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魏廣寶 通訊員 高雁鴻/文圖
“現在開庭!”7月21日下午,隨著一聲清脆的法槌聲在南陽市宛城區綜治中心響起,一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在此公開開庭審理,敲響了南陽市宛城區人民法院駐區綜治中心速裁快審的“第一槌”。
在這起案件審理過程中,承辦法官趙怡婷嚴格遵循法定程序,充分保障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依法組織舉證質證,并圍繞案件爭議焦點展開辯論。在法庭調解環節,趙怡婷耐心溝通、釋法說理,最終原告自愿撤訴,案件圓滿解決。
“這是我第一次打官司,本來挺緊張,但法院把法庭搬到家門口的綜治中心,確實讓我方便了不少。”庭審結束后,當事人對法院在綜治中心開庭審理案件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贊譽。
“把法庭‘搬’進綜治中心,不是簡單的場所轉移,而是司法資源與基層治理資源的深度融合。”入駐區綜治中心審判團隊員額法官趙怡婷表示。
該起案件是宛城區法院自入駐區綜治中心并正式運行以來開庭審理的第一起案件,既體現了“速裁快審”的效率,也印證了“多元解紛”的實效。通過打破傳統法庭審理的空間限制,將審判現場直接設在基層治理的“前沿陣地”,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參與訴訟,實現了“讓司法走到群眾身邊”。
為提高解紛效率,加強訴調銜接,推進司法職能與社會治理有效融合,宛城區法院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主動融入黨委領導下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今年6月,在區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和統籌協調下,宛城區法院在區綜治中心設立了標準化審判法庭,并選配政治素質高、群眾工作能力強、業務能力突出的干警入駐綜治中心,目前已入駐包括一名員額法官在內的六名在職干警、一名退休法官,開展訴非銜接并提供糾紛調處指導工作。
對于事實清楚、爭議較小的簡單案件,依托綜治中心平臺,將矛盾糾紛化解于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對于物業服務合同、鄰里糾紛等高頻案件,通過“巡回審判 + 示范調解”模式,把司法案例轉化為基層治理的“活教材”;同時依托區綜治中心“e治理”平臺,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通過配強綜治中心入駐力量、整合調解資源,做深做細指導調解、以案釋法、訴訟服務、糾紛調處、法治宣傳等工作,助力形成“有矛盾糾紛,到綜治中心”的社會共識。
下一步,宛城區法院將以區綜治中心為樞紐,整合多方力量,進一步強化與綜治中心其他相關部門的協作聯動,完善“訴調對接”“繁簡分流”機制,充分發揮法院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的職能作用,切實提升群眾的司法獲得感,為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注入司法動能。
【編審:趙勇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