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CRO、創新藥、仿制藥等醫藥概念徹底爆發了,多只千億巨頭歷史新高。邁威生物、維康藥業20%漲停,熱景生物、澤璟制藥等個股盤中股價創歷史新高。港股百濟神州大漲超10%,康方生物大漲10%,市值超1200億港元,創歷史新高,三生制藥也大漲9%。
消息面上,7月15日,國家醫保局消息,第十一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工作日前啟動。本次集采堅持“集采非新藥、新藥不集采”的原則,也就是說臨床使用成熟的“老藥”才會納入集采范圍,創新藥不會被納入集采。同時,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目錄首次設立,為創新藥提供了 “雙保險”準入通道。
另外中國生物制藥宣布花費9.5億美金,收購禮新醫藥95%的股權,中國生物制藥之前通過投資,已經持有禮新5%的股權,這次收購完成以后,中國生物制藥完成對禮新的全資收購。本次收購也是國內頭部醫藥公司首次花費巨資收購一個初創小藥企,拉開了國內創新藥市場并購整合的序幕。
2024年,我國藥企完成超90筆海外授權交易,總金額突破500億美元。而這一增長勢頭在2025年上半年更加強勁,License out總金額已近660億美元,趕超2024年全年總額。數據顯示,我國活躍創新藥管線已從2015年的數百個激增至2024年的3575個,首次超越美國登頂全球。而FIC(全球首創)藥物從2015年僅9個增至2024年120個,占比突破30%,研發管線增速達15.1%,遠超全球平均水平。
本文將聚焦8只優質標的,深度解析其成長邏輯。特別聲明:以下內容絕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引導或承諾,僅供學術研討。
1、翰宇藥業(300199.SZ):多肽藥物國際突破者。主營業務:專注于多肽制劑研發與生產的國內龍頭企業。創新藥布局:抗幽門螺桿菌多肽藥物、減肥藥艾本那肽等管線進展順利。其利拉魯肽制劑獲美國FDA批準上市,成為業績爆發的核心驅動力。成長性:中報凈利潤預增1470%-1663%,創下板塊增速紀錄。憑借美國市場突破,公司正加速國際化進程。
2、恒瑞醫藥(600276.SH):全管線領航者。主營業務:國內創新藥研發標桿,聚焦抗腫瘤、自身免疫、代謝疾病三大領域。創新藥布局:已上市11款自研創新藥,形成PD-1單抗卡瑞利珠單抗、ADC藥物SHR-A1811等產品矩陣。2024年創新藥銷售收入138.92億元,占總收入一半以上。成長性:2025年Q1研發費用達15.33億元(行業第一),國際化臨床進展加速,海外市場將成為第二增長引擎。
3、藥明康德(603259.SH):全球醫藥外包龍頭。主營業務:全球領先的一體化CRDMO平臺,覆蓋化學藥、生物藥、細胞及基因療法等領域。創新藥布局:獨特的“端到端”服務模式賦能全球藥企,2025年上半年賦能多個重磅新藥上市。成長性:上半年凈利潤預計增長44.43%,機構一致預測全年凈利潤增速超50%。
4、百濟神州(688235.SH):國際化標桿。主營業務:實現“中美雙報、全球同步開發”的國際化生物制藥企業。創新藥布局:核心產品百悅澤(澤布替尼)在全球血液腫瘤治療中展現優勢療效,PD-1單抗百澤安占據國內重要市場份額。成長性:澤布替尼2024年銷售額達26.44億美元(占營收60%),一季度營收大增超50%,國際化商業化能力持續驗證。
5、榮昌生物(688331.SH):ADC賽道領跑者。主營業務:聚焦抗體偶聯藥物(ADC)研發的國內領先企業。創新藥布局:核心產品維迪西妥單抗與Seagen達成26億美元授權合作,創國產創新藥出海金額紀錄。雙靶點自身免疫藥物泰它西普技術優勢顯著。成長性:2025年以來股價漲幅超100%,技術平臺覆蓋抗體發現到商業化全鏈條。
6、甘李藥業(603087.SH):代謝疾病創新者。主營業務:胰島素龍頭企業,加速向創新藥企轉型。創新藥布局:重點推進GLP-1 RA雙周制劑博凡格魯肽(GZR18)、胰島素周制劑(GZR4)等前沿管線。GZR18臨床II期數據顯示減重效果媲美司美格魯肽。成長性:中報預增100%-114%(6-6.4億元),醫保談判新規下GLP-1藥物前景廣闊。
7、昭衍新藥(603127.SH):臨床前研究龍頭。主營業務:國內頭部藥物臨床前安全性評價CRO公司。創新藥布局:國內少數可同時提供生物藥與化學藥臨床前CRO+CDMO全流程服務的企業,子公司覆蓋超200個新藥靶點。成長性:中報凈利預增129.65%~144.47%,機構一致預測全年凈利潤有望翻倍。
8、康方生物(港股:9926.HK):雙抗技術先鋒。主營業務:專注于抗體藥物研發的生物技術創新企業。創新藥布局:核心產品卡度尼利(PD-1/CTLA-4雙抗)成為全球首個獲批的PD-1/CTLA-4雙抗藥物,在宮頸癌、肝癌等領域展現突破性療效。成長性:7月17日股價創歷史新高,其PD-1/VEGF雙抗海外授權交易價值高達50億美元,國際化潛力巨大。
2025年以來吸引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頻頻推進,當長期資金開始積極加入市場,并且可以真的做長期配置,而不需要追求每年都盈利之后,我們就可以把目光放更遠一些,創新藥就很符合這個特點,我很早就分享了創新藥的邏輯并呼吁大家配置,參與的朋友也都受益了。
5月下旬以來國內藥企與海外巨頭的海外授權合作頻頻報喜,獲得了很多海外的首付款,因為創新藥是真的積累了10年,我們國家從2015年左右開始扶持創新藥,在10年的茁壯成長之后,今年我們就看到了一整個產業的開花結果。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藥企業逐漸進入了商業化階段,企業得以開始實現創新變現。
另一方面,政策的支持也非常強力,最近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首次將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目錄納入調整方案。這解決了什么問題?政策想要引入商業保險來幫助承擔創新藥的費用,支付端打通之后,老百姓有希望享受到我們國家創新藥的先進技術,這對國產創新藥的發展也可以說是如虎添翼。
總的來講目前中國創新藥產業已由“引進模仿”轉向“創新輸出”,2025年國內創新藥產業有望迎來拐點,產業運行趨勢由資本驅動轉向盈利驅動,板塊有望迎來業績與估值雙重修復的投資機會。2025年度的醫保目錄談判已經近在咫尺,政策端有望帶來積極催化,大家可以持續關注創新藥板塊的機會。
以上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決策應該基于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并且要考慮到個人的財務狀況、投資目標、風險承受能力等因素。市場情況隨時可能發生變化,投資者應該保持冷靜和理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