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家居突然停業,創始人疑墜亡
突如其來的停業,令人瞠目結舌。
近日,華南地區知名整裝公司靚家居突然宣布停業,引發廣泛關注。
作為擁有近24年歷史的老牌家裝企業,靚家居的突然停業給供應商、消費者等各方帶來了諸多困擾。
7月18日,一份落款為靚家居的《停業通知》曝光,通知稱,因公司受房地產行業影響長期虧損,現已資不抵債,無力繼續經營,故自即日起停止營業,并請各債權人進行債權核對、確認,公司將積極配合破產清算工作。
圖源:澎湃新聞
對此,靚家居一位員工透露,“從18日當天開始所有門店就停止營業了,哪怕是還在盈利的門店,都統一關停。”
次日,據媒體消息,廣州靚家居天河棠下分店大門緊鎖,店內建材產品仍陳列其中。
圖源:家庭E生微信公眾號
同時,廣州靚家居總部已經無人上班,玻璃門緊閉。
圖源:家庭E生微信公眾號
大樓物業人員表示,早些時候已有多撥供應商前來,有供應商直言“一點風聲都沒有,我上周還拿到錢了”,對停業感到猝不及防。
除了供應商之外,對于靚家居停業感到突然的,還有消費者。
停業當天,有消費者正處于裝修房子的過程中,突然收到設計師的通知信息后倍感意外。
此外,員工們也毫無準備——靚家居微信視頻號7月18日仍在直播,當天上午公司還正常工作,下午員工才陸續離去。
顯然,這一切都發生得太突然了,讓人始料未及,以至于各方都還來不及做出反應。
更令人震驚的是,據傳靚家居創始人曾育周已于7月17日凌晨墜亡,其電話已處于“啟用來電提醒功能”狀態。
而后,多位維權者、員工及知情人證實,靚家居創始人曾育周已經墜亡,由于事發突然,曾育周的身后事仍在料理之中。
這一悲劇的發生,被認為是公司突然宣布停業的原因之一。
對于曾育周墜亡這一消息,警方回應受害者稱,曾育周墜亡一案暫無信息發布,其死亡不影響后續合同糾紛、債務等處理,受害者可前往派出所登記信息或起訴維權。
目前,靚家居官網已無法打開,顯示“該站點已被管理員停止運行”,小程序也無法訪問。
圖源:家庭E生微信公眾號
在靚家居總部,已經擠滿了前來維權的業主、供應商、服務商和施工方。
圖源:家庭E生微信公眾號
面對各方維權的情況,7月21日,靚家居微信公眾號發布了《靚家居相關公司債權登記公告》,請客戶、供應商、服務商、施工單位到對應公司聯絡點登記債權。
圖源:靚家居整裝微信公眾號
至此,靚家居算是正式宣告了停業和債權登記,這場突然的停業和創始人墜亡,讓靚家居的利益相關方全都猝不及防,后續靚家居將如何處理債務情況,讓我們拭目以待。
靚家居發展受阻,曾育周無力回天
說到靚家居的發展軌跡,可以算是曾育周充滿奮斗與變革的創業史。
曾育周
1996年,年僅24歲的曾育周懷揣5000元,在廣州從一家小小的陶瓷店起步,開啟了創業之路。
憑借過人的商業嗅覺和執行力,短短兩年內,曾育周就將門店擴展到了近10家,在建材行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與人脈。
1998年,曾育周抓住機遇,拿下東鵬瓷磚代理權,成功賺取人生“第一桶金”,為后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2001年,他敏銳洞察到傳統建材市場價格不透明、體驗差的痛點,果斷創立“靚家居”建材超市,立志打造一站式建材購物平臺,為消費者帶來便捷與透明的服務體驗。
不得不說,這一舉措體現了曾育周對當時行業趨勢的精準把握。
為了打破新興品牌的知名度困境,2003年,靚家居創新推出“小區營銷”策略,主動走進社區觸達潛在客戶,打破了“等客上門”的傳統模式,迅速打開市場。
2005年,面對百安居等內外資建材超市的強勢競爭,靚家居選擇“迎頭定位”,不僅將總部設在百安居華南總部附近,更以“貴一賠五”的價格承諾正面交鋒,在激烈競爭中穩穩立足,彰顯了曾育周敢打敢拼的魄力。
而后,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來襲時,建材行業陷入寒冬,靚家居卻逆勢創新,在廣州南岸店推出國內首個按平米計價的整裝全包套餐,正式開啟整裝時代。
此后12年,曾育周帶領團隊持續打磨整裝服務,從1.0階段的全包裝修、拎包入住,升級到2.0的整裝+家服務,再到融入智能與萬物互聯的3.0階段,不斷調整服務方案。
同時,隨著時代發展,靚家居積極擁抱變化:2014年全面進駐購物中心,探索“O2O + 小區”模式;2015年與天貓、蘇寧易購合作,轉型為O2O整體家居服務平臺;2016年提出 “家服務新業態”,構建線上“家服務網”與線下“智慧門店”“家服務中心”;2019年推進信息化轉型,推出靚系整裝云 2.0系統,為全國擴張提供技術支撐。
這些舉措讓靚家居規模持續擴大,2019年門店達100家,2022年底增至160間,累計服務超55萬戶家庭。
然而,好景不長,受疫情及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的持續沖擊,靚家居資金鏈承壓,最終于2025年7月18日宣告停業,為其24年的發展歷程畫上句號。而曾育周也被曝墜亡,留下一地爛攤子,讓人無比唏噓。
重壓下的墜落后,誰來善后?
商業浪潮中,與曾育周一樣被曝在重壓下走向絕境的事件并非孤例。
2025年4月,紡織業大佬畢光鈞在行業寒冬中折戟。
畢光鈞
由于傳統紡織業受原材料波動、人力成本上漲等因素沖擊,畢光鈞的企業漸失優勢。
盡管四處籌錢、嘗試轉型,卻難挽頹勢,最終在資金鏈斷裂后,畢光鈞選擇了輕生,留下爛攤子,牽連上下游供應商與員工。
同年5月,電梯行業的劉文超也因企業困局走向絕路。
劉文超
隨著行業飽和后的競爭白熱化,劉文超的公司因技術滯后、訂單銳減陷入困境,疊加內部管理問題,債務堆積如山。
面對無力回天的局面,他以極端方式結束了生命,企業癱瘓,依賴其生存的中小合作方也遭重創。
6月,百億上市公司董事沈康明的隕落更顯唏噓。
沈康明
公司曾在資本市場風光無限,卻因行業惡化、戰略失誤導致業績滑坡。
在股東期待與資金危機的雙重壓力下,沈康明的挽救措施接連失效,最終不堪重負離世,公司股價暴跌,投資者損失慘重。
這些曾叱咤行業的企業家,都曾懷揣理想搏擊商海。但當行業危機、經營困局、多方責任如巨石壓頂,他們在掙扎中耗盡希望。
他們的結局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令相關利益各方損失慘重,因此,在市場競爭不斷加劇、行業情況不斷變化的同時,企業應當更注重調整和經營,穩健經營與風險防控,始終是企業行穩致遠的根基。
在經濟發展的浪潮中,希望各類企業都可以健康穩續經營,以促進行業不斷蓬勃發展,不再留下一地爛攤子,讓人驚愕的同時也難以善后。
作者 | 李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