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資深心理師、婚姻家庭咨詢師
今天要聊的是關于《鳥籠效應》
了解自我,洞察人性的本質
人,其實沒你想得那么理性。 ——威廉·詹姆斯
注釋:威廉·詹姆斯
你有沒有這種經歷?東西買回來了,擺在那兒,也說不上為什么,就是覺得得“搭配”點啥才算完整。看起來是你在做選擇,
其實,好像有個你沒看見的手在后面推你一把。
要說的這事兒就是指的是鳥籠效應,是心理學家詹姆斯提出來的。意思是:你一旦突然多了某樣東西,比如說一個鳥籠,你明明從沒想過要養鳥,但它空空掛那兒——你心里就開始不舒服了,覺得是不是得“安排點什么”。 結果呢?
本來壓根沒這打算的人,也可能跑去買只鳥回來。 這不是說你沖動消費,而是你腦子自個兒在“補空”。
為啥我們會這樣?
是心理跟環境一起攪和的結果。 腦子想對齊人其實特別怕“沒對上”的感覺。
鳥籠和鳥沒配齊,心理上就有點卡殼。
那種不對勁不是很明顯,但總讓人想“補回來”。 怕別人問東問西
另外,社會的“看法”,會壓迫感
你朋友來你家,看見個空鳥籠,很可能就會冒出一句:“你家有鳥?”你要解釋吧,又啰嗦;
不解釋,心里又別扭。干脆,買只鳥算了。
有時候人不是想做什么,只是不想被問太多。
故事案例
一個挺有意思的例子。
我有個朋友,叫小李,日子過得挺平淡。他不太愛喝咖啡,覺得苦,也懶得折騰。
結果有次過生日,朋友送了他一臺咖啡機。 剛開始他也沒多想,想著放著也是放著,就試試吧。
然后——你可能猜到了——他開始買豆子、研究萃取、看測評,連打奶泡的技巧都鉆研起來了。
再后來,廚房里多出一堆設備。 有意思的是,那個送咖啡機的朋友后來跟他說:“我當時就是覺得那機器外形好看,沒想你會真開始用?!?/p>
小李一聽,愣住了。他說:我好像……不是因為喜歡咖啡才開始喝的。
這就是“鳥籠”套住人了。
那臺機器放那兒,他沒法無視它。
你說是生活被改造了,其實是被一件物品推著跑。
想不被“籠”住? 可以停一下,問自己一嘴下次你又想“補點啥”的時候,先問一句:我是真想要,還是只是想讓這事兒看起來順眼點?
換個角度想 如果沒有這個鳥籠(或咖啡機、空角落、空書架……),我還會去做這件事嗎?
別總活在別人眼里 有時候你覺得是“自己想這樣”,但其實是太在意別人會怎么想。
你不欠誰一個解釋,也沒必要為了別人的“預設”安排自己。
參考文獻
1. James, W. (1890).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2. Festinger, L. (1957). A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3. Cialdini, R. B. (1984). 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 New York: HarperCollins.4.0
如果覺得今天的內容對你有啟發,希望您能點亮下方【小紅心??】謝謝您
心理學上有一效應叫:黑貓效應(你越害怕的事情,為什么越容易發生?)
2025-07-19
心理學上有一概念叫:鐵釘效應(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都不會消失,它們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會以更丑惡的方式爆發出來——弗洛伊德)
2025-07-18
心理學上有一效應叫:滑梯效應(刷手機、熬夜、拖延……為什么我們總在重復同樣的錯誤?)
2025-07-16
心理學上有一效應叫:海馬效應(你的大腦在欺騙你——你察覺到了嗎?)
2025-07-15
心理學上有一效應叫:口紅效應(人在扛不住的時候,反而特別容易被那些看起來‘沒什么用’的小事安慰?!枴ち_杰斯)
2025-07-14
我愛你,但我們不合適:你的愛情底色,決定你最適合哪種異性!
2025-07-1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