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葉度關山,不辱使命,致敬文化之路
--四評“片葉度關山——萬里茶路中國行2025”活動
作者/孫樹恒
今天,“片葉度關山——萬里茶路中國行2025”活動也伴隨著悠悠茶香,跨越萬水千山,抵達了美麗的錫林郭勒草原。望著眼前廣袤無垠的草原,那如茵的綠意與湛藍的天空交相輝映,成群的牛羊似繁星灑落,參與活動的人員心中滿是感慨與激動。這場從湖南安化啟程,歷經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等多地的文化之旅,終于在這一刻抵達了目的地,而一路上的點點滴滴,雖然通過文字、視頻和微信群了解,卻如電影般在腦海中不斷回放。我們雖素昧平生,卻因一份共同的情懷與使命相聚同行。這份情誼與擔當,亦得到了多方的關注與肯定,尤其是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萬里茶道協作體主席郭杰先生,著名作家、內蒙古茶葉之路研究會名譽主席、萬里茶道協作體副主席鄧九剛先生,均對本次活動給予了深切關懷,并專門發來賀信,為這場文化之旅增添了溫暖與力量。
一、讀書社的力量:發起與推動活動的奧秘
“片葉度關山——萬里茶路中國行2025”這樣一場規模宏大、意義深遠的活動,由石頭記讀書社發起,看似意外,實則必然。石頭記讀書社作為一個致力于文化傳播與交流的團體,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其社長鄭佳明,作為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社科聯原主席,有著豐富的文化領域領導經驗和深刻的文化見解,為活動提供了高屋建瓴的指導思想 。在他的引領下,讀書社一直秉持著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宗旨,而萬里茶道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成為了讀書社關注的焦點。
活動的總策劃彭永,作為石頭記讀書社IP發起人,以其敏銳的文化洞察力和創新的策劃思維,為活動勾勒出了清晰的藍圖 。他深知萬里茶道蘊含的巨大文化價值和經濟潛力,提出了以“萬里茶路是人走出來的”為核心的活動主題,將微觀器物敘事與宏觀文明對話相結合,彰顯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的價值 。另一位總策劃李學英,作為內蒙古自治區西烏珠穆沁旗委常委、宣傳部長,以“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態度,從當地文化特色和發展需求出發,為活動在西烏珠穆沁旗的落地和推廣提供了有力支持 。
在調動方方面面力量方面,讀書社充分發揮了其平臺優勢和人脈資源。活動得到了中國新聞社湖南分社的指導,湖南惟盛知識產權保護與發展中心、湖南省茶文化研究會的主辦,以及湖南城市學院學術期刊中心、安化縣融媒體中心等多家單位的協辦 。眾多單位的參與,不僅為活動提供了資金、技術和人力支持,更擴大了活動的影響力和覆蓋面。此外,理想華萊、鍋圈食匯、華升股份、玖珞設計等品牌的支持,也為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
活動主題歌《片葉度關山--石頭記萬里茶路中國行之歌》,以其悠揚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詞,成為了活動的一大亮點。歌曲由樂虹、江世炎作詞,劉易戰編曲并與小沫沫共同演唱,將萬里茶路的歷史韻味與茶文化的深厚內涵融入其中,每當旋律響起,仿佛能讓人看到那一片片茶葉跨越關山,連接起中蒙俄三國人民友誼的畫面。
二、茶路相連:安化與西烏珠穆沁的不解之緣
安化,作為萬里茶道的起點之一,是千年黑茶之鄉,擁有36萬畝茶園,2024年綜合產值達268億元,連續十六年入選中國茶業重點縣域前十強 。這里的茶馬古道、白沙溪茶廠等,見證了當年茶商馬幫的繁榮景象,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而西烏珠穆沁旗,地處錫林郭勒草原,有著廣袤的草原風光和獨特的游牧文化 。近年來,西烏珠穆沁旗大力發展以“游牧部落之旅”為主線的文旅產業,重點打造的草原“99號公路”被譽為“中國最美草原公路” 。
“片葉度關山——萬里茶路中國行2025”活動,以茶為媒,將這兩個相距甚遠的地方緊密聯結在一起。從地理上看,活動路線以安化為起點,沿中蒙俄萬里茶道國內段,最終抵達西烏珠穆沁旗,這條古老的茶路成為了兩地之間的物理紐帶 。從文化上看,萬里茶道不僅是一條商貿通道,更是民族團結與文化交流的紐帶。安化黑茶曾跨越山河湖漠,遠抵蒙古草原,成為草原人民的“生命之飲”,茶乳融合的文化在西烏珠穆沁旗深深扎根,“以茶為貴”的茶禮已被鐫刻進草原人民的社會生活 。
在活動過程中,安化與西烏珠穆沁旗的文旅推介官面對面交流,分享兩地的茶文化、旅游資源和特色產品 。通過學術沙龍,專家學者們從歷史、商貿、文化等角度深入探討安化黑茶與中蒙俄萬里茶道的關系,進一步挖掘了兩地之間的文化淵源 。同時,活動還通過直播、文創產品等形式,將兩地的文化特色進行展示和傳播,讓更多人了解到安化黑茶的魅力和西烏珠穆沁旗的草原風情,促進了兩地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三、青春風采:多方人士的堅守與付出
