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留下的房產,本是家族傳承的見證,卻因繼承問題引發(fā)父子對簿公堂。當家庭協(xié)議的效力遭遇質疑,法定繼承與約定分配的沖突難以調和,這場糾紛該如何平息?坻京律所史曉君律師代理的張先生(化名)繼承糾紛案,為同類爭議的解決提供了清晰指引。
——家庭協(xié)議引發(fā)的繼承風波——
張父(化名)與兒女曾簽署《保證書》,對兩套房產的分配作出約定。2025年3月,張父卻訴至法院,主張按法定繼承分割兩套總價值350萬元的房產,要求各繼承六分之四份額,同時索要死亡證明、律師費等,核心爭議在于質疑《保證書》的效力。
——四重防線守護協(xié)議效力的攻堅之路——
本案中,我方(張子)面臨多重挑戰(zhàn):家庭協(xié)議能否對抗法定繼承?“未盡贍養(yǎng)義務”的指控能否推翻已履行的約定?未辦產權證的房屋如何確權?
難點一:家庭協(xié)議與法定繼承的沖突
張父主張按法定繼承分割房產,質疑三方簽署的《保證書》效力。
破局:律師當庭明確《保證書》性質為家庭財產分配協(xié)議,是三方真實意思表示,并非可任意撤銷的普通贈與;同時舉證張先生已裝修居住31101房屋,并將61904房交付張父使用的履行事實,證明協(xié)議已實際履行。
難點二:“未盡贍養(yǎng)義務”的指控
原告以“未盡贍養(yǎng)義務”為由,主張推翻協(xié)議。
破局:律師指出贍養(yǎng)義務與遺產分割屬不同法律關系,不得互為前提;且原告未舉證張先生存在《民法典》1130條規(guī)定的“不分或少分”情形(如虐待、遺棄等),該主張缺乏事實依據(jù)。
難點三:惡意串通的嫌疑
原告變更訴請的證據(jù)均來源于被告張先生,被指存在利益輸送。
破局:律師援引《民法典》154條,揭露原告與張家妹妹可能存在惡意串通,主張該行為無效,切斷對方證據(jù)鏈。
難點四:未辦產權證的房屋確權
其中一套房屋未辦理產權證,成為爭議焦點。
破局:律師提交村委會《緊急通知》,證明未辦產權系因訴訟擱置,并當庭承諾配合辦理1904房屋產權證,消除法官顧慮,掃清產權登記障礙。
——勝訴!原告訴求100%駁回——
本案經審理,法院作出(2025)津0111民初5657號判決,認定“保證書系各方協(xié)商一致達成,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張先生已實際履行協(xié)議,無解除事由”,最終100%駁回原告訴求。
履行成果:
1、張先生合法保有1101房屋全部產權;
2、201房屋過戶義務被確認,父親保留居住權。
——家庭協(xié)議風險防控,這三點很關鍵——
辦理涉及家庭協(xié)議的繼承案件,協(xié)議效力的認定是核心,需筑牢三道防線:
1. 形式要件要完備:
全體繼承人簽字確認,明確財產分配方案及履行方式,保留村委會等第三方見證記錄,確保協(xié)議形式無瑕疵。
2. 履行過程要固化:
房屋交付后立即辦理交房手續(xù),妥善保管裝修票據(jù)、物業(yè)繳費記錄等權利憑證,用事實證明協(xié)議的實際履行。
3. 反制策略要提前:
針對“未盡贍養(yǎng)”指控,提前收集贍養(yǎng)費轉賬、就醫(yī)陪同等證據(jù);面對“惡意串通”質疑,確保協(xié)議簽署過程錄像留存,防范潛在風險。
家庭協(xié)議并非一紙空文,《民法典》第1130條賦予繼承人協(xié)商分配的權利。專業(yè)律師的價值,在于將“家長里短”轉化為具有強制力的法律契約,讓親情歸親情,法律歸法律,為家庭財產傳承保駕護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