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隋末唐初那段亂世,大家腦子里可能先蹦出李世民、秦瓊那些唐朝開國英雄,但其實瓦崗軍的李密也算是個關鍵人物。他在歷史書里不算主角,可在民間故事和電視劇里,形象往往被整得挺負面,像是見風使舵的無能之輩。可1974年河南鶴壁那邊出土的一塊墓志,直接給這些說法來了個大反轉。墓志主人就是李密,上面的話寫得挺高大上,跟那些熒屏形象差得十萬八千里。
1974年,河南鶴壁浚縣衛河清淤工程搞得熱火朝天,工人挖著挖著就碰上古墓了。考古隊趕緊過去搶救發掘,從墓里挖出一塊墓志,蓋子上寫著《唐故邢國公李君墓志銘》。這下子確認了,墓主就是隋末瓦崗軍那個李密。墓志長80厘米,寬60厘米,碑文39行,總共1202字,每個字大約2厘米大小。撰寫人是唐朝名臣魏征,這家伙后來給李世民當諫臣,挺出名的。墓志用楷書刻成,筆畫瘦硬有力,帶點隸書味兒,算是初唐書法的過渡風格,跟歐陽詢、顏真卿早期的作品有點像。出土后,這東西成了研究唐初歷史的實物證據,不少學者拿它跟傳世文獻比對,發現有些細微差別,比如出土版對李密的贊揚更直接點,對唐政府的用詞緩和些,可能魏征當初寫原稿時對舊主有點偏心,后來定稿時調整了。
墓志內容主要就是李密的生平簡述和評價。魏征寫得挺正式,開頭講天道循環,亂世出英雄啥的,然后切入李密這個人。他說李密出身貴族,四世三公,祖籍遼東襄平,早年就好學,精通文史和劍術,不光靠個人勇力,還學萬人敵的謀略。遇上隋煬帝那會兒天下大亂,李密抓住機會,有囊括四海、并吞六合的野心。魏征把他比作高配版的項羽,文武雙全,志向遠大。這評價可不低啊,尤其考慮到魏征后來是唐朝重臣,還能這么夸舊主,說明李密確實有兩把刷子。墓志還提到李密投降唐朝后被封邢國公,但很快就叛變了,最后死于熊耳山。整體上看,魏征沒回避李密的失敗,可重點還是肯定他的才能和抱負,不是一味黑化。
現在說說李密的真實生平,得從頭捋清楚,避免跟那些演義混淆。李密生于582年,京兆長安人,家族是遼東李氏高門,世代顯赫。他小時候就愛讀書,有牛角掛書的典故,騎牛出門還掛著書卷看。成年后進隋宮當侍衛,護著隋煬帝楊廣,可他行為放蕩,不守規矩,常騎牛出入,楊廣為此罵過他。李密跟楊玄感關系好,楊玄感是隋臣楊素的兒子,兩人私下議論時事。613年,楊玄感在黎陽起兵反隋,李密當謀士,出主意攻東都洛陽。開始打得順,圍了洛陽,可隋援軍來了,楊玄感敗走。李密建議北上涿郡,楊玄感不聽,轉向關中,結果在弘農被宇文述追上,全軍覆沒,楊玄感自殺。李密被抓,途中跟王薄逃脫,賄賂守卒,鉆草叢跑了。之后他乞食逃亡,頭發亂糟糟,衣衫破爛,躲避隋軍搜捕。
逃了兩年,615年左右,李密通過王伯當介紹,投奔瓦崗寨。瓦崗軍是翟讓在611年東郡韋城瓦崗寨起的事,聚集幾千人,單雄信、徐世績那些人陸續加入。李密給翟讓獻策,攻滎陽,翟讓同意了,他們夜襲得手,殺了守卒,拿下城池。翟讓任命李密為謀主,李密又勸開興洛倉賑濟饑民,糧食一放,流民蜂擁而來,瓦崗軍一下壯到幾萬人。616年,李密覺得翟讓猜忌他,就設局殺了翟讓。在宴會上,讓蔡建德從后砍了翟讓,血濺席間,李密安撫舊部,處決翟讓親信,自立首領。瓦崗軍統一了,他成了老大。
617年,李密帶瓦崗軍破金堤關,敗隋軍,又在洛口倉打張須陀。張須陀是隋名將,李密設伏,側翼包抄,張須陀中箭死,隋軍崩盤。瓦崗軍追殺,尸橫遍野。李密占了興洛倉,放糧招人,隊伍到二十萬。他自稱魏公,建永平年號,設官署,控河南山東一帶,勢力最大時幾乎河南全境。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殺隋煬帝,李密跟王世充爭洛陽。王世充沿河布陣,李密騎兵沖擊,王世充敗退。可瓦崗軍糧盡,內部分裂,王伯當勸降唐。李密派使者談,李淵封他邢國公,李密帶部下入長安,受禮遇,但李淵疑心他,沒給實權,只授光祿卿。
619年,李淵讓李密東征王世充,李密領舊部出關,途中士兵怨軍糧少,李密叛變,轉向黎陽。李淵派盛彥師追,在熊耳山設伏,李密軍中箭潰散,李密墜馬被殺,年三十八。尸體運回,葬河南。這就是李密一生,起起落落,從貴族到反隋領袖,再到降唐叛變,死得挺慘。
這些歷史事實,跟電視劇里的李密形象差遠了。拿《隋唐英雄傳》來說,李密被整成無能小人,靠運氣上位,陰險好色,嫉賢妒能,騙程咬金的寨主位,逼英雄們走人,最后葬送瓦崗。投唐后還反復無常,死得活該。其他隋唐劇也差不多,把他塑造成見利忘義的家伙,口是心非,投降后背信棄義。現實中,李密確實殺了翟讓,這事兒不光彩,可他擴展瓦崗軍,多次勝仗,招攬人才,開倉賑民,這些是實打實的功績。電視劇為突出李世民那些唐英雄,往往黑化反派,李密就成了犧牲品。演義小說像《隋唐演義》也推波助瀾,夸大個人英雄主義,三十六友、十三好漢啥的,瓦崗眾將替天行道,可李密被寫成表面兄弟,心懷鬼胎。歷史書里,他雄才大略,在反隋中建功不小,只是野心太大,內部傾軋,外壓太大,失敗了。
墓志出土后,直接戳破這些誤區。魏征的評價讓李密從無能形象變回文武兼備的亂世梟雄。雖說魏征是李密舊臣,可能有點吹捧嫌疑,但墓志是實物,內容跟正史基本對得上。《舊唐書》《新唐書》里李密傳也肯定他才能,只是強調失敗原因。學者比對傳世本和出土本,發現出土版更原始,對李密贊美濃,對唐政府不滿稍隱,可能是魏征寫時對故主感情深,后來改稿平衡了。這說明歷史評價有時帶個人色彩,但實物證據能校正偏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