“片葉度關山——萬里茶路中國行2025”活動能夠順利開展,離不開眾多專家、媒體人員、志愿者等多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一路上,研學團隊深入各地古城、茶廠、遺址、博物館,探尋萬里茶路的歷史遺跡,挖掘背后的文化故事;毅行團隊頂風冒雨,炎炎酷暑中爬山越嶺,用腳步丈量著這條古老的茶路,展現出了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對茶文化的熱愛 。
直播團隊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手持攝像機,無論條件多么艱苦,都始終堅守崗位,將活動的精彩瞬間和各地的風土人情實時傳遞給觀眾。劉淵和宋小平副主席全程參與活動,連續出征近20天,以身作則,為大家樹立了榜樣。他們的堅持和付出,讓我們看到了對萬里茶路文化傳承與弘揚的決心。
向映華從活動的logo設計到注冊,從海報設計到思考協作體具體落地,都傾注了大量心血。他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創意,為活動打造了獨特的視覺形象和品牌標識,讓“片葉度關山”這個品牌更加深入人心。陳浩則負責組織志愿者乘大巴日夜兼程,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志愿者們默默奉獻,為活動人員提供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支持,確保了活動的順利進行。
這些年輕人,他們放棄了舒適的生活,選擇在萬里茶路上奔波,吃盒飯、房車露營,克服了種種困難 。他們用青春和汗水,詮釋了對文化傳承的擔當和對理想的追求。正是有了他們的努力,這場活動才變得更加精彩,萬里茶路的文化也才能得到更好的傳播和弘揚。
四、文化之旅:活動的意義與價值
“片葉度關山——萬里茶路中國行2025”活動走過了眾多地方,參觀了無數的古城、茶廠、遺址、博物館,這一路的行程,有著深遠的意義和價值。
從文化層面來看,活動呼應了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倡議,促進了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建設 。通過重走萬里茶路,挖掘、記錄、傳播沿線的歷史人文,推動了湖湘文化與萬里茶路沿線地域文化的交流互鑒,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 。活動讓人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萬里茶道的歷史,認識到這條茶路不僅是一條經濟通道,更是一條文化長廊,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重要紐帶。
在產業發展方面,活動創新了茶知識普及、茶文化涵養方式,助力了茶產業發展 。通過打造“片葉度關山——萬里茶路中國行”活動品牌,培育了現象級文化營銷事件,為茶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同時,活動還搭建了湘品出湘萬里茶路概念供需中臺,推動了湘品出湘,促進了沿線地區經濟的發展 。對于西烏珠穆沁旗來說,活動有助于打造草原茶文化網紅旅游城市,重點推介當地的旅游資源,推動文旅產業的繁榮 。
從旅游角度來看,活動打造了精品旅游線路,將萬里茶路沿線的景點串聯起來,為游客提供了獨特的旅游體驗 。人們可以沿著茶路,感受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領略古城的韻味、茶廠的工藝、遺址的滄桑和博物館的厚重。這不僅豐富了旅游產品供給,也為各地旅游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促進了文旅融合發展。
從影響力來說,活動還通過發起“萬里茶路文旅康協作體”倡議、開展歷史散文作品征集傳播和萬里茶道知識擂臺賽等活動,吸引了更多人關注萬里茶道文化,培養了一批茶文化愛好者和傳承者 。它為茶文化的研究和傳播提供了平臺,促進了相關學術研究的發展,為萬里茶道申遺凝聚了社會共識。
“片葉度關山——萬里茶路中國行2025”活動雖然暫時抵達了目的地,但它所承載的使命和意義卻遠遠沒有結束。這是一場文化的盛宴,一次心靈的旅程,更是一次對歷史的回溯和對未來的展望。正如活動總策劃彭永所言:“萬里茶路中國行,今年只是開端,有驚喜,也有不足。如何行穩致遠,借力使力,需要激蕩思想。”內蒙古服務貿易協會呼戈會長說:“萬里茶路項目破題,關鍵在于跳出歷史看未來,超越文物談活態,整合資源創價值,國際合作謀共贏。”
鑒于此,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萬里茶路文化將得到更好的傳承和弘揚,這片小小的茶葉,也將繼續跨越關山,連接起更多人的心靈,書寫出更加精彩的篇章。
(作者檔案:孫樹恒,筆名恒心永在,內蒙古奈曼旗人。蒙域經濟30人專家組成員,呼和浩特市政協智庫專家。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 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茶葉之路研究會副會長,內蒙古詩書畫研究會高級研究員兼副秘書長,大盛魁公司文化顧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