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長期致力于骨科疾病的診療與研究,精通復雜骨科疾病診療,特別在人工髖、膝關節置換和手法治療頸肩腰腿痛有較高造詣。
他先后師從北大人民醫院骨關節知名專家呂厚山教授、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宮正骨手法傳人、全國名老中醫孫樹椿教授學習。
他就是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北京市職工創新工作室領軍人,北京豐臺醫院黨委書記、主任醫師宋雄英。
開拓基層診療新篇
他秉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積極開展師帶徒工作,培養出大批優秀骨科人才,為醫療事業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2004年宋雄英作為學科帶頭人,被引進到豐臺區長辛店醫院,他帶領5名剛畢業的年輕醫生,創建了長辛店醫院骨科。
在日常看診的過程中,他發現很多病人來自一個叫王佐的鄉鎮。王佐鎮距離醫院有10公里遠,在那個家用汽車尚未普及的年代,當地居民出行主要依靠為數不多的公交線路。這對于本身就腿腳不便的患者來說,看一趟病非常困難,許多患者癥狀較輕時在家中忍著,因此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只能選擇手術治療。
宋雄英萌生了去當地給患者診治的想法。雷厲風行的他說干就干,從2005年開始,每周三下午他都會前往王佐鎮社區衛生中心出診。
他的這一決定,引來了很多朋友對科室發展的擔憂,都勸他,“你的科室剛剛建立,患者還不多,你再把患者留在了當地,你的科室怎么辦”。面對這些質疑,宋雄英沒有動搖,他堅定地踏上技術下基層之路,這一堅持就是四年。
在王佐鎮社區衛生中心,他每年診治上千例患者,對每一位患者都耐心詢問病情、仔細檢查身體,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同時,他深知提升基層醫療水平的關鍵在于培養人才,所以毫無保留地向衛生院的年輕醫生傳授臨床經驗和專業知識。
在宋雄英的悉心教導下,許多年輕醫生迅速成長,診療水平顯著提升,對于骨科常見病的初期診治能力達到了專業規范水平,逐漸成為當地醫療隊伍的骨干力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長辛店醫院骨科的門診量、住院量、手術量不降反增,很快發展成為豐臺區老年骨科中心。
直至2009年甲流疫情暴發,身為一線指揮的宋雄英,不得不暫時結束了對王佐鎮社區衛生中心的義務帶教工作。即便如此,多年過去了,那些曾受教于他的醫生依舊對他感恩不已,還有不少王佐鎮的居民也追隨著他到豐臺醫院看病。
延續義診帶教之路
宋雄英發現豐臺區宛平地區骨關節疾病患者同樣存在就醫困難問題。特別是杜家坎交通擁堵,僅僅隔了一條河的路程,患者卻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才能到達長辛店醫院。
為了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優質醫療服務,2010年,宋雄英帶領團隊開啟了每周二下午在盧溝橋社區衛生中心的技術支援行動。在此期間,他不僅為患者提供免費診療服務、開展健康宣教活動,更著重對社區醫生進行帶教。他從診斷思路到治療方法,耐心指導每一位醫生,讓他們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能力。就這樣,宋雄英和團隊堅持了三年。
2013年,由于長辛店醫院轉型爭創中西醫結合三甲醫院,作為醫院主要負責人之一活動不得不中斷。然而,他留下的醫療技術和培養的人才,繼續為當地患者服務。2017年,已調任豐臺醫院的宋雄英,行政工作十分繁忙。但盧溝橋社區衛生中心的王武寶主任多次上門尋求技術幫助,他最終為了患者決定每周日上午前往盧溝橋社區衛生中心繼續義務帶教,指導王武寶等醫生開展骨關節疾病診療。
創新醫法溫暖社區
長辛店醫院轉型為中西醫結合醫院,因管理需求,宋雄英開啟了中醫學習之路。
2015年拜師全國名老中醫、清宮正骨流派傳人孫樹椿教授學習。在學習過程中,他深得孫教授“一旦臨證,機觸于外,巧生于內,手隨心轉,法隨手出”的手法精髓,掌握了“輕巧柔和” 的獨特技巧。
實踐中,宋雄英發現早期手法治療結合中藥調理,能讓許多患者延緩甚至避免手術。為了讓更多患者受益,2019年,他帶領團隊創建北京市創新工作室,專注于中西醫結合治療骨科疾病的研究與實踐。
2024年,青塔社區的賈問櫻主任了解到當地骨關節患者眾多但專業醫生匱乏,多次向宋雄英求助。盡管日常工作已被行政事務與臨床診療塞得滿滿當當,他還是答應指導青塔社區中心開設頸肩腰腿痛門診,每周日上午準時帶教。他運用手法治療,為眾多頸肩腰腿痛患者解除了病痛,贏得患者們的一致好評。
同時,他也在門診工作中對年輕醫生進行言傳身教。他常說“心到、眼到,不如手到”,只有多接觸病人,才能找到手下的感覺,才能把理論運用到臨床診治中;他強調,病人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加強跟病人的交流能更好地提高手法,這些都是書本上所沒有的。
曾有一位被“五十肩”(肩周炎)困擾多年的劉彤阿姨,肩部疼痛難忍,活動嚴重受限,連簡單的穿衣、抬手、梳頭都成了奢望。四處求醫無果,多數醫生建議做肩部手術治療,可她恐懼手術,一直猶豫。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劉阿姨來到宋雄英的診室。
宋雄英仔細檢查后,憑借豐富的經驗和對中西醫結合療法的深入理解,發現其肩周炎與頸椎病有關聯,便采用獨特治療方案,運用清宮正骨手法精準復位頸椎,調整頸椎關節位置,緩解神經壓迫。
經常有人疑惑地問他,“這么多年,你總是義務到社區帶教,甚至還要搭上自己的車錢、油錢,你圖啥?”
他說,我的幾位老師都是這樣教導我:“一名真正的醫生,不忍心患者多受痛苦”。(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賴志凱)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