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記得加星標??,第一時間看推送不會錯過。
在日前于上海舉辦的第五屆RISC-V中國峰會期間,半導體行業觀察編輯碰到了久未露面的前安謀科技(Arm China)執行董事長兼CEO吳雄昂。過去幾年,關于他要投身RISC-V的傳聞頻頻見諸報端。考慮到他曾經在Arm扮演的角色,以及Arm和RISC-V當下的競爭關系,吳雄昂在這個賽道想做什么非常讓人關注。
對此,吳雄昂回應道:“我們聚焦打造基于RISC-V架構的定制化處理器,開發針對機器人的計算解決方案。”“RISC-V 社區會在 AI 架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這就是我投身其中的原因。”吳雄昂接著說。根據他的判斷,未來 5 年,RISC-V會迎來轉折點,這個開源架構的采用曲線會非常陡峭。
“特別是 AI 計算領域,RISC-V 會成為主流。”吳雄昂強調。
時代呼喚RISC-V
在談到為何投身RISC-V的時候,吳雄昂告訴半導體行業觀察,這部分原因來自于他在Arm期間的前同事的反饋。“在我離開Arm以后,很多 Arm的老同事去了各種做 RISC-V 的公司,他們都紛紛跟我說 RISC-V 很有意思。”
于是,敏銳的吳雄昂便與現任Tenstorrent首席架構師Wei-Han Lien以及Tenstorrent產品策略VP的Aniket Saha做了一番交流。吳雄昂表示,他們三個人在Arm公司或架構上都有很長的工作經驗,也見證了Arm架構如何乘著移動春風成長起來。正是這段經歷,讓他們對RISC-V的現狀和未來有了獨到的見解,這次交流為他們后來的合作埋下了伏筆。
“Arm是一家很偉大的公司”,吳雄昂不假思索地說道。“但其實和RISC-V一樣,Arm當年也曾很弱小,在大多數時間內,CPU這個市場是被‘Wintel’聯盟一統天下的。”吳雄昂接著說。但在iPhone于2007年發布、Android系統測試版在2008年亮相之后,Arm的歷史進程被改寫了。
在吳雄昂看來,對于2010年誕生的RISC-V來說,AI就是他們的智能手機。
如大家所見,在OpenAI于兩年前發布ChatGPT之后,全球掀起了大模型的軍備競賽。進入今年,DeepSeek橫空出世,具身智能突然爆火,疊加大模型行業的日新月異,讓人工智能走向千行百業成為大家的共識。也正是在這種趨勢推動下,算力成為全球爭奪的核心資產,“賣鏟人”英偉達也在近日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四萬億美元的公司。
面對這個洶涌而來的AI浪潮,吳雄昂評價道:“就像移動革命一樣,AI有新的用戶群體,會產生新的數據:PC 時代產生的是工作數據,移動時代是照片、微信、WhatsApp 等信息數據,而 AI、自動駕駛產生的是攝像頭數據、真實世界的數據,數據的使用者也從 ‘人’變成了‘機器’。”
“數據不同,計算需求就不同,因此必然需要新的架構。”吳雄昂接著說。按照他的觀點,未來 5 到 10 年,必然會出現全新的架構。就像當年個人PC時代無法沿用 IBM Power架構,移動時代也無法沿用英特爾 X86 一樣,AI 領域也很難沿用 X86、IBM 或 Arm 架構。具體原因如上所說——數據和應用場景變了,需要解決的問題也不同,因此不可能再用同樣的計算架構。
“ Arm已經很成功、很大了,Arm也依然是一家偉大的公司。”吳雄昂重申。但如上所述, AI 是新一輪更大的技術革命,需要新的架構,RISC-V正成為這條賽道的最優選。
開放、定制化,必經之路
在Arm工作了六年的Aniket Saha也對吳雄昂的觀點表示認同。
他坦言,從目前來看,AI 計算需要什么樣的架構,答案還不明確。但可以明見的是,現在有很多實驗和創新,這些創新一定需要開放的方式,所以 RISC-V 社區會在 AI 架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這也正是吸引他投身其中的原因。
“未來 AI 生成的程序不會基于過去的架構,需要新架構,而開放架構是唯一途徑。”Aniket Saha重申。
他同時指出,Arm架構的控制權在 Arm 手里,架構的創新速度也很慢。這就意味著如果要為下一代工作負載優化 CPU,就得受制于 Arm。而AI 是全新的范式,要高效運行 AI,因此必須能定制架構,而這恰好正是RISC-V所擅長的。
Aniket Saha告訴半導體行業觀察,RISC-V 的吸引力在于它雖然新,但能讓用戶掌握控制權,不用被架構控制方限制,只要確保軟件能運行,就可以隨時調整架構、添加指令、修改微架構。如果要在Arm上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很復雜的溝通,且周期會很長,拖慢創新。
