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則看似普通的消費投訴,揭開了啤酒老字號珠江啤酒(002461.SZ)的深層隱憂。全國12315平臺信息顯示,2025年3月底及4月初,珠江啤酒接連因“不履行三包義務”及“拒不履行合同約定”被消費者投訴。雖經廣州市海珠區市場監管部門調解成功,但其渠道管理問題已然顯露。
投訴僅是企業運營壓力的冰山一角。這家扎根廣州40年的啤酒企業,在剛剛經歷掌門人更迭后,正面臨比消費者投訴更嚴峻的挑戰——難以突破的“華南牢籠”。2024年財報顯示,珠江啤酒高達95.81% 的營收來自華南市場,省外營收不增反降,同比下滑10.37%,占比萎縮至4.19%。
五任掌門:光環下的遺憾
珠江啤酒的發展史堪稱一部“守業與突圍”的編年史:奠基者劉志清(1980-90年代),引進國際技術,建成亞洲最大單體啤酒廠,推出中國首款純生啤酒,奠定廣東霸主地位(市占率一度超60%);救火隊長楊榮明(1998年上任),在青島、燕京等巨頭南下搶食的危局中引入比利時英特布魯(現百威英博)戰略投資,輸血國際經驗,助企業扭虧為盈;上市推手方貴權, 成功推動珠江啤酒登陸A股,提出全國化戰略并啟動產能外遷與文創園區建設;增長引擎王志斌(2017-2025),深化“3+N”(后調整為“雪堡、純生、珠江+特色”)高端化戰略,推動業績飛躍——2016至2024年營收增長60%,凈利潤暴增7倍,高檔產品收入占比突破70%。然而,全國化始終是歷任掌門的“未竟之業”。王志斌留下的,是一個業績亮眼但高度依賴華南的珠江啤酒。
“外行”黃文勝接棒:挑戰與機遇
2025年6月,通信行業出身的黃文勝正式接替到齡退休的王志斌,成為珠江啤酒第五任董事長。這并非珠江啤酒首次迎來“空降兵”,第二任掌門楊榮明同樣來自外部(廣州國企體系),并成功帶領企業走出危機。
黃文勝自2020年“空降”擔任總經理,其五年成績單不乏亮點:產品推新,主導推出7鮮生原漿、珠江識嘆、雪堡IPA、南越虎尊等多款高端新品;渠道創新,力推“珠江原漿體驗店”模式,2024年新增244家,加速全國布局(目標500家);降本增效, 助力公司費用效率優化,2024年毛利率達46.30%,為近四年高位。
在黃黃文勝與王志斌搭檔的五年間(2020-2024),珠江啤酒營收增長約30%,盈利增長約40%,2024年凈利潤增速近30%,遠超行業。
靚麗財報下的三重隱憂
盡管珠江啤酒2024年營收57.31億元、凈利潤8.10億元,雙雙創歷史新高,但光鮮數據難掩結構性風險:全國化嚴重倒退, 省外市場營收下滑超10%,占比跌破5%,全國份額僅約4%。過度依賴廣東市場,抗風險能力存疑;高端化觸及天花板,高檔產品(純生、雪堡等)營收占比已高達68%,中高檔合計近90%,產品結構升級空間極其有限。競品青島啤酒中高端銷量占比約72%,華潤、燕京仍在奮力追趕;巨額募資“沉睡”, 2018年定向增發募資43億元,截至2024年末仍有25.99億元躺在專戶“吃利息”,多個承諾項目(如產能擴建、營銷網絡建設)進展遲緩,資金使用效率遭詬病;渠道結構失衡,嚴重依賴傳統渠道(營收占比近90%),電商(1.54%)和夜場(1.24%,且毛利率最低)渠道開拓嚴重不足。
未來十年:存量搏殺下的生死考驗
中國啤酒行業已進入殘酷的存量競爭時代。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規模以上啤酒企業產量同比下降0.6%。更嚴峻的是,人口結構變化預示著未來十年適齡消費人群將持續萎縮,市場份額將進一步向華潤、青島、百威等巨頭集中。“不出華南,就是等死” 成為懸在區域啤酒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技術派出身的黃文勝,能否復制楊榮明當年“外行領導內行”的成功?其面臨的挑戰清晰而艱巨:如何破壁? 在巨頭環伺下,找到省外市場有效拓展的路徑,真正啟動全國化引擎;如何挖潛? 在高端化空間見頂后,尋找新的可持續增長點(如精釀、跨界、體驗經濟);如何盤活? 高效利用沉睡的巨額募集資金,加快戰略項目落地;如何平衡? 在鞏固華南根基的同時,避免過度投入導致的“本土依賴癥”加劇。
珠江啤酒的“四十不惑”,迎來的并非從容,而是一場決定未來二十年行業版圖位置的突圍之戰。新任掌門黃文勝的通信行業思維,能否為這家傳統酒企注入破局新動能,市場正拭目以待。
出品丨九州商業觀察
撰文丨九裘小妹
編輯|鄒貓小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