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術后不適:西醫視角與中醫解讀的契合點
心臟冠脈支架手術通過開通堵塞的冠狀動脈,迅速恢復心肌供血,是挽救生命、緩解心絞痛的關鍵手段。然而,手術本身是創傷性過程,加之原有的冠心病基礎,術后常見以下困擾:氣短、乏力、易疲勞、心慌、心悸、傷口區域(手腕/大腿根)不適、睡眠不安、情緒焦慮。
西醫角度:手術創傷、麻醉影響、術后臥床導致體能暫時下降。心肌缺血再灌注可能帶來一定損傷,心功能恢復需要時間。對疾病的擔憂、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引發焦慮情緒。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未被完全糾正的微循環障礙或輕微心功能不全。
中醫視角(核心病機:氣虛血瘀,兼夾他證):中醫認為,“心主血脈,主神明”。支架手術雖解決了“血脈瘀阻”的標象,但手術操作必然損傷血管內皮,絡脈受損必有淤血。并且手術本身耗傷氣血,加之冠心病患者本多存在“心氣虧虛”的基礎,術后常見以下關鍵病機:心氣虧虛、心血瘀阻、心神失養、宗氣下陷、心脾兩虛、氣陰兩虛。
二、 中醫調養妙招:安全、實用、個體化
中醫調養的核心目標是扶助正氣、活血通絡但不傷正、寧心安神,從而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促進整體康復。以下方法需在醫生指導下,結合自身情況選擇應用:
妙招一:食療調養-以膳為藥,溫和滋養
核心原則:補氣為主,活血為輔,兼顧安神。
推薦方案:黃芪麥冬飲(基礎方,補氣養陰):組成:黃芪 15-30克,麥冬 10克。做法:兩味藥材洗凈,沸水沖泡或小火煎煮15-20分鐘,代茶飲。可加入少量蜂蜜調味。功效:黃芪為補氣要藥,尤善補心肺之氣,升提宗氣,改善氣短乏力;麥冬養陰清心除煩。兩者合用,氣陰雙補,適合大多數術后氣虛伴有輕微口干者。注意:感冒發燒、實熱證(如口舌生瘡、大便干結)時暫停。飲用前務必告知您的心臟科醫生,確認與所服西藥(特別是華法林等抗凝藥)無禁忌。
酸棗仁蓮子粥(養心安神):組成: 酸棗仁(打碎)10-15克,蓮子(去心)15-20克,粳米 50-100克。做法: 酸棗仁用紗布包好,與蓮子、粳米同煮成粥。粥成后取出紗布包,加適量冰糖或紅糖(糖尿病患者慎用糖)。功效: 酸棗仁養心益肝,安神斂汗,是治療虛煩不眠、驚悸多夢的要藥;蓮子補脾止瀉,益腎養心。此粥適合心悸、心慌、睡眠不安癥狀突出者。注意:消化不良或腹脹者可減少蓮子用量或暫時不用。飲食總則與禁忌:清淡易消化:術后初期脾胃功能較弱,避免油膩、煎炸、生冷、難消化食物。七分飽:過飽增加心臟負擔。慎用活血之品: 除三七外,丹參、當歸、紅花等活血中藥,以及黑木耳、生姜等活血食物,如需食用務必咨詢醫生,評估與抗凝抗血小板藥的疊加風險。忌煙酒: 煙毒傷氣陰,酒性濕熱,均不利于康復??刂汽}、糖、脂: 嚴格遵守冠心病飲食原則。
妙招二:導引養生-動以養形,靜以養神
核心原則:動靜結合,循序漸進,以不疲勞、不誘發不適為度。
推薦方案:八段錦(首選): 這套傳統導引術動作柔和緩慢,圓活連貫,尤其強調呼吸配合和內在氣機的調暢。
重點推薦招式:“兩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調理脾胃須單舉”、“攢拳怒目增氣力”、“背后七顛百病消”。
實踐要點:選擇國家體育總局推廣的標準版本。初期可坐著練習單個動作,每次10-15分鐘,每天1-2次。體力恢復后,逐步過渡到站立全套練習,時間延長至20-30分鐘。關鍵在于動作到位、呼吸深長勻細(推薦腹式呼吸)、意念專注。 練習中如感心慌、氣促、胸痛,立即停止休息。
太極拳(簡化24式):與八段錦類似,強調松、靜、柔、緩。其連綿不斷的弧形運動,特別有助于氣血的流通和心神的寧靜。建議在老師指導下學習正確姿勢。
散步:最基礎安全的運動。術后早期在室內或走廊慢走,逐漸過渡到戶外平地散步。遵循“熱身-運動-整理”原則。 控制強度:運動時能正常交談(談話試驗),心率不超過最大心率(220-年齡)的60-70%。每次20-30分鐘開始,逐步增加。避免清晨寒冷、大霧天氣外出。