以網絡領域應用為例,對于Arm架構來說,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如果用標準 Arm核的話,不同廠商的 SoC 會越來越像,差異化空間很小。但如果用 RISC-V,就能為特定市場設計出比標準核更有競爭力,且開放、可定制能創新的CPU。正是這一點,吸引Aniket Saha投身RISC-V 。
Wei-Han Lien也基于他在蘋果和 Tenstorrent的經驗補充道,Arm的授權太復雜,簽約后也有 RTC 銷售限制,只能進入特定市場,限制非常多,而他們不想要這些限制。于是,在評估了Arm之后, Tenstorrent也選擇轉向RISC-V。
作為對Arm最了解的人,吳雄昂也認為,Arm過去的優點現在正在成為其缺點。
“Arm的標準化是為了支持眾多移動應用,要求所有用戶按規格來,不允許像Wei-Han這樣想走得更快的人突破,因為他們的主要營收來自現有大客戶,所以Arm也必須保證兼容性。換而言之,Arm不是不愿意,而是做不到,這才是最核心問題。”吳雄昂解析道。
他表示:“Arm 適合標準化產品。以引擎為例,Arm的引擎有四缸、六缸、八缸,但都是為舊賽道設計的,新賽道上你只能用這些,還不能改。但在 AI 計算這個 ‘賽車’為主的新領域,每個人的賽道都不同。”
CPU,需要“磨”
RISC-V的可擴展性,讓它不僅可以在通用計算的CPU領域扮演重要角色,其Vector和Matrix特性,也讓這個架構在多種處理器市場一展所長。換而言之,對于想入局這個賽道的玩家而言,可以做的選擇很多。
如文章開頭所說,吳雄昂選擇了從定制處理器入手,由他擔任董事長的初創公司CoreLab則是這段新征程的主要載體。據官網介紹,CoreLab是一家專注于提供定制處理器 IP 解決方案的企業,這些解決方案不僅具備 Arm 級的品質,還兼具 RISC-V 的靈活性。而CoreLab則通過提供全面的服務,解決 IP 產品化過程中關鍵的最后一公里問題,確保產品順利進入市場并獲得成功。
“我們的使命是推廣基于開源的 IP 解決方案,并通過細致的端到端支持助力合作伙伴取得成功。我們提供的服務包括許可授權、CPU 性能和面積優化、嚴格的驗證流程、開發工具以及自定義指令擴展等。”CoreLab在官網中說道。
“SoC 迭代是生態系統工程,我們不可能做所有事,其中的關鍵則是授權模式。我們希望更開放,和更多人合作,讓客戶能輕松拿到最優解決方案——而不是客戶的芯片上用三家不同的核,接口和工具還不兼容。”吳雄昂說道。
和 Tenstorrent的合作,則是吳雄昂新事業的一個明智之選。
在吳雄昂看來,像造火箭一樣,CPU 設計很難,因此不是誰都能成功。CPU 也像水電一樣,不能被別人卡脖子,尤其是還能看到、摸到的高性能芯片,這正是CoreLab和Tenstorrent正在聯手打造的產品。
吳雄昂告訴半導體行業觀察,CoreLab也將和Tenstorrent聯合推動生態;合作開發定制化處理器解決方案(比如聯合設計核)。除了CPU以外,SoC還要面臨兼容性、核間連接、軟件基礎等挑戰,這也是現有 RISC-V 還沒做到的地方,但CoreLab希望能推動這些,讓合作更順暢。
“在任何技術領域,想成為有遠見的開拓者并取得成功,就必須走自己的路,這在AI也不例外,”吳雄昂強調。“要想成為開拓者,就不能被別人控制路線圖。因此我們認為,下一代設計必然是 RISC-V,因為做高端設計的人都想掌握自己的命運,而掌握命運的唯一方式就是擁有完全的創新能力。”Wei-Han Lien補充說。
Wei-Han Lien坦言,CPU 設計像工藝,需要老師傅 ‘磨’,磨多年才能出品質。按照Tenstorrent的規劃,公司到2027年將推出全球最快的RISC-V CPU。正是基于這些了解,CoreLab選擇Tenstorrent作為合作伙伴。
面對大家提到的RISC-V生態不成熟的問題,吳雄昂表示,這不需要擔心。
“Arm 當年也不成熟,在我2006 年剛來中國時,Arm芯片甚至還不能運行瀏覽器,更勿論上網。直到蘋果發布第一代iPhone的時候,Arm芯片才能上網。而Arm的后續發展,大家也有目共睹。”吳雄昂回憶道。
在這個豪華陣容的推動下,讓我們一起期待RISC-V五年轉折點的到來。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系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4099期內容,歡迎關注。
加星標??第一時間看推送,小號防走丟
求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