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在上汽集團大乘用車動力總成大樓5樓的辦公室里,掌聲打破了工作的專注寧靜。上汽集團總裁、大乘用車執管會主席賈健旭親手將兩塊沉甸甸的獎牌交到上汽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副院長仇杰手中——2025年度上汽技術創新獎"HT11混動專用變速箱及電池"與2025年度上汽軟件獎"動力總成五合一集成控制器基礎層軟件",每位團隊成員也都收獲了個人的獎狀。
與此同時,上汽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祖似杰正逐站為二等獎團隊頒獎,從創新港到IT供應鏈科室,從北斗智能系統研發組到綠芯電軸工位,這場跨越各研發陣地的頒獎禮,恰似一次對上汽"技術為本"理念的現場巡禮。
同日,上汽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副院長(主持工作)、上汽乘用車分公司副總經理王從鶴也為三等獎的獲得者頒發了獎牌和獎狀。
據了解,上汽技術創新獎自上世紀(參數丨圖片)90年代就已設立。開設該獎項初衷不僅在于表彰技術成果,更在于通過制度設計激發創新活力,推動中國汽車工業從“跟跑”向“領跑”質變。正如上汽集團董事長王曉秋所言:“建設汽車強國和質量強國,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
每一次的技術創新獎頒獎,都是對技術最真誠的禮贊。面對一線員工,賈健旭說:“我們需要10個、甚至無數個像仇杰一樣的技術人才。只有專心致志地把今天手上的工作做好,我們才能迎來真正的成功。”這句樸素的感慨,道出了上汽對技術人才的渴求,他相信,上汽要走得更遠,必須有無數個扎根技術、甘于寂寞的人,持續為中國汽車工業突破“卡脖子”難題。
人們都說,世界上只有兩種混動,一個是豐田,還有就是其他。七年前,仇杰團隊著手研發HT11混動專用變速箱,從項目的一開始,就瞄準了在HEV技術上最為強大的豐田。
從零起步,挑戰最大最難的路線,而不是“投機取巧”的捷徑。談及初衷,仇杰說:“汽車技術就是這樣,你可以選擇簡單,但只有往最難的方向走,才會積累出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六七年的埋頭深耕,最終換來海外客戶的認可,也使上汽在混動變速箱領域真正擁有了原創成果與規模化落地能力。
近日,MG3Hybrid+在《AutoExpress》2025年度新車評選中榮獲“年度經濟型混動車型”大獎。今年1-6月,MGZSHybrid+在英國的累計上牌數突破11000,以19.7%的市占率,位列SUV-BHEV細分市場TOP1,力壓以HEV技術見長的豐田Yaris,以及日產Juke等競爭對手。一眾外媒在測評了MG的HEV車型后發出感慨:“MG HEV車型的性能已經超過豐田。”而這正是仇杰和他的團隊成員想要證明的,混動不只有豐田。
從賈健旭"一個項目一個點做好,每個點聚在一起,就能成功"的務實,到工程師團隊"七年磨一劍"的執著,上汽的技術基因正在代代相傳。
這背后,是"人才為第一資源"的深刻實踐——上汽集團通過"首席工程師"機制培育領軍者,以"百日百人"計劃集聚精英。同時,讓年輕干部在自主品牌、海外市場"掛實職、扛指標、擔責任”中歷練成長。此外,在不斷優化人才結構后,如今上汽集團領軍人才庫規模較三年前已實現翻番,研發人才占比已提升至17.5%,軟件人才規模達1.2萬人。
當年輕工程師接過獎牌和獎狀時,這些一線的掌聲與笑容,正在詮釋一個道理:技術為本不是口號,而是上汽集團從管理層領導到工程師的共同信念——它藏在多年研發周期的堅守里,更藏在"不做跟隨者,要做開創者"的技術追求里。正是這樣的人才沃土與創新機制,讓上汽在混動技術突破豐田、軟件自主打破壟斷的路上穩步前行,成為駛向未來的核心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