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經微言》作為中醫典籍瑰寶,凝聚著古代醫家的智慧結晶。今以白話重述,旨在為當代讀者搭建一座通向經典的橋梁,使深奧的醫理智慧突破時空界限,在當代社會煥發新生。此次轉譯既是對中醫文化的傳承實踐,亦是向大眾普及經典醫籍的探索。囿于筆者學識所限,文中疏漏在所難免,懇請方家指正,研讀時仍以原著為宗。愿以此微末之功,助力岐黃之術澤被四海,讓傳統醫學的智慧之光溫暖更多心靈。
卷四
包絡火篇
少師問:“心包之火與心火無異,那么它們的生克關系也相同嗎?”
岐伯回答說:“說它們相同就相同,說它們不同就不同。心火能生胃土,但心包之火不僅僅生胃土。心火克制肺金,心包之火也不僅僅克制肺金?!?/p>
少師問:“這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解釋說:“心包之火既能滋養胃土,也能導致胃土的衰敗。當胃土衰弱時,得到心包之火的滋養就能生長;但當胃火旺盛時,再得到心包之火的助長就會導致衰敗。胃土作為肺金的母臟都衰敗了,肺金這個子臟又怎么能生生不息呢!
“同樣是火,為什么會有生克的不同呢?”少師好奇地問。
岐伯回答:“心火是陽火,它的勢頭猛烈而急促,人們往往可以避開;而心包之火是陰火,它的勢頭緩慢而持久,讓人感到親近卻難以察覺其危害。所以,心火克制肺金只是一時的刑罰,而心包之火克制肺金則是長久的傷害。由刑罰產生的傷害,因為勢頭猛烈但時間短暫,所以危害還不算大;而由思慮過度產生的傷害,因為勢頭緩慢但持續時間長,所以危害逐漸加深?!?/p>
少師問:“那還有救嗎?”
岐伯說:“關鍵在于制約心包之火的過旺?!?/p>
“那該如何制約呢?”少師追問。
岐伯解釋說:“心包之火是陰火,它竊取心陽的陽氣來滋養自己,同時也需要腎的陰氣來維持生存。心想要溫暖腎,腎想要滋潤心,都需要先通過心包來溝通。如果腎水稍微衰弱,心又會分去一部分水氣,那么腎就連供應心火不足的水氣都困難,又怎么能分出多余的水氣來滋潤心包呢?心包干涸了,難怪它會傷害胃土。所以,補腎水的枯竭,使水足夠灌溉心火而化為津液,也就足夠注入心包而化為滋潤,這不直接救胃,但正是救胃的方法?!?/p>
少師問:“心包之火可以瀉嗎?”
岐伯說:“如果胃土過旺,必須瀉心包之火。但是,心包之火只能暫時瀉,不能久瀉。因為心包靠近心,瀉心包之火會導致心火不寧?!?/p>
“那該怎么辦呢?”少師問。
岐天師說:“肝經的木是心包絡之母。瀉肝則心包絡之火必然會衰弱?!?/p>
少師又問:“肝也是心之母啊,瀉肝不會導致心火受寒嗎?”
岐天師回答:“暫時瀉肝只會減弱心包絡的火焰,而不會傷害到心。即使長時間瀉肝,心君的火焰減弱了,也不會傷害到心包絡,這仍然比直接瀉心包絡要好?!?/p>
少師說:“確實如您所說,瀉肝經的木可以救急但不能圖緩。請問善后的方法是什么?”
岐伯說:“水旺盛則火衰弱,這是水火既濟的道理。怎么能舍棄補腎水而另外尋求瀉火的方法呢?”
少師說:“很好?!?/p>
陳士鐸點評說:“心包之火為相火,相火應該補而不應該瀉。如果應該補卻用了瀉法,必然會傷害心包?!?/p>
來源:《石室密錄》(清·陳士鐸)
翻譯:小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