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梅玉
我今年65歲,姓王,街坊鄰居都喊我王姨。四年前被兒子接到城里住,到現在整四年零三個月。
每次回老家,老鄰居張嬸都會羨慕我說:“你可真享福,兒子兒媳多孝順,城里多好啊,不像我們還得守著老破小。”
我每次都只能嘿嘿笑兩聲,可心里頭那滋味,就跟吞了沒熟的柿子似的,澀得人嗓子發緊。誰能知道,這人人羨慕的好日子,在我這卻是一場漫長的噩夢。
七年前,我老伴突發疾病走了,搶救的機會都沒有。他走了以后,我一個人守著老城區那套兩居室。
那時候白天還好,能去公園跟老姐妹跳跳舞,唱唱歌,下午也能去打麻將。
可晚上回到家就難熬了,一個人孤零零的,家里要是不開電視,就特別冷清,有時候家里安靜的讓人發慌。
很多人都勸我去兒子那邊生活,那會兒我兒子結婚5年,在省城買了房子,是3+1的小四房,買房時我也出了十多萬。
可我卻沒去,不是不想去,而是來怕給兒子兒媳添麻煩,另外兒子沒喊我去,我也不敢主動去。
而四年前的一個下午,兒子來了個電話,說出來那件我很期望的事。
那天兒子突然打電話來,語氣挺熱乎地說:“媽,您過來跟我們住吧,你小孫子上學,不鬧騰人了,另外你一個在家我也不太放心了,還是跟我住。我這邊有間空房,都給您收拾好了。”
我當時手里正擇著菠菜,一聽這話,菠菜葉都掉地上了。“真……真的?不會耽誤你們,嗎?”
“耽誤啥呀,您來正好,幫我們搭把手,帶帶孩子做做飯,家里也熱鬧。”兒子說得挺實在,我心里頭那叫一個暖,覺得盼了這么多年,總算能跟孩子親近親近了。
收拾行李的時候,我把老伴的遺像也帶上了,用紅布包著,想著到了兒子家,找個清靜地方放著。
走的時候,街坊們都來送我,尤其是鄰居張嬸,直接拉著我手說:“你可算熬出頭了,好好去城里享清福吧!有空多給我打打電話,常回來看看!”
我笑著點了頭,說她差不多也可以享兒孫福了,當時我表現的很平淡,但心里頭卻樂開了花,對兒子家的生活滿憧憬。
剛去頭兩月,是真的挺好。兒媳每天早上會問我想吃啥,兒子晚上回來會跟我念叨念叨單位的事。
一到周末,常常會一家人去公園或去郊區玩水,吃農家樂,小孫子也很黏我,常常摟著我脖子喊“奶奶”,那時候,我覺得自己的生活就跟蜂蜜一樣甜。
當然,享受了這么多福氣,我也不能白住,于是就主動承擔了家務。每天早上六點起,把屋子打掃一遍,然后去早市買菜。
兒媳總說:“媽,您歇著,別累著。”我嘴上應著,手里活兒沒停。老輩人不都這樣嘛,手腳勤快點,人家才待見。
可不知咋回事,我在這個家的生活氛圍卻慢慢變了味。
先是家務成了我的“專職”。兒媳說她公司忙,天天加班;兒子說他應酬多,回來啥也不想干。
早上我做了早飯,他們匆匆忙忙吃幾口就走,碗堆在水池里,等我收拾。
晚上我做好飯,得一遍遍打電話催,他們回來后,也沒個好臉色,要么說飯菜“太咸了”,要么說“沒胃口”,扒拉兩口就去看手機,半夜餓了就點外賣。
自從我來了3個月之后,他們就對這個家放手了。
有回我腰扭了,疼得直不起身,想讓他們自己做頓飯。兒子說:“媽,您歇著,我去叫外賣。”結果外賣到了,他們一家三口吃得香,卻沒人問我一句“腰好點沒”,也沒人給我遞雙筷子。
那時候開始,我心里頭就有點涼了。但又勸自己,孩子們壓力大,年輕人都這樣,不懂得體貼人。
然而,比干活更讓我難受的,是錢的事。
剛住半年,兒子就跟我借錢。“媽,公司要墊資,我手頭周轉不開,您先借我五萬,過倆月就還。”
