷史。
黨項人的崛起之路
黨項人最早在漢代就遷到河隴和關中一帶,他們過著游牧生活,穿裘褐披大氈,靠養牦牛、馬、驢、羊維持生計,從沒接觸過農耕,所以錯過了好幾次發展的機會。到了唐朝,李世民登基第二年,就提出“夷夏一家”的政策,允許各族內附,在忠于唐廷的前提下自治。這政策一出,黨項人蜂擁而來,人口達到三十萬,唐朝給他們設了167個羈縻州,讓他們越來越靠近中原腹地。這不只穩固了邊境,還為黨項人日后獨立打下基礎。
唐末黃巢起義爆發,黨項首領拓跋思恭帶幾萬部眾趕去長安救駕,唐僖宗感動之下,封他為夏州節度使、夏國公,還賜姓李。從那起,黨項拓跋部都改姓李,成為銀、夏、綏、宥一帶的強勢藩鎮。李思恭就是李元昊的祖先。
唐亡后,五代亂世結束,宋朝統一中原,把目光投向黨項李氏。宋太宗下詔,讓李繼捧舉族遷到汴京。李繼捧挺樂意,但他的堂弟李繼遷堅決反對。他趁李繼捧進京時,率部叛出夏州,聯絡漢人謀士張浦等人,還得到遼國支持,幾年內收復銀、夏、綏、宥四州八縣,又拿下宋西北重鎮靈州,改稱西平府,作為新都。
李繼遷的目標更大,他想控制河西走廊,扼住絲綢之路的咽喉。可在和吐蕃、回鶻部落的混戰中,他中箭身亡,只有42歲。事業落到兒子李德明肩上。李德明起初裝得低調,不梳頭不洗臉,吃素赤腳,直到殺父仇人潘羅支死后,才恢復正常。他趁西涼大亂,奪下甘、瓜、涼、沙四州,徹底切斷中原與西域的通道。
有了經濟后盾,遼圣宗在1021年冊封他為大夏國王。黨項人的地位水漲船高,但李德明一直想稱帝。他借鑒中原經驗,建新都興州,今寧夏銀川,雖然不方正,卻分區設宮殿、宗廟、衙署、市場,還建了縮小版的南熏門。他派匠人幫宋修章穆皇后陵,學來營陵技巧,比如神道石像生和地宮壁畫。
陵址選在賀蘭山東麓的沖積山上,背靠山體,平地起冢,結合唐宋風格。可李德明52歲就死了,沒稱帝。
王陵背后的文化融合
李元昊接班后,動作快。他改名嵬名曩霄,號兀卒,把興州升為興慶府,顯示天子氣派。他召集黨項文人,創制西夏文字,用來記事和外交,連給遼宋的文書都要加西夏文。1038年,在野利仁榮、楊守素等大臣擁戴下,他南郊筑壇稱帝,國號大夏,元天授禮法延祚。
王陵建設成了國家大事,先給祖父李繼遷、父親李德明定陵號。匠人篩沙,混絲麻和糯米汁,夯打蒸熟,防風沙侵蝕和鳥類播種。監工嚴,一匠配一兵,每道工序后用弓箭測試,不合格的匠人或士兵都得死,這提升了質量和軍力。
李元昊信佛,早在他祖母罔氏死時,李繼遷就求宋允許在五臺山建十座寺廟。西夏控制絲綢之路,他派人截留天竺僧人,好吃好喝供著,甚至強留。組織僧人譯西夏文大藏經,從1038到1090年,用53年完成3579卷。各地建護國寺、感通塔、崇圣寺、臥佛寺、大覺圓寂寺。陵園西北角有八角夯土堆,可能和佛教有關,陵塔放子午線右后方,墓室繪佛畫,實現事死如事生。
但李元昊猜忌重,好色暴虐。他中宋將種世衡離間計,殺大將野利遇乞,納其妻沒藏氏,生李諒祚。為讓幼子繼位,他霸占太子妃,太子李寧令哥忍氣吞聲,后在1048元宵夜,趁李元昊醉酒,削掉他鼻子,李元昊驚嚇而死,46歲。
葬泰陵兩個月后。西夏陵延續漢規,形成凸字平面,包括月城、陵城、角臺、闕臺、碑亭、獻殿、陵塔、門闕。九座帝陵加254陪葬墓,排列似北斗七星,陪墓眾星拱月,融合中原規制和自家創新。
西夏存190年,與遼、金、宋周旋不敗,直到蒙古入侵。從1205到1227,六次大戰,成吉思汗死在途中,西夏戰到最后一人滅國。陵墓誰毀的沒定論,有人說蒙古順帶毀了,但無記載。另說明初建邊防塞,就地取材拆陵。明慶王朱栴到時,見土錐如蟻堆,叫昊王墳,沒說全毀。
從發現到世界認可
1971年,蘭州軍區空軍在賀蘭山下建機場,戰士挖出刻不明文字的陶器,上報寧夏地質博物館籌備處。鐘侃、王菊芳、李俊德、鄧乘浩趕去,在58平方公里見殘垣斷瓦,認出西夏文,和青銅峽108塔佛經類似。查朱栴的寧夏新志,確認是西夏陵。1972年,發現李元昊墓等九座王陵,全國轟動。考古用電腦動畫復原,揭開格局。
李范文編夏漢字典,譯7號墓志文,定為李仁孝壽陵。按五音姓利推測,1號2號是李繼遷、李德明,3號是李元昊泰陵等。秘密沒全解,但陵區保護起來。西夏陵見證王朝風云,融多元文化,空間布局承唐宋。
想想這個王朝,黨項人從遷徙到建國,陵墓從建造到破壞,再到現代發掘,它的高光不就在這國際認可嗎?這讓我覺得,歷史總有被重拾的時候,西夏的故事,會讓更多人去思考文化傳承的意義。西夏陵博物館門前“大白高國”四個西夏字,就是李元昊對文字傳播的愿景延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