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紅色基因遇上青春創意,當硬核歷史融入趣味互動,一場別開生面的"兩彈一星"精神宣講在這個暑期煥發別樣生機。"青春調色,兩彈一星"宣講團攜創新模式走進基層,以"推普+宣講,創作+宣講,文藝匯演+宣講"的立體化路徑,讓深埋在戈壁荒漠中的奮斗故事走出課本、走進人心,在不同年齡層中播撒下愛國奉獻的種子。
創新模式破題:讓宣講從"單向輸出"到"雙向奔赴"
"兩彈一星"精神的傳承,從來不該是照本宣科的枯燥講述。我們從策劃之初便錨定"活起來"的核心目標,構建起一套獨具特色的宣講體系。
推普環節中,宣講同學們們將"兩彈一星"歷史故事轉化為生動的語言素材,在糾正發音、規范用詞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傳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精神內核;創作環節我們通過手工趣味課程讓孩子們更加專注認真——在宣講同學帶領下,黏土與紙杯在孩子們手中變身簡易"發射器",毛筆尖飽蘸濃墨在宣紙上勾勒出"兩彈一星"的字樣與輪廓,剪刀下綻放出一顆顆象征夢想的"星星"。當小手捏出"核彈"模型、剪出"衛星"圖案、筆下暈染出滾燙的文字時,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已在實踐中悄然扎根。
"我們不是在講歷史,而是在讓歷史與當下對話。"帶隊魏興老師說道。這種將知識傳授、技能培養與精神傳承相融合的模式,徹底打破了傳統宣講的單向灌輸,讓參與者在動手、動腦、動心的過程中,主動與那段崢嶸歲月產生共鳴。
趣味機制賦能:集章行動讓精神印記"看得見、記得牢"
為讓"兩彈一星"的精神內涵更易被記住,宣講團創新性地推出"精神集章"制度。精心設計的"兩彈一星"主題印章成為特殊的"通關文牒",孩子們在參與課程、回答問題、完成手工作品時,都能獲得對應印章。從"原子彈"到"氫彈",從"東方紅一號"到"航天精神",每一枚印章都是一個知識點的濃縮,每一次集章都是一次精神的強化。
在手工課堂上,孩子們舉著集滿印章的卡片歡呼雀躍的場景屢見不鮮;在推普小課堂里,為了贏得"衛星章"而主動練習普通話的小孩也成了動人風景。"集章不是目的,而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大家在趣味中主動記憶、深刻理解。"宣講同學們表示,當小朋友們主動詢問"下一枚章要怎么獲得"時,便意味著他們已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追求者。
成果匯演收官:讓奮斗之美在舞臺上綻放
我們的宣講課程歷時五天,在活動的尾聲,一場精心籌備的文藝匯演將整個宣講活動推向高潮。手工課上制作的"發射器"模型、剪紙作品在舞臺上集中展示,孩子們舉著自己的"兩彈一星"手工作品,用稚嫩的聲音講述背后的故事;合唱環節中,《夜空中最亮的星》《開心往前飛》等經典旋律響徹現場,朗誦環節中,《為什么》《這盛世如您所愿》小學與初中小朋友同臺朗誦,將保護環境與愛國情懷抒發得淋漓盡致。
匯演現場的獎狀與獎品發放環節,按照集章數量高低參與者獲得了我們精心準備的小禮品,這份榮譽不僅是對他們積極參與的肯定,更是對傳承精神的鼓勵。舞臺上的作品閃耀著創意的光芒,臺下的掌聲傳遞著共鳴的溫度,這場匯演早已超越了成果展示的意義,成為一次精神的集體禮贊。
在此次活動中,"青春調色,兩彈春秋"宣講團以創新打破邊界,用匠心激活歷史。當"兩彈一星"的精神通過推普課堂的字正腔圓、手工課上的指尖流轉、集章卡上的紅藍色印記、文藝匯演的真情流露,轉化為可感、可觸、可憶的體驗時,那段艱苦奮斗的歲月便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
正如一位參與活動的初中生所說:"以前只知道國家有過了不起的成就,現在才明白,那背后是多少人用青春和熱血換來的。"而更小的孩子們,在捏制"核彈"黏土、剪出"衛星"剪紙時,已然將"自力更生""勇于登攀"的字樣刻進了心里。當他們舉著集滿印章的卡片,說出"科學家好厲害"時,我們真切看到:那些曾藏在歷史書頁里的精神密碼,正通過這場"活起來"的宣講,化作孩子們眼中的光、手中的力量。這便是創新傳承最動人的模樣——用青春創意激活紅色基因,讓兩彈一星的精神火種,在趣味互動中扎下深根,在代際傳遞中生生不息。(作者 姜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