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西頻道
眼下,正值箬葉采摘黃金季,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戴家埔鄉川桃村,箬葉漫山遍野,郁郁蔥蔥,農戶們忙碌的身影閃現其間。“早上四五點出門,干到下午三四點,每天能采一百多斤,收入有四百多元。”村民蘇亞興滿面笑容地說。
近年來,該縣把箬葉種植加工,作為山區重要產業培育,為村民進一步拓寬就業增收渠道。
川桃村屬戴家埔鄉最邊遠的村之一,海拔600-900米,這里山高林密,氣候濕潤,優越生態環境孕育了品質上乘的箬葉,它不僅葉片寬大、柔韌性強,還有獨特香味,可采摘面積達2000畝以上,是全縣最大產區之一。
為進一步保護野生箬葉資源,提升品質,從2017年開始,鄉黨委、政府根據該村所處地理位置、氣候、資源分布,開展“野外轉家種”栽培試驗并取得成功。目前,已建成人工栽培基地1000畝,新增低改200余畝,箬葉收入達200萬元,占村民總收入39%。
隨著價格一路攀升,這片翠綠的箬葉,一頭連著產業,一頭連著村民,正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大產業”。
川桃村箬葉加工廠于2022年6月份成立,占地700多平方米,大量收購時,為本村及周邊村民提供不少就業崗位。生產車間內,二十余名村民分工有序,忙著分選、捆扎、烘干,最后打包成標準化商品。
走進油坑移民安置點的箬葉加工廠,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每天清晨,采摘的鮮葉從全鄉匯聚于此,快速稱重后,村民們就可將這份“綠色財富”,兌換成實實在在的收入。
車間內,工人正有條不紊干著活,箬葉在指尖翻飛間,被分成不同等級,被送往下個流程。張玉香家住移民安置點,每年農閑,都會來這上班,為箬葉分級,顧家、掙錢兩不誤。
為打造鄉村振興富民產業,鄉黨委政府及駐村幫扶單位——江西銀行、縣文化館工作隊商討,保障從收購、加工、銷售高效銜接與產能提升,打通關鍵環節,從“無人問津”到“點葉成金”。
“每天,從各鄉鎮收購7000斤左右箬葉,需20多位工人加工,每人每天支付100元。”箬葉收購加工中心負責人王芳庭說道。
廣東、福建、浙江等地的餐飲店,特別喜歡箬葉,今年,預計可產干葉60噸左右,銷售額可達150余萬元。
“接下來,將在擴大野種面積的基礎上,推動人工種植與市外種植加工企業溝通對接,繼續擴大市場份額。”川桃村駐村工作隊負責人對未來充滿信心。(劉奕兵、古志雄、劉祖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