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21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采訪時表示,特朗普政府并不急于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但隨著兩國在下個月“關稅休戰”到期前進行磋商,談判“進展順利”。
然而,貝森特卻威脅稱,他打算將中國對俄羅斯和伊朗石油的采購納入到談判討論范圍中。“我認為貿易形勢良好,”他補充說,特朗普政府更關心的是貿易協定的質量,而不是達成時間,“我認為現在我們可以開始討論其他事情了。”
“不幸的是,中國是受制裁的伊朗石油和俄羅斯石油的大買家。因此,我們可以開始討論這個問題。”貝森特聲稱道。
香港《南華早報》7月22日報道稱,中國是俄羅斯和伊朗石油及能源產品的主要買家,貝森特的最新言論表明,中美談判的重點正從關稅轉向地緣政治以及中俄和中伊關系。
美國這明擺著是在興師問罪,想讓中國給個交代。但問題是,咱們買不買俄羅斯石油和伊朗石油,跟美國有關系嗎?被美國制裁的國家,中國就不能接觸了嗎,被美國制裁的商品,中國就不能購買了嗎?
顯然沒有這個道理,中國想跟誰做生意那是中國自己的決定,美國無權干涉。
更何況美國對俄羅斯和伊朗的制裁措施本就不合理不合法,拿這個借口來對中國施壓,就是個徹頭徹尾的笑話。
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大概兩周前,美財長就高調對外放風,稱中美計劃在8月舉行新一輪談判,甚至希望將議題從貿易領域擴展到其他領域,如今算是明牌了。
但這都只是美方單方面的說法,中方一直沒有對此做出明確回應,看得出來,美方很著急想和中方談,知道關稅很難談攏,就想從其他方面下手。
而美方此舉的算盤其實不難看清,一方面,對俄伊的制裁是美國地緣戰略的重要抓手,試圖通過切斷能源出口這條經濟命脈壓制對手。
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與俄伊的石油貿易規模持續且穩定,在美方看來,這無疑削弱了其制裁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中美談判前拋出這一議題,更像是"虛空造牌"。美國很清楚他們已經沒有什么底牌能拿捏中國,反倒是被中國稀土“打的不輕”,所以就想了這么一個餿主意。
或許還有一點,那就是中國已經連續三個月沒有購買美國石油了,將這與美財長的威脅放在一起看,就又多了一層意味。
不過,美方試圖干涉中國能源采購的邏輯本身就站不住腳。就比如,過去幾年,美國自己一邊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一邊卻大幅增加對歐洲的石油出口,搶占伊朗退出后的市場份額。
美方這是典型的雙重標準,如今,還想讓中國放棄與俄伊的正常貿易來配合其制裁,中方不會慣著。
更何況,俄羅斯和伊朗是中國的親密伙伴,跟中方合作密切,美國拿什么來比?不管是為了維護友誼還是確保國內戰略安全,我們都不可能答應美國的無理要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