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 史無前例高規格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時隔10年再為新時代城市發展建設定向引航。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勝利召開,會議提出:城市工作要深刻把握、主動適應形勢變化,轉變城市發展理念……以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為目標,以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為主線,以推進城市更新為重要抓手,大力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動能轉換、品質提升、綠色轉型、文脈賡續、治理增效,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
房地產業與城市建設發展一脈相承,尤其在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關鍵時刻,建設“好房子”系統深入推進“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建設,重塑房地產業,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意義非凡。
一、“好房子”: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與民生剛需
(一)市場迭代邏輯:從"量的滿足"到"質的飛躍"
二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住房總量從短缺走向總體平衡,住房消費從過去滿足基本需求“有房住”逐漸轉向“住好房”。“三高”模式下“好房子”稀缺,普遍存在質量和功能等問題,直接影響居住體驗,住房產品迭代迫在眉睫。供需結構性矛盾和需求轉變對住房品質提出更高要求,“好房子”建設符合民生痛點,市場供需錯配、產品迭代使“好房子”倍受歡迎,市場分化鮮明。
2025年上半年,全國30個重點城市120-144平方米戶型成交占比達30%,90-120平方米戶型約占40%左右,合計達70%,改善型需求成為市場絕對主體。房地產市場供需關系發生深刻變化,投資投機需求受抑制,改善型有需求,但更關注產品的抗風險能力、實際使用價值和長期持有價值,這正是市場選擇“好房子”的根本原因,“好房子”建設必然成為引領城市和行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二)民生溫度載體:承載人民群眾"三感"的幸福容器
住房,民生之要。千百年來都是中國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最直接表現!生活方式發生變化,住房需求升級,“好房子”正從概念落到實處。“好房子”已不僅是遮風擋雨的物理空間,更是承載家庭幸福、社會和諧與個人尊嚴的重要載體,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體現著對安全、舒適與功能的全方位期待。社區如果沒有“溫度”,沒有健康快樂、鄰里守望、代際互動、文化熏陶、社區歸屬,再漂亮的房子也只是冰冷的鋼筋水泥。
(三)產業轉型路徑:房地產新發展模式的實踐載體
“好房子”建設有利于需求端與供給端的深度適配,是房地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抓手之一,可望實現土地、住房、資金等要素的科學配置,穩定市場預期,助力樓市止跌回穩,推動“人、房、地、錢”要素聯動新機制的建立。
創新型城市必須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好房子”建設將倒逼發展房地產新模式,將過去單一追求速度、規模和銷售,轉向更加注重品質、功能、服務和產業配套,對全壽命周期住房進行精細化運維管理,由“開發+銷售”轉向“開發+銷售+服務+運營”。
(四)城市韌性基石:現代化人民城市的細胞工程
房地產規模大、鏈條長,關聯行業眾多,“好房子”建設要求從規劃設計、土地利用、建筑施工、材料采購,到物業服務全面踐行綠色理念,廣泛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施,倒逼產業鏈創新,激活新動能,催生新質生產力,降低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的影響。
“好房子”建設不僅提升新建住宅品質,還包括存量房改造和城市更新。通過對老舊小區改造升級,改善居住環境,增加產業配套,活躍社區文化,創新社會治理,提升城市品位,引領房地產業從粗放式轉向集約式高效發展,提升城市發展的韌性。
宜居、韌性的城市要求房屋結構不僅要有較強的安全韌性,空間更要有可持續性,以及居住中的安心與歸屬“溫度”。伴隨互聯網科技深化發展,人們消費觀念、模式、需求敏感點發生深刻轉變,對智能化有著天然依賴,厭惡沉悶呆板,講究人性,強調互動體驗感,要求生活氛圍動靜皆宜,有文化學習、購物娛樂、居家辦公、會友交際和健康休閑等多維度精神性、改善性配套。
二、四維價值解碼:定義新時代“好房子”的評價尺度
人民城市為人民!從政策愿景到市場實踐,“好房子”建設如火如荼,并沒有統一標準,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企而異,是不抽象、不復雜,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場景和居住體驗,非千篇一律復制粘貼。
真正的“好房子”必須以人為本,深刻洞察業主需求,以細節打磨人性化好房,與時俱進探索創新美好生活場景。只有獲得人民群眾在市場中“投票”的,才是真正的好房子。
(一)好地段:資源聚合的"黃金坐標"
“地段、地段,還是地段”一直被視為房地產投資的金科玉律,皆因高品質住房與核心區域價值相輔相成。
好地段主要體現在生活配套便利性、交通出行便捷性、教育資源豐富性、醫療資源完善性和保值增值潛力性。好地段并不意味著一定是城市中心,用心打造,大部分地方都可以成為“好地段”。
總而言之,住的時候舒服方便,賣的時候更值錢,這便是“好房子”。
(二)好產品:細節制勝的"品質革命"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好產品就是最好的營銷!
