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別急著說誰贏誰輸,這波不是參數拼圖那么簡單,而是兩種理念的正面對撞:一個是“悶聲爆改”,一個是“穩中求穩”。
你站哪邊?
今年下半年手機圈的天王山之戰,毫無疑問就是Mate80系列 vs iPhone17系列,一個是芯片重構+系統自研+全鏈國產鏈路的代表,一個是閉環生態+用戶心智+全球影響力的老牌巨頭。
兩邊都沒打算客氣。
先看Mate80,芯片是第一殺器。
麒麟9030這次用的是優化版5nm制程,別看沒上3nm,那是蘋果在臺積電那邊“包場”的結果,能在5nm上擠出35%的CPU性能增長,已經是極限壓榨了。
而且這次NPU、GPU都是大換代,圖形處理能力直接對標驍龍8 Gen3至尊版,甚至還要多打幾分。
更重要的是,這顆芯片是自己家的,從底層指令到調度邏輯,全程掌控,信號、功耗、發熱穩定得讓人懷疑這真的是國產首發?
而iPhone17呢?
沒意外的話,A18依舊交由臺積電代工,走的是3nm第二代工藝,但問題在于——今年蘋果的提升空間真的不多了。
上一代A17 Pro打游戲都被吐槽發熱過猛,今年即便架構優化,不跌反漲都算贏。而且蘋果為了續航,不會放開性能,最終體驗可能只是“穩一點”,而不是“快很多”。
系統上,今年Mate80搭配鴻蒙6原生架構,真正跑自己“鴻蒙核”的第一代,系統調度已經不是安卓那一套,重點是能和其他鴻蒙設備共享算力,這個概念聽起來高冷,但實際就是:手機能“借腦子”干活。
比如視頻剪輯、AI轉錄、模型推理,不再吃光手機一顆SoC,而是分給平板、手表分擔。這是蘋果沒有的東西。
當然,iOS依舊是生態閉環最強,尤其是App Store的生態質量、穩定性和一致性,這點鴻蒙短時間還打不過。但從體驗角度來說,蘋果就是“你來適配我”,華為是“我來適應你”,誰更懂用戶?
然后講講設計。
Mate80全系直屏、0.8mm極窄邊框、Pro+屏下3D人臉,這種工業設計已經在做減法美學了。蘋果17目前爆料還是老三件:靈動島、鈦金屬、微調光圈……
審美疲勞不疲勞,見仁見智,但你說驚喜,確實沒了。
影像方面,Mate80這次搞了1英寸大底+XMAGE 3.0,畫質算法+硬件配置雙管齊下,夜景、抓拍、逆光一應俱全。
蘋果17據說有新算法,但攝像頭模組不大可能突破,依舊是“強在自然,不強在驚艷”。
電池方面更是差距拉滿。Mate80全系6000mAh硅碳負極+100W快充,蘋果17呢?還是祖傳20W,續航焦慮黨直接排隊投華為了。
最后我想說的是,這場對撞早已不是手機之爭,而是兩種路徑的選擇:一個是“我全棧自研,逐步打破壟斷”,一個是“我生態閉環,誰來也破不開”。這才是懸念所在。
你說誰贏?也許在銷量上,蘋果依然是塔尖;但在話題性、熱度、技術突破、民族品牌情感共振這些維度上,Mate80這波真的打出了精氣神。
所以結尾就一句話:iPhone17你可以看,但Mate80,你可能真得等。
歡迎評論區聊聊,你更期待誰?還是都不買,等明年折疊旗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