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血虧16%!前海開源‘明星’經理集體翻車,基民的錢包被誰收割?
比炒股還刺激?前海開源教會我們:買基金也能虧出‘緬北速度’。
三年血虧16%!前海開源5只基金暴跌超40%,基民崩潰。
同行賺7%它虧16%!前海開源墊底,基民錢包被誰收割?
從千億巨頭到行業墊底!前海開源跌落神壇的三大致命傷。
當你的基金三年虧損超過40%,你會不會懷疑自己選了個“反向指標”?
最近基民圈流傳著一句黑色幽默:“買前海開源的基金,建議直接開通心電圖監護服務。”這句調侃背后,是一場震驚金融圈的業績塌方——曾經的千億明星公募前海開源基金,近三年主動權益虧損16.63%,旗下19只基金腰斬超20%,5只產品更是血虧40%以上。
打開基金論壇,基民們正在上演現實版《大空頭》:“曲揚的‘國家比較優勢’基金三年虧30%,這是在做空中國嗎?”“崔宸龍的新經濟混合虧31%,改名叫‘舊經濟’更合適!”這些憤怒背后,是64只主動權益基金中43只虧損、管理規模三年蒸發611億的殘酷現實。更魔幻的是,在2022-2023年巨虧382億期間,公司竟照收24.77億管理費,平均每天從基民口袋里抽走339萬。
這場災難早有預兆。2022年市場風格巨變時,其他基金公司紛紛玩起“賽道漂移”,前海開源卻像考場睡過頭的考生,死死抱著新能源和醫藥答卷不撒手。等到AI、機器人成為新風口,他們的投研團隊才慢悠悠掏出望遠鏡——結果連龍頭股的尾燈都看不見了。濟安金信曝光的22只風格漂移基金中,前海開源獨占2席,滬港深智慧生活混合和大安全混合活像迷途旅人,在半導體和消費電子領域反復橫跳。
對比同行數據更顯荒誕:大成基金和華商基金近三年收益超7%,而前海開源卻以-16.63%的成績墊底,差距堪比專業賽車手和共享單車騎手。最諷刺的是,公司2024年四季度瘋狂調倉60%,這波“閃電操作”不僅沒賺到錢,反而把基民晃吐了——投資策略變得比川劇變臉還快,真當自己是量化交易大神?
明星基金經理集體塌房的戲碼堪稱行業奇觀。崔宸龍管理的新經濟混合三年虧31%,把“雙料冠軍”的獎杯摔得粉碎;曲揚的“國家比較優勢”基金虧30%,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在做空中概股。更離譜的是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管理的基金跑輸基準20個百分點,這水平連散戶炒股群里的“民間股神”都不如。細看這些暴雷基金的名字,“一帶一路”“醫療健康”“價值策略”,個個都是光鮮亮麗的概念招牌,可惜基金經理們既不懂醫療健康,也不care價值策略,倒是把“追漲殺跌”玩出了新高度。
重倉股的“死亡名單”暴露致命問題。前海開源一帶一路混合A三年虧47%,重倉的寧德時代從692元跌到200元區間;醫療健康混合虧46%,押注的邁瑞醫療股價腰斬;價值策略股票虧45%,死守的貴州茅臺三年市值蒸發萬億。這些操作完美詮釋了“精準踩雷”——市場漲時它躺平,市場跌時它沖鋒。
管理層動蕩更是雪上加霜。2024年末董事長李強突然辭職,繼任者秦亞峰面對的是規模從1587億暴跌至976億、行業排名從37滑落至61的爛攤子。值得玩味的是,前海開源近三年未發一只新基金,老基金卻不斷遭遇贖回,這種“只出不進”的頹勢,在公募基金二十年歷史上都屬罕見。
這場鬧劇給投資者上了三堂血淚課:
警惕“全能型”基金經理。曲揚同時管理8只基金,重倉股從白酒、新能源到互聯網無所不包,結果每只基金都虧出“個性化姿勢”。
別被“明星效應”忽悠。崔宸龍2021年靠新能源封神,三年后卻成行業笑柄,證明沒有穿越周期的能力,光環終會變枷鎖。
看清基金公司的“躺賺”本質。即便巨虧380億,前海開源仍能收取24億管理費,這種“旱澇保收”的模式,讓某些基金經理活成了金融界的“公務員”。
如今基民們終于覺醒:“與其相信前海開源的‘前瞻布局’,不如自己研究財報。”就像網友吐槽的:“他們的基金代碼應該改成‘反向指標ETF’,跟著反買說不定能別墅靠海?!碑擜I都能撰寫深度研報的2025年,某些基金經理還在用“擲飛鏢”的方式選股,這樣的機構不被市場淘汰才是奇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