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王元祺 編輯|Jaden
當吉利汽車與極氪智能科技的合并協議在7月15日正式落筆時,中國汽車產業正站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隘口。據悉,吉利汽車將收購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極氪股份,極氪股東可選擇以現金或置換吉利汽車股份作為對價。
此舉標志著吉利控股集團貫徹《臺州宣言》精神,推進回歸『一個吉利』戰略又邁出關鍵一步。這場被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稱為『為更美好未來打下堅實基礎』的資本整合,不僅是兩家企業的資源聚合,更是《臺州宣言》發布一年后,『一個吉利』戰略從理念共識走向產業實踐的標志性跨越。在新能源汽車賽道競爭日趨白熱化、全球產業鏈重構加速的背景下,吉利這場以『合』為核心的戰略演進,既是企業應對行業變革的主動求變,更折射出中國汽車品牌從規模擴張向質量躍升的深層邏輯。
01
《臺州宣言》的時代必然性
2024年《臺州宣言》的發布,并非偶然的戰略表態,而是吉利在二十年產業深耕后,對汽車產業變革浪潮的深刻回應。彼時,全球汽車業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能源滲透率以超預期速度攀升,智能駕駛從概念走向量產,供應鏈體系因能源結構調整面臨重構,而中國汽車市場則從增量競爭轉入存量博弈。當行業紅利逐漸消退,企業間的競爭焦點從單一產品比拼轉向體系能力較量,如何避免內耗、形成合力,成為大型汽車集團必須破解的命題。
2024年前后吉利控股下的汽車品牌
吉利控股集團作為中國汽車產業多元化布局的典型代表,旗下涵蓋吉利汽車、極氪、沃爾沃、路特斯等多個品牌,業務覆蓋燃油車、新能源汽車、高端豪華車等多個細分領域。這種多品牌、全賽道的布局曾是其應對市場不確定性的優勢,但在新能源轉型加速期,卻也面臨著資源分散、技術路線重復投入、品牌協同不足等挑戰。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僅自主車企就有超過50個品牌參與競爭,產品同質化嚴重,研發投入回報率走低。在此背景下,李書福提出『一個吉利』戰略,本質上是要通過內部資源的深度整合,將分散的『指頭』攥成『拳頭』,在技術創新、供應鏈效率、市場覆蓋等維度形成系統性優勢。
《臺州宣言》的核心要義,在于確立『協同而非內耗』的發展準則。宣言明確提出,要打破品牌間的壁壘,實現技術共享、供應鏈協同、制造體系聯動與渠道資源互補,杜絕重復投入與低效競爭。
這一戰略的底層邏輯,與全球汽車產業的整合趨勢高度契合——從大眾集團的MEB平臺共享,到豐田的e-TNGA架構統一,頭部車企無不通過模塊化、平臺化戰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而吉利的獨特之處在于,其整合并非簡單的規模疊加,而是基于不同品牌的定位差異,構建"主流-中高端-豪華"的梯度生態,讓每個品牌在統一的技術基座上釋放差異化價值。
極氪作為吉利旗下聚焦豪華智能新能源市場的品牌,自2021年成立以來便以極氪001、極氪X(參數丨圖片)等車型展現出強勁的產品力,其在純電平臺、智能座艙、三電技術等領域的積累,恰好填補了吉利在高端新能源市場的短板。而吉利汽車則在主流市場擁有深厚的渠道基礎、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和龐大的用戶基數,兩者的合并,正是《臺州宣言》『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理念的最佳實踐。
02
從資源整合到體系重構
『一個吉利』戰略的推進,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概念炒作,而是循著清晰的路徑穩步落地。從《臺州宣言》發布到此次合并協議簽署,一年多的時間里,吉利完成了從局部協同到系統整合的關鍵跨越,其進程可清晰地劃分為三個階段。
李書福宣布《臺州宣言》
第一階段是戰略共識的建立與基礎協同(2024年《臺州宣言》發布至2024年底)。
在這一階段,吉利首先梳理了旗下各品牌的技術路線與資源稟賦,明確了極氪的豪華新能源定位、吉利汽車的主流市場擔當,以及沃爾沃、路特斯等品牌的差異化角色。