“好房子”地段非常重要,但并不是唯一因素,除地段外,房屋質量、戶型設計和物業服務等與居住舒適性相關的一些因素也很重要。如無建筑通病、房屋建筑結構安全、施工和裝修質量等直接關系居住的安全性和舒適度,以及房屋使用壽命。
科學的戶型設計布局能提高空間利用率,良好的朝向能保證通風、采光、隔音等,合理的動靜功能分區可以讓居住者安靜舒適,科技智能提升居住的便捷舒適度。
“好房子”不是“炒作”概念的幌子,唯質,不唯快,成本、時間……一切都必須為品質讓路,從前期規劃設計、建筑施工,到交付前聯合驗收,從建筑到景觀,每一環節、每一工序都要將品質要求貫穿全流程。
(三)好服務:從"物業管家"到"生活伙伴"角色進化
“一房伴終生”,“好服務”要從“住房附屬品”向“社區價值創造者”延展。“好房子”離不開“好服務”。“好服務”包括“優質的基礎服務+創新的增值服務”雙輪驅動服務體系。“基礎服務”可以讓小區環境整潔有序、安全舒適,“增值服務”則可為房屋保值增值加分。
“增值服務”必須順應新科技和新消費需求,注意資源整合,把服務做到極致,由專注住房建設轉向對業主全天全年全齡的關愛,注入更多能引領美好生活的服務、場景和空間,給住戶更多元、更有品味、更真實有趣的互動體驗活動和服務,滿足廣大業主居住、休閑、康養、運動、學習和交際等方面需求,讓社區更有溫度、更有活力。
(四)好運營 :社群運營"持續生長力"
“好房子”不僅是愜意空間上的滿足,更是精神上的充實和社區歸屬感的建立,需要房企和物企與住戶需求精準對接,密切連接區內外資源,通過社群運營從室內空間提供向室外延伸拓展服務,持續升級各種空間配套功能,實現從“好房子”到“好生活”的跨越,打造社區“情感價值”。
利用線上線下資源搭建完整的社區商業生態和公共服務系統,構建運營“人性化專業多元共享體系”,打造“下樓即滿足”的“社區生活圈”,為廣大業主提供更高品質的居住空間和生活場景,實現從單一居住功能向復合型社區轉化。
總而言之,“好房子”建筑風格要更具個性和時代感,在地文化內涵豐富;居住空間更寬敞舒適;園林環境更生態優美;配套設施更齊全便捷;住宅功能更安全智慧,科技互動體驗感強;生活方式更環保健康;物業服務更人性多元,貼心極致;社區文化更活躍豐富,人本關懷濃郁……
三、實施路徑:政府引導與企業實踐的協同推進
(一)政府端口:以制度供給筑牢“好房子”建設基石
1.標準引領與全周期監管
好房子應因城施策,建立分城市能級的優質住房標準體系,綜合經濟狀況、人口分布、氣候特征制定綠色建筑、適老化設計等強制性指標,避免城市間的趨同化。推行住房質量終身責任制,構建開發、施工、驗收、運維全流程追溯系統,強化監管力度,確保“好房子”標準落地。
2.政策激勵與資源優化配置
實施多維度激勵舉措,從企業端和消費者端建立激勵機制,如財政方面對綠色建筑和適老化改造項目提供補貼;金融創新推出“好房子”專項貸款,利率低于普通房貸。推動土地要素科學配置,通過容積率獎勵、配套費減免等政策,引導企業主動對標高品質住房建設要求。
3.產業協同與城市更新聯動
建立鼓勵企業創新和實踐的制度和機制,及時總結人民群眾認可項目的成功經驗并系統性推廣。將“好房子”建設與城市更新深度結合,提升城市韌性與宜居性。
(二)企業端口:以系統性創新踐行“好房子”使命
1.戰略引領:錨定長期價值坐標
將“好房子”理念深度融入企業戰略頂層設計,推動從傳統開發向“居住價值運營商”轉型。建立以品質為核心的考核導向,弱化短期規模增速,聚焦產品創新、服務升級與社會價值創造,通過戰略定力筑牢企業在“好房子”建設中的主體地位。
2.產品革新:驅動居住體驗升級
組建跨專業設計團隊,融合建筑美學與實用功能,優化空間布局以適配全生命周期需求;引入前沿技術實現數字化建造與精細化管控,推廣綠色建材與低碳工藝,提升建筑安全性、耐久性與舒適度,打造兼具人文溫度與科技質感的居住產品。
3.服務重構:構建社區價值生態
超越傳統物業服務范疇,搭建基礎保障與增值服務融合的體系,覆蓋全齡段生活需求;通過數字化平臺整合資源,提升服務響應效率與精準度;強化社群文化建設,培育鄰里信任與社區歸屬感,將社區從居住空間升級為情感聯結的生活共同體。
4.生態協同:凝聚行業發展合力
聯合綠色建材供應商、科技企業、服務機構等產業鏈伙伴共建全產業聯盟,通過資源共享、技術協同降低創新成本;主動參與行業標準制定,開放技術成果與實踐經驗,推動“好房子”建設從企業行為升級為行業共識。
5.可持續發展:平衡商業價值與社會責任
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開發全流程,探索節能技術與循環經濟模式;關注城市文脈傳承,在項目設計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通過公益行動反哺社區,實現企業發展與城市進步、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動。
現代化人民城市不能沒有“好房子”!
現代化人民城市持續推進,以及住房消費升級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以“地段好、產品好、服務好、運營好”為核心的“好房子”價值體系不僅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更探索出一條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協同發展的現代化人民城市實踐路徑,為房地產新發展模式提供重要參考。未來,隨著“好房子”理念的深入,以長期價值為導向的“四好”模式將展現出更強的市場競爭力與社會價值潛力。
王韶 廣東省房地產行業協會會長 觀點新媒體專欄作者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