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的成語典故
需卦的組合是“水天需”。水在天上,還只是云氣,尚未下雨,表示時機未至而必須等待。
按字面說,“需”是需要,所需要的條件尚未具備。《易經》講究變化,要以行動顯示創新的力量。如果尚未到可以行動的時候,怎么辦呢?《大象傳》說:“君子以飲食宴樂。”
在發揮義理方面,北宋的程頤很有見解,他說:“飲食以養其氣體,宴樂以和其心志,所謂居易以俟命也。”人的身心需要調和,安處于平常的日子,準備接受天命的安排。簡單說來,不必著急,要耐得住寂寞與平淡。
接著,依六爻在不同的位置,有什么建議?
初九。在郊野等待,適宜守常不動,沒有災難。
九二。在沙灘上等待,有些小的責難,最后吉祥。
九三。在泥沼中等待,招來了強盜。
六四。在血泊中等待,從洞穴中逃出來。
九五。在享用酒食中等待,正固吉祥。
上六。進入洞穴中,有不請自來的三個客人到了,尊敬他們,最后吉祥。
“需”即是等待。為何要等待?因為外卦(或上卦)是坎,坎為水、坎陷、洞穴,也是盜寇及血(死傷)。下卦三爻的“郊、沙、泥”都是按照它與上卦的距離遠近而說的。
九三的“寇”來自它直接面對坎卦。占得此爻,就須小心受騙,并且是自找的麻煩,此時除了加倍謹慎別無他法。
六四與上六都有“穴”字,代表坎為洞穴。六四當位,有初九正應又上承九五,可以化險為夷,大難不死。上六與九三正應,所謂“不速之客”是指不請自來的下卦三個陽爻,這時采取認真尊敬的態度,仍可得到吉祥。
九五為主爻,“需于酒食”一語與《大象傳》的“飲食宴樂”相唱和。在等待時有酒食可以享用,這并非耽于逸樂,而是儲存資源以備他日不時之需。
古語說:“書到用時方恨少。”《禮記.儒行》說:“夙夜強學以待問。”早晚都要用功研究學問,以此等著別人來請教。
如果在平時只知抱怨或荒廢時光,一旦受人任用又能發揮什么本事?諸葛亮在出山之前的“隆中高臥”,可謂需卦的示范之一。
我曾經占到過需卦。
有一次,我從臺北搭機去廣州演講,飛機誤點,不知要等多久。我用數字卦占得需卦,變爻是初九,從初九到上六是六步,班機誤點不可能六小時,所以應是六十分鐘。
有些乘客十分心急,上前與柜臺人員大聲吵鬧。我在未學《易經》占卦之前,大概也會這么沖動,現在則心平氣和多了。
果然,一小時之后飛機起飛,我也正好趕上演講的時間,但是在廣州等我的人快要急哭了。
新書推薦|《傅佩榮講易經》中文簡體版
傅佩榮講易經:詳解易經六十四卦
研究出版社出版
傅佩榮著
定價:198.00元
978-7-5199-1853-8
戳這里,用智慧為人生托底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