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在小暑到處暑之間,其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它就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第十二個--大暑節(jié)氣。
判斷節(jié)氣啥時候到來,民間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看北斗七星的位置,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未”的位置時,就進入大暑節(jié)氣了。候也是夏季的收尾節(jié)氣;還有一種方法是,看太陽的位置,當太陽的位置到達黃經120°時就是大暑節(jié)氣了。
這兩種方法都是指向同一個時間,通常這個時間是在每年的公歷月22日至24日之間變動,今年是出現(xiàn)在7月22日這天。
大暑是夏季的收尾節(jié)氣,十五天之后就正式進入秋季了。“暑”代表炎熱,大暑意為炎熱到了極致。相比小暑,大暑更為酷熱,是一年中陽光最烈、最熱的時段,“濕熱交織”的情況在此刻達到頂峰。其氣候特點為:高溫酷熱、雷暴多發(fā)、臺風常見。
老話講“大暑連中伏,熱得無處躲”,說明到了大暑時,天氣會格外炎熱,熱持久,需注意防暑降溫。
從古至今,民間有大暑三伏天喝涼茶(伏茶)的習俗;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這種由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解暑的作用。另外,還有燒伏香、曬伏姜等習俗。
總之, “大暑”是一年中天氣最熱、濕氣最重的時期,這時候的重點和三伏天一樣,主要是“防暑”和“祛濕”。
明日大暑,老輩人提醒,不論多忙,也要牢記“1不貪、2要補、忌3事”,安穩(wěn)過三伏,為平安入秋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大暑“1不貪”
1、不貪涼
這點其實從立夏就開始說,夏季一共六個節(jié)氣,說了6次,足以說明這件事非常重要,大家要引起重視,一旦傷到了,想再溫補回來,就特別困難了!
時節(jié)到了大暑時節(jié),天氣就更加炎熱了,并且,這個時候又處于“七下八上”時節(jié),降雨比較多,空氣中濕度比較。因此,這個時候人體陽氣外浮,脾胃虛弱,過度貪涼易引發(fā)“陰暑”,需要注意以下幾件事:
首先是,“飲食要忌冰”。大暑時天氣炎熱,即便是在屋里,不動都容易出汗。因此,很多人會吃冷飲、冰鎮(zhèn)水果等來使身體涼快下來。但提醒大家,這種暫時涼爽的代價可能會刺激我們的腸胃。建議大家進入大暑時節(jié),改飲常溫綠豆湯、冬瓜茶、菊花茶等解暑飲品會更好。
其次是,“空調溫度不能調得過低”。很多人天氣一熱,就想把室內的空調調得很低,弄得跟冷庫似的。建議大家,屋里屋外溫差最好不超過8℃,空調溫度設定在26℃以上,避免直吹,夜間可切換為除濕模式。
最后是,“冷水澡不要隨便沖”。大暑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我們不論是外出勞作和運動,都非常容易出汗。不過,提醒大家,出汗后不要馬上沖冷水澡。因為,沖涼會導致毛孔驟閉,濕氣滯留,建議用溫水擦拭后再沖。
二、大暑“2要補”
1、補水分
天氣炎熱,不論是勞作還是運動都容易使人體水分流失快。因此,我們不能等感覺口渴了補水。
建議大家,不要只喝純凈水,最好是“淡鹽水”或者是在水中加入少許檸檬片補充電解質。
此外,我們也可以喝“三豆湯”(綠豆、赤小豆、黑豆)或酸梅湯等,既能消暑又能健脾。
2、補陽氣
大暑是夏季里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了,因此,我們要抓住機會補陽氣。例如,我們可以曬曬背,衣服也要常換,還可以吃一些溫性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曬背不要在中午陽光非常足和炎熱時段曬,最好選在清晨或傍晚陽光溫和時,曬背15分鐘,有助于驅寒祛濕。
另外,大暑節(jié)氣時,我們可以適量食用羊肉、雞肉、黃鱔等溫性食物,民間有“大暑吃羊,健康無恙”的講法。
三、大暑“忌3事”
1、忌烈日勞作
大暑時節(jié)不僅氣溫很高,陽光也很足,尤其是正午的時候紫外線極強,容易引發(fā)中暑或熱射病。一旦發(fā)生熱射病,那死亡率是很高的,要特別注意一下,別不當回事。
建議大家,我們在戶外活動最好是避開10:00—16:00,如果實在是想外出,提醒大家要戴寬檐帽、穿淺色衣物,并隨身攜帶一些防暑的東西。
2、忌飲食油膩
夏天雖然天氣炎熱,但人們卻非常喜歡吃一些烤串或者烤肉,真是天越熱,這類的攤位反而越活。
不過,提醒大家,高溫天氣下我們的消化功能是相對較弱的,吃燒烤、火鍋等油膩食物可能會加重脾胃負擔。當然,不是說不能吃,要盡量少吃!
建議大家可以適當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蓮子心等。還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山藥、薏米等。
3、 忌情緒焦躁
大暑時高溫酷熱是常態(tài),天一熱人的情緒就容易激動。提醒大家,“暑易傷心”,情緒波動易導致血壓升高,要學會控制自己。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午休、冥想、聽輕音樂等方式靜心,使自己處于“心靜自然涼”的狀態(tài)。
四、大暑民俗活動
大暑不僅是重要的節(jié)氣,舊時這天人們也是把這天當作節(jié)日來過的,有很多的習俗和講究。
例如,我國浙江沿海地區(qū)有集體送“大暑船”出海祈福的習俗,寓意驅散暑熱。還有我國臺灣地區(qū)的民間,認為大暑鳳梨最甜,象征“旺來”等等。
此外,人們也會通過大暑當天的天氣情況來判斷“秋老虎猛不猛”和“冬天冷不冷”。例如,像民間諺語“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后”、“大暑大雨,百日見霜”、“大暑涼颼颼,立冬笑死牛”、“大暑不熱,大寒不冷”、“大暑熱得透,冬天冷到抖”、“大暑吹北風,三九冷得慌”等,都是根據(jù)大暑當天的天氣情況來判斷的。
總結,大暑節(jié)氣是夏季里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了,是進入秋天的前奏。建議大家要順應“天人相應”之理,平衡濕熱,固護陽氣,為秋冬健康打下基礎。
明日大暑,您家鄉(xiāng)有哪些大暑習俗?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愿大家安然度夏,平安入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