我一聽是正事,趕緊把攢的養老錢取了五萬給他。那錢是我跟老伴一輩子省吃儉用攢下的,想著萬一有個病有個災的,能自己扛過去,不給孩子添負擔。
可這錢借出去,就沒影了。倆月后我沒好意思催,又過倆月,兒子壓根沒提這茬。
沒過多久,兒媳也來找我。“媽,我想跟朋友合伙開個服裝店,差點啟動資金,您看……”
我猶豫了一下,說自己沒多少了。她笑著說:“媽,您那點養老錢放著也是放著,等我店開起來,給您算多點利息。”兒媳婦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我心一軟,只好給了三萬。
從那以后,他們要錢就成了家常便飯。今天兒子說“車該保養了”,明天兒媳說“孩子報興趣班交學費了”,隔一些天又要我幫忙交一交物業費啥的。
雖然每次數額不大,三百五百,三千兩千的,但零零總總加起來卻很驚人,就拿我來兒子家第二年一整年來說,光那一年多就拿走了我10萬。
我每個月就3100元的退休金,除了給自己買藥買生活用品以外,其他幾乎都貼到兒子家里了。
而兒子兒媳這經常跟我借錢,又不還,看著兜里的積蓄越來越少,我就有了些擔心,就跟兒子說:“兒子,媽這錢不多了,你那五萬什么時候可以還……”
還沒說完,兒子打斷我說:“媽,您放心,等我項目回款了,一分不少給您。您現在跟我們住,吃穿不愁,要錢干啥呀?”
我張了張嘴,沒說出話來。我要錢干啥?我那是怕呀!怕我這把年紀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萬一哪天病倒了,總不能躺床上等死吧?
更讓我寒心的是去年冬天。我咳嗽得厲害,想去醫院看看。
兒子說:“小感冒,吃點藥就行,去醫院瞎花錢干嘛!。”我自己偷偷去社區醫院開了點藥,花了一百多。
回來跟兒媳說,她隨口說了句:“現在藥真貴。”然后就沒下文了,沒人問我咳嗽好點沒,也沒人提給我報銷藥錢。
那天晚上,我看著窗外的霓虹燈,心里頭空落落的。
這城里的房子是大,裝修也亮堂,可我住著,比在老家那空蕩蕩的老房子還孤單,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就像被兒子騙過來當免費保姆加提款機的。
5個月前,我老家的土地要被征收,說能補個二十來萬。
兒子知道了,比我還興奮,直接跑來說:“媽,拆遷款下來,你別存銀行了,這年頭利率太低。我同事正好做理財的,那收益高,我幫你投進去。”
我說:“就二十來萬,我想存在自己卡里留來養老。”
兒子聽到我這樣說,臉就沉下來了:“媽,你跟我們住,我們會養你啊,哪還需要啥養老錢?”
兒媳在旁邊幫腔說:“就是啊媽,把錢給我們打理比放你那里安全,現在詐騙的太多了,誰誰誰就被詐騙十多萬呢!”
看著他們夫妻倆一唱一和的,就為了我的錢,突然我就覺得心累,累到不想爭辯,也不想說話。
現在我還住在兒子家,征收款還沒下來,但我也沒答應把錢給他們。每天照樣買菜做飯、打掃衛生,只是跟他們說話少了,每天忙完就去外面轉悠,或者直接回房間玩手機。
兒子兒媳大概也察覺到我變了,偶爾會來說兩句好聽的,或者給我買點好吃的,可那些讓我感覺很不真切。
前不久回到老家簽字辦手續,鄰居張嬸見了還是表示羨慕我,說我比她有福氣,有個孝順的兒子。
可她哪里知道,我在兒子家過得有多么苦。但沒辯解,也沒哭訴,依舊嘿嘿笑兩聲。
因為有些事,說了也沒用,人家也未必信,甚至我抱怨了太多,她還會覺得我這個人不知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