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迎大暑,公益護“童”心。7月22日,北京恒昌公益基金會(簡稱:恒昌公益)攜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首都兒童醫學中心(簡稱:首都兒童醫學中心),在人民健康等主流媒體以及患兒家屬的見證下,正式啟動恒昌公益兒童腸道重疾捐助項目二期。
恒昌公益與首都兒童醫學中心簽署捐贈協議,定向捐贈人民幣20萬元用于救助腸道重疾患兒,為其鋪就從病床到課堂的幸福之路。這場以“六載‘童’行 共益未來”為主題的愛心行動,通過共筑多維協同生命防線,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擁抱加速到來的“健康中國”。
恒昌公益定向捐贈首都兒童醫學中心人民幣20萬元救助腸道重疾患兒
六載“童”行:重塑81名患兒新生
今年6月,35歲的胡華(化名)因孩子不幸身患重疾,經歷了一場人生的“四季”。提起兒子小博一個多月前的求醫經歷,這位河南漢子在活動現場不禁數度哽咽。
他回憶道,當帶著兒子到首都兒童醫學中心求醫被確診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時,孩子的傷痛和家庭的重擔壓得他幾乎喘不過氣來。面對雪片般的繳費單,這個債臺高筑、僅靠送外賣維生的家庭即便掏空積蓄也湊不出百十塊錢。
正在他一籌莫展之際,首都兒童醫學中心社工及時將孩子的病情及家庭情況通報給恒昌公益,并協助申請了恒昌公益兒童腸道重疾捐助項目資金。恒昌公益第一時間審核并撥付善款,一舉解決了孩子55%的醫療費用。
“這筆錢不僅讓孩子獲得及時的救治,還保住了我們全家的希望……”胡華在現場向恒昌公益贈送了“雪中送炭施援手、恩同再造暖童心”的錦旗,并表示將盡己所能將這份溫暖和關愛傳遞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這只是恒昌公益聚焦兒童腸道重疾捐助項目的一個縮影。企業的社會責任始于對每個生命的溫柔注視,公益的高度也永遠以普通人的福祉為標桿。”恒昌公益副理事長朱莉女士介紹,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及《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等兒童健康政策的引領下,自2019年成立伊始,恒昌公益就持續深耕腸道重疾患兒救助工作。
2020年,恒昌公益首創“三輪驅動”模式,攜手首都兒童醫學中心,推出“患兒家庭+醫院機構+公益機構”三方協同救助模式,為患兒搭建體系化生命通道;2022年1月,恒昌公益還聯合首都兒童醫學中心、人民健康發布《兒童腸道外科重疾救助公益白皮書》,將公益轉化為可復制的項目,不僅提升了救助效率,也為更多患兒及家庭帶來希望;2023年,與公募機構合作,探索互聯網+公益模式,持續擴大公益影響力;2024年,在鞏固與首都兒童醫學中心合作的基礎上,恒昌公益積極擴容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簡稱:北京兒童醫院),構建“一心兩翼”救助體系,建成覆蓋0-18歲患兒的廣域救助網絡。
恒昌公益兒童腸道重疾捐助項目二期啟動
“6年來,我們已成功救助81名腸道重疾患兒。其中53%為嬰幼兒,包括一對蒙古族雙胞胎新生兒,范圍覆蓋23個省或直轄市。”朱莉女士介紹,受助患兒中男孩51人占比63%,女孩30人占比37%。
“這個救助項目已惠及我院60多名患兒,為他們推開健康之門。”首都兒童醫學中心社會工作部副主任丁柳女士現場發言時認為,醫社患三方聯動是效率與公平的保障。該機制以患兒入院登記為觸發點,啟動醫院疾病評估與救助篩查,恒昌公益隨之對符合條件的患兒介入審核,實現“醫療評估+公益救助”雙軌并行,搶抓重癥患兒黃金救治期。她期待,未來與恒昌公益深化合作,持續完善長效救助機制,傳遞人文關懷,夯實健康防線。
人民健康總經理趙娟女士在活動致辭中表示,“我作為項目的見證者,親眼看到恒昌公益腳踏實地探索出了一條速度與溫度并存的公益新路徑,這種將制度理性與人性溫暖結合的模式,托起了患兒家庭幸福,也筑牢了‘健康中國’的屏障。”
這種標準化及流程化的助醫模式,將個體關懷融入系統化的社會保障網絡建設之中,把企業管理的方法用到了公益上,讓公益行動變得更講效率、更有章法,為中國公益拓寬了更廣闊的行動空間。在篩選階段,恒昌公益聯合醫院前置患兒資料審核流程,通過“經濟核查+醫療評估+家庭調研”方式,精準篩選幫扶對象;在治療追蹤環節,醫療機構實時調整并反饋治療方案、康復進度,同步恒昌公益定期核對醫療開支與撥款記錄,實現資金流向全流程可追溯;在復盤階段,結合醫療效果評估與社會回訪所形成的救助成效報告,為進一步優化救助標準提供了精準依據。
