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復口干舌燥、脾氣暴躁、舌苔厚、眼屎多,夜間翻來覆去,大便干硬,口腔潰瘍等,這些現象源于津液持續消耗,無法滋養黏膜和臟腑,引起內熱蘊結。
津液包含水分和多種滋養物質,能潤澤臟腑,清除虛火。
如果內熱持續不除,會導致鼻腔干燥、腺樣體代償性增生,加重鼻炎、腺樣體肥大,并引發反復咳嗽,形成惡性循環。
內熱重的孩子身體吸收能力下降,單純飲水只能暫時緩解口渴,無法補充關鍵滋養成分。
今天,邀請到兒科專家陳治珍,來跟大家分享3個補津液方法,通過不同機制補充津液,從源頭緩解內熱。
3個補津液方法
① 酸甘化陰法——收斂津液防流失
適用于口臭明顯、大便干結、眼屎多的孩子。酸味食材能固澀體內津液,減少異常消耗;甘味食材促進津液自然生成。
推薦烏梅生津飲:烏梅、山楂、陳皮、甘草,加少許冰糖煮水15分鐘。
②滋陰降火法——直接補充深層陰液
適合手足心發熱、干咳少痰、舌紅少苔的孩子。著重滋養臟腑陰分,清解內熱。
推薦麥冬滋陰茶:麥冬、玉竹、無花果煮水20分鐘飲用。
③健脾生津法——增強津液生成能力
對食欲差、長期便秘的孩子最有效。脾胃是津液轉化的關鍵,健運脾胃能提升身體生成津液的能力。
推薦山藥百合粥:鮮山藥、百合、大米,加瘦肉末慢熬成粥。
每個方法需根據孩子體質調整,建議調理3-7天觀察改善,如舌苔變薄潤、睡眠轉穩,則方法有效。若內熱加重,需及時就醫。
門診案例分享
7歲男孩鼻塞打呼半年,腺樣體堵塞嚴重。吃燒烤后鼻塞加重、憋氣、口臭、大便粘膩。
診見舌質紅,苔黃厚膩,脈滑數,辨證為濕熱內蘊,津虧肺阻。
調理以清熱補氣、通利肺竅為主,開方:太子參、茯苓、炒白術、石斛、浙貝母、炒薏仁、陳皮、桔梗、桑白皮、蒼耳子。
用藥一周后,鼻塞減輕,睡覺可以閉口呼吸了。兩周后,打呼緩解,復查腺樣體明顯縮小。
腺樣體問題根源在于內熱傷津,通過針對性調理,逐步修復臟腑功能,內熱清解后腺樣體自然改善。
最后提醒:食療僅作為日常輔助調理,不可代替治療。中醫治療講究一人一方,具體用藥需醫師辨證,不可自行套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