腹式呼吸法:坐或臥位,一手放胸口,一手放腹部。吸氣時,盡力讓腹部鼓起(手被頂起),胸部盡量不動;呼氣時,腹部自然回縮。呼吸深長緩慢,吸氣3-5秒,呼氣6-8秒。每日練習數次,每次5-10分鐘。有助于放松身心,改善氣短,尤其在心慌時練習可快速平復。
靜坐/正念冥想: 選擇安靜環境,舒適坐姿,關注呼吸或身體感覺,當雜念浮現,溫和地將注意力拉回。每天10-20分鐘。有效減輕焦慮,穩定心神。
妙招三:經絡穴位-自我按摩,簡便效廉
核心原則:找準穴位,力度適中,堅持操作。
推薦穴位及按摩方法:
內關穴(安神定悸要穴):定位:腕橫紋上2寸(三橫指),兩筋(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功效:寧心安神,寬胸理氣,和胃降逆。主治心痛、心悸、胸悶、失眠、惡心等。按法:拇指指腹按壓,力度以有酸脹感為宜,持續按壓2-3分鐘,左右交替。心慌、惡心時可按壓緩解。
膻中穴(氣會之穴):定位: 胸部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中點(平第4肋間)。功效:寬胸理氣,止咳平喘,寧心安神。主治胸悶、氣短、胸痛、心悸、呃逆等。按法:用拇指指腹或大小魚際,上下或打圈按摩3-5分鐘,力度適中。感覺胸悶氣短時操作。
足三里穴(強壯保健要穴):定位:外膝眼下3寸(四橫指),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功效:健脾和胃,補中益氣,扶正培元。主治胃痛、腹脹、消化不良、體虛乏力等。按法:拇指用力按壓,有酸脹感,持續3-5分鐘,左右交替。可增強體力,改善乏力。
神門穴(安神助眠要穴):定位: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功效:寧心安神,清心涼營。主治心悸、失眠、健忘、心煩等。按法: 拇指指尖點按,力度適中,持續2-3分鐘,左右交替。睡前按摩有助于安眠。
按摩要點:每日可早晚各按摩一次,或根據需要隨時按揉。皮膚破損處避免按摩??膳浜鲜褂脻櫮w油減少摩擦。
妙招四:情志調攝-心神安寧,百脈調和
中醫認為,“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情志不暢(尤其是焦慮、抑郁、憤怒)是誘發和加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術后康復期尤為關鍵。
核心原則:保持平和、樂觀心態。
實用建議:正確認識疾病與手術、培養興趣愛好、積極社交、學習放松技巧、尋求專業幫助。
三、 至關重要的核心原則與警示
生命線:西醫治療是基石!
藥物:阿司匹林、P2Y12受體拮抗劑(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他汀類降脂藥、β受體阻滯劑、ACEI/ARB等藥物,是防止支架內血栓形成、控制危險因素、保護心臟功能的絕對基石。任何情況下,未經心臟科醫生允許,不得擅自減量或停藥!
復查:嚴格遵循醫囑進行定期隨訪,評估藥物效果、副作用及心臟整體狀況。中醫調養不能替代任何西醫復查!
警惕信號:若出現劇烈胸痛、持續不緩解,伴有大汗、惡心、瀕死感;嚴重呼吸困難;突發暈厥;肢體活動障礙或言語不清等,必須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這是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可能信號。
請牢記:中西醫各司其職,協同方能共贏。 牢牢抓住西醫規范的藥物和隨訪這條生命線,在醫生充分知情和許可的前提下,科學、理性地運用中醫調養作為有益補充。保持耐心,循序漸進,您定能逐漸擺脫不適的困擾,重獲心臟的活力與安寧,擁抱更健康、更有質量的生活!
吳鋼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心病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