技術層面,吉利將SEA純電架構、雷神混動系統等核心技術平臺向各品牌開放,極氪基于SEA架構開發的車型與吉利汽車的混動產品形成技術互補,避免了重復研發。供應鏈方面,通過集中采購模式,極氪與吉利汽車共享電池、芯片等核心零部件資源,2024年聯合采購使電池成本降低約8%,芯片供應穩定性提升30%。這一階段的成果,為后續的深度整合奠定了協同基礎,也讓市場看到了『一個吉利』戰略的可行性。
第二階段是業務協同的深化與效能釋放(2025年初至合并協議簽署前)。
隨著基礎協同的見效,吉利開始推動更緊密的業務聯動。在制造領域,極氪與吉利汽車共享部分生產基地,通過柔性化生產線實現不同品牌車型的共線生產,極氪001的部分產能與吉利銀河系列車型在寧波工廠協同調度,使工廠利用率從75%提升至90%以上。
營銷層面,雙方探索渠道互補模式,在三四線城市,極氪借助吉利汽車成熟的經銷商網絡進行展示與服務;在一線城市,吉利新能源車型則通過極氪的體驗店觸達高端用戶群體,這種"高低搭配"的渠道策略,使雙方的用戶觸達成本降低約15%。更重要的是,在國際市場拓展中,極氪依托吉利汽車在東南亞、中東的現有布局快速切入當地市場,而吉利汽車則借助極氪在歐洲的品牌影響力,為其混動車型的出海鋪路,形成『1+1>2』的全球化合力。
第三階段便是此次合并協議的簽署,標志著『一個吉利』戰略進入質變階段。
根據協議,吉利汽車將收購極氪全部剩余股份,極氪股東可選擇現金或置換吉利汽車股份,這種靈活的對價方式既保障了原有股東的利益,也確保了合并后股權結構的穩定性。此次合并的核心價值,在于將原本相對獨立的兩個主體納入統一的戰略體系,實現從『協同』到『融合』的躍升。
合并后,極氪的豪華新能源基因將與吉利汽車的主流市場根基深度綁定。技術上,極氪的800V高壓平臺、智能駕駛算法將向吉利汽車下探,加速主流車型的智能化升級;產品上,雙方將形成覆蓋10萬-50萬元價格帶的完整產品矩陣,從經濟型代步車到豪華智能轎跑,實現對不同消費層級的精準覆蓋;組織上,研發、制造、營銷等部門將進行一體化整合,避免部門墻導致的效率損耗。正如吉利汽車行政總裁桂生悅所言,『合并將開創多贏局面』,這不僅是企業層面的效率提升,更是對用戶、投資者、產業鏈伙伴的價值回饋——用戶將獲得更豐富的產品選擇與更優質的服務體驗,投資者將分享整合帶來的盈利增長紅利,供應鏈伙伴則因訂單規模擴大而降低單位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合并并非簡單的『吞并』,而是基于品牌定位的差異化保留。極氪仍將保持其豪華品牌調性,獨立運營核心業務,但其技術研發、供應鏈管理等后臺職能將與吉利汽車深度協同。這種『前臺差異化,后臺一體化』的模式,既避免了品牌價值稀釋,又最大化釋放了協同效應,體現了『一個吉利』戰略的靈活性與精準性。
03
重構中國汽車產業的競爭范式
吉利與極氪的合并,以及『一個吉利』戰略的深化,其意義早已超越單一企業的發展范疇,為中國汽車產業在新能源時代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可借鑒的范式。在行業內卷加劇、全球化競爭白熱化的當下,這場整合揭示了三個層面的深層價值。
吉利納米工廠中的EMA全自動水冷壓淬機
從企業競爭力維度看,合并后的吉利將實現『全動力、全市場』的雙重突破,構建起難以復制的體系壁壘。在動力形式上,吉利汽車原本在燃油、插電混動、醇氫電動等領域已有深厚積累,并入極氪后,將補齊純電豪華市場的短板,形成『燃油+混動+純電+新能源特種車型』的全矩陣布局。這種全動力覆蓋能力,使其能夠靈活應對不同市場的政策導向與用戶需求——在燃油車仍占主流的東南亞市場,可依托傳統動力車型鞏固份額;在新能源滲透率高的歐洲市場,可主打極氪純電產品;在國內市場,則通過混動與純電的組合拳應對不同消費群體。
在市場布局上,合并后的產品矩陣將覆蓋主流(吉利品牌)、中高端(吉利銀河、領克)、豪華(極氪)全價格帶,形成類似奔馳『奔馳-AMG-邁巴赫』的梯度品牌架構,既能通過主流市場走量鞏固規模效應,又能借助高端品牌提升溢價能力,這種『上下通吃』的布局,將顯著提升其抗市場周期風險的能力。
從行業發展維度看,『一個吉利』戰略為中國汽車品牌的整合提供了范本。長期以來,中國汽車產業存在『小而散』的問題,即便頭部企業,也常因多品牌運營導致資源內耗。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汽車品牌數量仍超過100個,平均每個品牌年銷量不足10萬輛,而同期豐田、大眾單品牌年銷量均超千萬輛。這種分散化導致中國車企在研發投入強度、供應鏈議價能力上與國際巨頭存在差距。
