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向來是健康、營養的代名詞。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也建議,餐餐有蔬菜,保證每人每天攝入300克-500克的新鮮蔬菜。
然而,有些蔬菜看似無害,實則暗藏健康風險,可能會傷肝、致癌,甚至會喪命。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這3種蔬菜,已被列入“致癌名單”?
1.蕨菜被列為致癌物?
真相:不準確!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1年將蕨菜列入2B類可能致癌物清單,將蕨菜中的原蕨苷列為3類致癌物。
● 2B類致癌物: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該物質對人類有致癌性,但有充分的證據表明該物質對動物有致癌性。
● 3類致癌物:沒有足夠證據表明該物質對人類和動物有致癌性。
那么,蕨菜真的一口都不能吃嗎?
理論上來說,對于可能致癌的食物,沒有絕對的安全劑量,也就是說無論吃多少,都有致癌風險。但如果實在想吃,對蕨菜進行焯水處理,其中的有害物質原蕨苷就會被破壞掉。
2.折耳根(魚腥草)會導致致癌?
真相:別太擔心!
馬兜鈴酸,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列為1類致癌物,且對腎臟有損害。它是馬兜鈴屬植物所含有的一種特殊成分。據說魚腥草也含有馬兜鈴酸,吃了也會致癌嗎?
實際上魚腥草不屬于馬兜鈴屬植物,而且證實馬兜鈴酸“有毒”且致癌的特性的成分是馬兜鈴酸Ⅰ,而魚腥草內含有的是馬兜鈴內酰胺Ⅱ,它們是兩種不同的物質。
3.黃瓜“開花”會致癌?
真相:也不用擔心!
其實,頂部開花的黃瓜可能是自然生長的結果,也可能是黃瓜開花時使用了植物激素氯吡脲。這兩者都是安全的!
而氯吡脲作為一種植物激素,主要影響植物生長,對人體則基本無害,更不會對人體致毒致癌。
而且,其濃度非常低,使用量一般非常小,若過量使用,黃瓜可能會發苦、變空心、形態畸形,甚至腐爛,而不是致癌。
這4種“菜”才是真的可能致癌!
圖源:AI生成
1.腌制的菜
每周有4天及以上吃腌菜的人,消化道癌癥的死亡風險升高13%、食管癌的死亡風險升高45%。
2.隔夜的剩菜
很多人為了節約糧食,吃不了的飯菜,經常就是放在冰箱里面,第二頓、第三頓還在繼續吃。
長期食用隔夜菜、霉變的食物容易攝入過多的亞硝酸鹽,誘發消化道癌癥。
3.太燙的菜
長期食用過熱的食物或者飲料,可能會經常燙傷口腔和食道黏膜,會引起食管黏膜的慢性炎癥反應,從而增加食道癌變的風險。
4.油冒煙了炒的菜
很多人炒菜的時候喜歡等到油熱了、冒煙了再放菜,但這樣的做法往往會在炒菜時產生更多的油煙,也就會生成更多的有害物、致癌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