數據顯示,恒昌公益在2025年上半年已成功救助18名患兒,較2024年同期的12名增長50%。其中,17個家庭年收入低于6萬元,平均負債3-20萬元,精準覆蓋弱勢群體。這一扎實的民生答卷,背后承載著社會各界的認可。2025年1月,恒昌公益經北京市民政局確認,獲評北京市市級社會組織3A等級。不僅如此,恒昌公益自成立以來,曾先后獲得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授予“助力共同富裕踐行首善有我”榮譽牌匾、入選《人民網》《人民健康》“2024健康中國創新實踐案例”、獲評部級期刊《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的“金鑰匙·貢獻SDG的杰出解決方案”以及北京兒童醫院“最佳公益支持伙伴”等殊榮。
陽光陪伴:共筑身心托舉未來
如果說恒昌公益構建“一心兩翼”體系的一期捐助項目重在提供關鍵資金援助,那么此次啟動的二期項目將致力于構建更深層的陪伴體系。2025年,恒昌公益升級救助模式,推出“陽光陪伴”計劃,從疾病救助邁向多維守護,打造身心共筑的長期陪伴網絡。
恒昌公益理事長黃濤介紹公益項目
恒昌公益理事長黃濤介紹,“陽光陪伴”計劃是一個以患兒為中心的多維陪伴項目。它以公益暖光引領、醫療藍光守護、教育虹光啟迪,心靈柔光安撫,為那些面臨腸道健康挑戰的患兒及其家庭,點燃充滿希望的“生命之光”。
公益暖光引領。恒昌公益創新構建多元化公益矩陣,通過“恒樂捐”專項計劃、“久久公益節”等主題活動,線上線下聯動勸募,擴大社會參與度。2025年7月,恒昌公益同步開通“6.6元共筑優學”和“9.9元兒童腸道重疾救助”捐贈通道,將公益項目的幫扶善款,精準觸達特需群體。
醫療藍光守護。專業協同聚力,數據印證成效。自2024年1月攜手首都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啟動“一心兩翼”助醫體系以來,恒昌公益與兩大專業醫療機構一期項目救助46人,覆蓋18個省份,其中80%為0-12歲以下兒童。
教育虹光啟迪。恒昌公益聯合全國“云杉校園”志愿者,為患兒提供學習輔導與興趣培養,并同步開展“書香寄未來”捐書行動,擴展患兒線下病房教室與線上資源庫,讓知識穿透病痛陰霾,以教育之光重塑生命成長動力。
心靈柔光安撫。恒昌公益一方面積極協同第三方心理咨詢機構,關注患兒及家庭的心理建設,提供專業心理疏導與情感支持;同時籌劃“愛心陪伴大使”項目,以招募治愈患兒家庭作為志愿者,形成互助社群,積極協助駐院心理咨詢師開展患兒全身心治療。
“公益66行”:讓善意觸手可及
公益從不是少數人的全力以赴,而是多數人的多方奔赴。恒昌公益清醒的認識到,公益助醫、助學、助困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僅靠個體組織和醫療機構的力量遠遠不夠,而需要全民共同參與和支持。
正如《未來好企業》一書指出的那樣——全球正在進入“善經濟”時代,“共益”助力企業實現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雙贏。恒昌公益的助醫實踐也在“三輪驅動”中持續深化價值。為了讓更多群體一起加入,共創公益美好“未來”,恒昌公益以“人人可公益”為核心,發起“公益66行”全民行動倡議。倡導輕量化、可持續的公益參與機制,鼓勵志愿者用“66分鐘志愿服務或66元恒樂捐”等方式,打破傳統公益的時長與資金限制,推動慈善事業從特殊場景走向日常生活。
“66分鐘可能只是普通人玩一局游戲的時間,但也能陪住院小朋友讀完3本書或者幫社區老人解決一件生活瑣事;每年66元,卻能給困難家庭孩子送去一套學習文具。”。恒昌公益理事長黃濤表示,我們倡導用一種低門檻、高頻次的公益方式,讓善意觸手可及。無論是每年投入66分鐘參與社區服務、醫療陪護等志愿活動,還是通過恒樂捐出66元善款,都是傳遞溫暖的有效途徑,讓公益的微光照亮更多人生之路。
“公益66行”倡議揭幕
最后在現場觀眾的共同見證下,恒昌公益、首都兒童醫學中心、人民健康代表共同攜手澆灌“杏樹”、“云杉”、“綠樹”三棵公益之樹,為“公益66行”倡議揭幕。展望未來,恒昌公益將攜手伙伴不斷匯聚善意、引領風尚,讓愛心直抵人心,幫助更多群體共享公益善意,共同繪就新時代中國公益事業的溫暖畫卷。
(圖片為恒昌公益授權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