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歲的張先生最近因急性心梗被送醫。檢查顯示,他的低密度脂蛋白嚴重超標,血管超聲發現冠狀動脈多處粥樣硬化斑塊。醫生詢問時發現,他愛每天早上吃兩根油炸油條配甜豆漿,下午必啃一塊奶油蛋糕,晚上常點炸雞當夜宵。
張先生很困惑:“我不愛吃肥肉,怎么會血管出問題?” 醫生解釋,反式脂肪酸雖不直觀油膩,卻會悄悄破壞血脂平衡,加速血管老化。經過搶救和飲食調整,他終于明白,那些 “香酥脆” 的加工食品,正是損傷血管的“隱形殺手”。
什么是反式脂肪酸?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3年就發文稱:在全球80億人口中,有超過50億人的食物中含有工業生產的有害反式脂肪。反式脂肪酸是一種特殊的不飽和脂肪酸,其碳鏈上的雙鍵兩側氫原子位于分子相反側,空間構象呈線性。這種結構使其熔點遠高于順式脂肪酸,常溫下多呈固態,這一特性被食品工業廣泛利用。
反式脂肪酸來源分為天然與人工兩類。天然來源主要存在于反芻動物(如牛、羊)的肉、脂肪、乳及乳制品中,由胃內細菌發酵產生,含量較低,正常攝入量下對人體無顯著危害。人工來源則是主要健康風險點,包括:
部分氫化植物油:通過向植物油加氫提高穩定性,但會生成反式脂肪酸,常用于人造奶油、植脂末、代可可脂等。
高溫精煉植物油:加工過程中少量順式脂肪酸轉化為反式脂肪酸。
高溫烹飪:反復煎炸或長時間高溫加熱植物油也會產生少量反式脂肪酸。
經常攝入反式脂肪酸, 會造成哪些健康問題?
經常攝入反式脂肪酸對健康的危害,主要涉及以下幾方面:
心血管系統損傷:反式脂肪酸會升高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同時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導致膽固醇在血管壁沉積,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進程,顯著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代謝紊亂風險增加:長期攝入會干擾人體正常脂質代謝,誘發胰島素抵抗,提高2型糖尿病的患病幾率,還可能導致肥胖,尤其易引發腹部肥胖。
影響生長發育:對胎兒和嬰幼兒而言,反式脂肪酸會通過胎盤或母乳進入體內,干擾必需脂肪酸的吸收與利用,影響神經系統和視覺系統的正常發育。
其他潛在危害:有研究提示,過量攝入可能降低免疫功能,增加某些炎癥反應的發生風險,對生殖健康也可能產生不利影響。
5個教你避開反式脂肪的技巧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反式脂肪酸攝入量應不超過總能量的 1%(約 2 克)。反式脂肪對健康危害大,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等風險,掌握以下5個技巧,能有效避開它。
1.仔細查看食品標簽
購買加工食品時,要養成看配料表的習慣。若配料表中出現“氫化植物油”“部分氫化植物油”“植脂末”“人造奶油”“代可可脂”等字樣,說明該食品含有反式脂肪,應謹慎購買。
2.減少加工食品攝入
蛋糕、餅干、薯片、爆米花等加工零食,以及速凍食品、方便面等,常含有大量反式脂肪。盡量減少這類食品的食用頻率,多選擇新鮮、天然的食材,如水果、蔬菜、全谷物等。
3.警惕油炸食品
油炸過程中,高溫會使食用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發生異構化,產生反式脂肪。街邊小攤的油炸食品,油可能反復使用,反式脂肪含量更高,盡量少吃油炸食物。
4.控制烘焙食品量
面包、甜甜圈、蛋撻等烘焙食品,在制作過程中常使用含反式脂肪的油脂。購買時,可選擇小份量,避免一次性攝入過多。
5.選用健康油脂
烹飪時,優先選擇橄欖油、亞麻籽油、茶籽油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減少使用含反式脂肪的油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