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晴第一次走進洪德法學院那棟爬滿常春藤的灰色大樓時,陽光正透過彩色玻璃窗在她身上灑下斑斕的光影。她穿著簡單的白襯衫和深藍色百褶裙,黑發用木質發簪松松挽起,露出線條優美的脖頸。路過的學生紛紛側目,有人小聲議論:"這就是秦院長今年錄取的那個女博士?"
她假裝沒聽見那些竊竊私語,抱緊了懷里的《德國民法典》原版書。電梯鏡面里映出她清秀的輪廓——不是那種張揚的美,而是像宋代瓷瓶般溫潤的端莊。這長相本該是種祝福,直到她在入學第二周的導師見面會上,注意到秦明遠副院長鏡片后閃過的那抹異色光芒。
"小林啊,"秦明遠用鋼筆輕輕敲著桌面,他腕間的百達翡麗在空調房里泛著冷光,"我看過你本科時寫的《物權法》論文,關于居住權設立的那部分很有靈性。"他說話時身體微微前傾,古龍水混著雪茄的氣息漫過來,"不過博士階段,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那天她穿著高領針織衫,依然感覺有螞蟻順著脊背往上爬。當秦明遠第三次"無意"碰到她放在扶手上的手指時,林晚晴借口要趕去圖書館還書,幾乎是逃出了那間鋪著波斯地毯的辦公室。
真正的噩夢始于博一下學期。某個暴雨的夜晚,她被叫到秦明遠位于教師公寓的住所討論開題報告。玄關處的落地燈將她的影子拉得很長,秦明遠遞來的紅酒杯沿沾著可疑的唇印。"你知道每年有幾個博士能按時畢業嗎?"他突然從背后貼近,呼吸噴在她耳后,"但我們可以找到...雙贏的方式。"
林晚晴打翻酒杯的動作比大腦反應更快。勃艮第酒液在羊絨地毯上綻開如血的花,她聽見自己發抖的聲音:"秦老師,我想我們不適合繼續這種指導關系。"
第二天她就在郵箱里收到了"開題報告深度不足"的評審意見。曾經熱情邀請她加入課題組的副教授也突然變卦,系秘書也很巧地"弄丟"了她的獎學金申請表。最讓她心寒的是,當她向同門求助時,那個平時總向她借筆記的男生只是推了推眼鏡:"秦老師德高望重,你是不是...誤會了什么?"
博二那年冬天特別冷。林晚晴在圖書館的通宵自習室啃著冷掉的飯團時,收到秦明遠發來的微信定位——學校附近某五星級酒店。"最后一次機會,"語音消息里他的聲音像沾了蜜的刀,"否則你關于居住權流轉的論文,可能永遠過不了預答辯哦。"
她盯著屏幕直到視線模糊。洗手間鏡子里映出女孩凹陷的臉頰,發簪不知何時換成了最簡單的黑色橡皮筋。當陳默——她在計算機系讀博的男友——趕來時,她正把第六版論文提綱撕成碎片。"他們說我'心理脆弱',"她笑得比哭還難看,"說女生不適合搞學術。"
陳默把U盤塞進她手里時,指節因憤怒而發白。"三個月的通話錄音,"他的聲音啞得可怕,"還有他電腦里的'優秀學生'文件夾。"那個硬盤里藏著七個女孩的資料,每個文檔都標注著詳細的"泡妞進度表",最新修改日期是上周四。
校紀委的接待室里,林晚晴盯著墻上"崇法明德"的燙金校訓。女書記的指甲修剪得圓潤得體,記錄時鋼筆尖始終沒停頓。"我們會嚴肅處理,"她最后這樣說,卻在林晚晴離開后把材料鎖進了標有"暫緩處理"的抽屜。三天后,林晚晴收到了預答辯委員會名單——秦明遠是主席。
真正壓垮她的是母親那通電話。"聽說你們學校有個女生作風不好?"母親的聲音從老家菜市場傳來,背景音是此起彼伏的討價還價,"你老師秦教授特意打電話來關心,說女孩子讀太多書容易..."林晚晴蹲在宿舍走廊盡頭,感覺十二月的風穿過了骨頭。
轉折點出現在博三那年的春天。當她抱著必死的決心把整理好的證據發給教育部師德舉報郵箱時,程雪——那個三年前突然出國交流的青年教師——回國了。兩人在咖啡廳見面時,程雪手腕上的疤痕在長袖襯衫下若隱若現。"我妥協了,"她攪拌著杯中的代糖,"但你不該走我的老路。"
事情爆發的那個清晨,林晚晴正在打印最終版論文。校園論壇突然出現的匿名帖子如野火般瘋狂蔓延——《法學院某副院長學術腐敗實證》。當警車停在教師公寓樓下時,她的鼠標正點在筆記本電腦里名為"證據"的文件夾上。秦明遠被帶走時依然保持著學者風度,只是經過她身邊時輕聲說:"小林啊,你可以再仔細考慮一下我的意見……"
預答辯出奇地順利。五位評審專家面色凝重,卻對論文中關于居住權信托的部分贊不絕口。當林晚晴走出答辯室時,看見陳默舉著兩杯冰美式站在陽光下。
四個月后的畢業典禮上,林晚晴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發言。她穿著紅色學位袍,發簪是陳默用銀杏木親手雕的。聚光燈打在她臉上時,臺下有人竊竊私語"就是她",但這次的聲音里帶著敬畏而非輕佻。當她說到"法律人不該成為制度的共謀"時,看見程雪在教職工席位悄悄豎起了大拇指。
后來有媒體想采訪她"扳倒博導的故事",林晚晴婉拒了采訪,但給記者寄去了一本《民法典釋義》,扉頁寫著:"獻給所有在陰影中依然相信光的人。"她最終選擇去中西部某高校任教,第一批學生里有個總愛穿白襯衫的女孩,發簪是簡單的木質。當女孩在課后怯怯地問"老師,我聽說..."時,林晚晴從抽屜里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校園性騷擾應對指南》。
洪德法學院的常春藤又爬高了半米。秦明遠案后,學校終于修訂了《導師行為準則》,新設的匿名舉報箱漆成了明黃色,像塊小小的警示牌。偶爾有晚課結束的學生路過,會看見三樓某間辦公室亮著燈——那是林晚晴當年徹夜修改博士論文的地方,現在成了校心理咨詢室。窗邊總擺著一束新鮮的白色桔梗,一側卡片上字跡娟秀:致所有勇敢說不的人。
注:本文為小說,內容純屬虛構,主人公名字純屬虛構,請勿對號入座或過度聯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