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進入三伏天,家里的空調就沒停過,但總覺得渾身不得勁:早上起來眼皮腫、頭發油得快,吃點東西就腹脹,連皮膚都跟著暗沉冒油光。其實這不是大病,多半是暑濕纏身鬧的。
今天教大家一個老輩傳下來的解暑祛濕方 —— 炒綠豆薏仁水。別小看這碗水,比冰飲解渴,比涼茶溫和,從入伏喝到出伏,不少人都反饋說 "身上不沉了"" 皮膚透亮了 "。
為啥偏要 "炒"?生的煮水差在哪?
菜市場里的綠豆和薏仁明明是涼性食材,直接煮水喝,體質偏寒的人喝兩次就容易拉肚子。但經過干炒這一步,就像給食材 "tempering"( tempering 有調和的意思),性質變得溫和,連脾胃弱的老人小孩都能喝。
中醫里講 "夏主濕",夏天的濕邪裹著暑氣鉆進身體,光靠涼性食材 "硬攻" 反而傷脾胃。炒過的綠豆外皮破裂,清熱不傷胃;薏仁炒到微黃,祛濕力不變,還多了層健脾的功效。北京中醫藥大學的李教授在科普中提過:"炒制能降低食材的寒性,更適合長期調理飲用。"
單吃綠豆或薏仁效果都差點意思:綠豆偏重于清暑熱,薏仁擅長排濕氣,兩者 1:1 搭配,就像給身體裝了個 "除濕排熱雙系統",喝完半小時就覺得嗓子眼的燥熱感減輕了。
兩種家常食材,藏著夏季養生密碼
綠豆被稱為 "天然滅火器",夏天出汗多,體內電解質容易紊亂,它含的鉀、鎂等礦物質能幫著補回來。但很多人不知道,帶皮煮的綠豆才管用 —— 外皮里的多酚類物質是解暑的關鍵,要是煮到皮破豆爛,營養就跑一半了。
薏仁的厲害之處藏在它的膳食纖維里,這種可溶性纖維遇水會膨脹,能帶著腸道里的代謝廢物一起排出。營養師朋友特意提醒:"薏仁的維生素 B 族是天然的 ' 情緒維生素 ',夏天煩躁沒胃口時喝,比吃開胃藥靠譜。"
這兩種食材都是 "低 GI 食物"(低升糖指數食物),喝完不會像喝糖水那樣血糖驟升驟降,減肥的人也能放心喝。我家鄰居張阿姨堅持喝了一個月,說自己早上稱重輕了 3 斤,其實不是掉脂肪,是排出了體內多余的水分。
3 步做出黃金飲品,比奶茶店的健康 10 倍
食材準備:
綠豆 200g(挑掉干癟的,避免煮出怪味)
薏仁 200g(提前挑掉雜質,有些薏仁里混著小黑粒要撿出去)
具體做法:
1.處理食材:綠豆和薏仁分別淘洗兩遍,用漏勺瀝干水分。
2.干炒秘訣:先開小火把鍋燒干,倒薏仁進去翻炒 3 分鐘,再放綠豆一起炒。全程保持中小火,手要不停翻動,直到綠豆表面出現焦黃色斑點,薏仁微微開裂,能聞到谷物的焦香就關火。這一步千萬別偷懶,沒炒透的話,煮出來會有生豆味。
3.煮制技巧:取一把炒好的食材(大概抓滿一手心),放進砂鍋或養生壺,加 1.5 升清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煮 25 分鐘,煮到綠豆開花、薏仁變軟就行。喜歡喝甜的可以加兩顆去核紅棗,比放糖更健康。
喝對這 3 點,效果翻倍不踩坑
1.什么時候喝最好?
早上 7-9 點喝最合適,這個時間段是脾經當令,祛濕效果比晚上喝好 3 倍。下午 3-5 點容易犯困,喝一杯能提神,比喝咖啡不容易心慌。
2.怎么保存炒好的食材?
炒好的綠豆薏仁放涼后,裝進密封玻璃罐,常溫能存 1 個月。我習慣每次炒 500g,每天早上抓一把煮,比現炒省事多了。
3.哪些人要少喝?
孕婦別喝薏仁水,經期女性可以加 3 片生姜中和寒性,尿酸高的人每周喝 2-3 次就行,別天天喝。
現在正是喝綠豆薏仁水的好時候,從現在到出伏還有一個多月,每天花 10 分鐘煮一壺,既能頂替奶茶解渴,又能幫身體排排濕氣。你要不要試試?覺得有用的話,別忘了把這個簡單又實用的方法分享給身邊總喊著 "夏天太難受" 的朋友,讓大家一起輕松過伏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