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美國《福布斯》雜志等媒體日前報道, “清涼度假”(前往較涼爽的目的地旅行)與可持續旅游,正在受到越來越多旅行者的歡迎。
報道稱,氣候變化對旅游業的影響已愈發明顯,并改變著人們的旅行行為。傳統旅游度假目的地正在努力應對氣溫上升、不可預測的極端天氣和自然環境退化,這些動向都將重塑人們的旅行選擇。近年來,人們對環境影響的認識在不斷提高,加上世界各地對保護自然資源的迫切需求等一系列觀念上的改變和現實需要,推動著傳統旅游向可持續旅游發展的轉變。
世界旅游聯盟(WTA)、亞太旅游協會(PATA)、野生救援(WildAid)、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低碳旅游基金、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ESG研究院、南寧師范大學與Airbnb愛彼迎中國日前聯合發布的一份《2025年可持續旅游報告》指出,年輕一代正在引領綠色旅行新浪潮。
報告稱,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關注日益增強,“可持續旅游”正逐漸進入主流視野,成為越來越多旅行者和企業的重要關注點。78%的受訪者認為“可持續旅游”重要,85%的人積極踐行目的地環保規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年輕一代(35歲及以下)對可持續旅游的重視程度顯著高于年長群體,他們不僅認同其必要性,更將其視為旅行的核心價值。
中國出境旅行者將可持續旅游視為高質量的旅行方式,有84%的人認為其有助于保護地球,72%的人認為它能夠促進與當地人及文化的聯系,67%的人認為這能帶來更優質的旅游體驗。
報告提到,在企業層面,踐行可持續旅游有助于樹立負責任、有擔當的品牌形象,74%的出境旅行者認同此類企業富有擔當,69%認為這是企業應盡的責任。
在實際旅行中,旅客們也在積極踐行可持續理念,85%的受訪者愿意積極踐行目的地環保規定,59%會主動了解可持續運營措施,66%在選擇住宿時關注其可持續性表現。
此外,“可持續住宿”正成為旅途中的關鍵環節,50%的受訪者愿意為環保住宿支付溢價,66%充分了解其社會積極作用。總體而言,可持續旅游已成為旅行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標桿,環保與社會責任已經成為個人旅行決策和企業戰略之中的重要一環。
亞洲旅游協會(PATA)大中華區主任呂詠梅表示:“ 我們始終將可持續旅游視為重中之重,致力于推動行業內的環保實踐和社會責任。報告中,我們發現可持續旅游不僅代表著高質量的旅游方式,更是保護地球、連接當地文化與提升旅游體驗的重要途徑。”
野生救援(美國)北京代表處物種和海洋項目總監張文婷提到,“作為愛彼迎可持續發展戰略伙伴,我們很高興看到調研顯示出旅游業綠色轉型擁有了堅實的民意支撐。青年旅行者們正在將‘可持續旅游’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如選擇自然友好體驗、愿為環保支付溢價等等。期待行業伙伴以報告為參考,共同以負責任的可持續旅游”重塑旅游業未來,為生態和人文環境的保護帶來深遠積極影響。”
隨著中國游客對可持續旅游理念的不斷深入理解,年輕一代正逐步成長為推動可持續旅游發展的中堅力量。可持續旅游不僅為出境游帶來了更高品質的體驗,讓旅行者能夠更深度地了解和融入目的地的自然與人文環境,更展現出對地球生態與未來世代的責任擔當。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