吉利通過《臺州宣言》推動的整合,證明了大型汽車集團可以通過戰略協同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其"技術共享不替代品牌個性"的平衡術,避免了整合過程中常見的品牌同質化陷阱。極氪的案例尤其典型——作為吉利孵化的高端品牌,它既依托集團資源實現快速成長,又保持了獨立的品牌調性與產品創新力,這種"集團賦能+品牌自主"的模式,為其他車企的多品牌運營提供了重要參考。
從全球競爭維度看,此次合并是吉利邁向全球頂級汽車集團的關鍵一躍。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正處于『新四化』重構期,中國品牌迎來彎道超車的歷史機遇,但也面臨著特斯拉、大眾等國際巨頭的強勢反撲。特斯拉憑借超級工廠的規模效應和軟件生態優勢,不斷壓低產品價格;大眾集團則加速電動化轉型,MEB平臺車型全球年銷量已突破百萬輛。
在這樣的競爭格局下,中國品牌要實現突破,必須形成足夠的規模效應與技術壁壘。合并后的吉利,將憑借更龐大的銷量基數(2024年吉利汽車與極氪合計銷量超180萬輛)、更集中的研發投入(預計2025年研發費用占比提升至8%)、更協同的全球化布局,具備與國際巨頭正面抗衡的實力。特別是在歐洲市場,極氪已通過訂閱制等創新模式打開局面,并入吉利汽車后,可借助集團在當地的售后網絡與政策研究能力,加速市場滲透,這對于中國汽車品牌突破歐美高端市場具有標志性意義。
04
從『一個吉利』到『全球吉利』
站在合并協議簽署的節點回望,《臺州宣言》勾勒的『一個吉利』藍圖已初具雛形,但這并非戰略的終點,而是吉利邁向全球頂級汽車集團的新起點。隨著整合的深入,『一個吉利』戰略將在三個維度持續深化,釋放更大的價值空間。
吉利汽車研發中心
技術創新的協同效應將進一步凸顯。合并后,吉利將整合極氪與集團的研發資源,成立跨品牌的智能電動技術研究院,聚焦800V高壓平臺、固態電池、城市NOA(自動導航輔助駕駛)等前沿技術的攻關。預計到2026年,基于統一技術基座開發的車型將占雙方總銷量的90%以上,研發周期縮短20%,成本降低15%。
特別是在智能駕駛領域,極氪積累的激光雷達融合算法與吉利汽車的車路協同技術將實現融合,形成『單車智能+網聯賦能』的差異化路線,這一技術組合有望在2025年底實現城市NOA的大規模量產,提升產品競爭力。
全球化布局將進入加速期。依托合并后的協同優勢,吉利計劃在2025-2027年重點突破歐洲、東南亞、北美三大市場。在歐洲,以極氪為先鋒,通過純電車型切入高端市場,同時借助沃爾沃的渠道資源拓展售后網絡;在東南亞,利用吉利汽車現有的燃油與混動車型基礎,逐步導入極氪純電產品,適應當地新能源政策的推進節奏;在北美,通過與當地合作伙伴的技術合作,規避貿易壁壘,推動極氪車型的本地化生產。預計到2027年,吉利海外銷量占比將從2024年的15%提升至30%,其中極氪貢獻的高端市場份額將超過40%,真正實現從"中國的吉利"到"世界的吉利"的跨越。
產業鏈的協同價值將向縱深延伸。『一個吉利』戰略的終極目標,不僅是企業內部的整合,更是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形成共創生態。合并后的吉利將憑借更大的采購規模,與電池、芯片、智能座艙等核心供應商建立更深層次的合作,共同參與技術研發與產能規劃。例如,在電池領域,吉利計劃與寧德時代聯合開發針對不同價格帶的定制化電池產品,極氪車型搭載高能量密度電池,吉利主流車型則采用成本更優的標準化電池,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整體采購成本。這種產業鏈協同模式,將使吉利從單一的整車制造商,進化為引領行業技術方向的生態主導者。
《臺州宣言》發布一年來,『一個吉利』戰略以穩健的步伐從理念走向實踐,吉利與極氪的合并既是這一進程的里程碑,也是新征程的起點。在汽車產業變革的大潮中,吉利的探索證明,真正的競爭力不在于品牌數量的多少,而在于資源整合的深度與協同效應的釋放。
當中國汽車品牌集體邁向全球化的下半場,『一個吉利』所展現的戰略定力與系統思維,或許正是中國汽車產業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密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