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今日印度》記者報道,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決定放棄在其光輝 MK-1A噴氣式飛機上使用國產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和電子戰系統的計劃,轉而采用以色列ELTA系統。這一決定對印度國防本土化目標造成重大打擊,引發了國內國防機構內部的廣泛爭議。
2021年2月,印度空軍與印度斯坦簽署了一份價值4800億盧比的合同,訂購83架光輝 MK-1A多用途戰斗機,明確承諾從第41架飛機起整合由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研發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和SRK電子戰套件。然而,2025年3月,印度斯坦L宣布所有83架飛機將統一采用以色列機載系統,徹底放棄了國產技術。這一決定不僅違背了最初的承諾,也對,莫迪政府高調宣傳本土防御系統能力形成鮮明對比。印度能造出世界領先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嗎?
此前,氮化鎵雷達是印度國防技術的重要里程碑。自2008年起由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O的電子和雷達發展研究所(開發,該雷達擁有912個發射/接收模塊,可在100公里外跟蹤50個目標并同時與4個目標交戰。經過230小時的機載測試和光輝 MK-1原型機的125次測試架次,其性能據稱可媲美以色列EL/M-2052雷達。同樣,SRK電子戰套件配備先進的雷達警告接收器和基于數字射頻存儲器技術的自我保護干擾器,提供360度雷達威脅防護。這些技術展示了印度在國防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
印度斯坦公司辯稱,國產雷達和電子戰套件因未獲得軍事適航和認證中心的生產認證而被放棄,迫使他們選擇成熟的以色列技術以確保交付。然而,印度官員反駁稱,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已于2023年通過認證,SRK套件的認證也接近完成。2025年4月,印度機構進一步確認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已完成四階段飛行試驗,并建議開始生產。這一時間表表明認證問題并非不可逾越。更令人費解的是,印度斯坦曾在2024年11月為43臺光輝國產雷達發布招標,卻在幾個月后突然轉向外國技術。
光輝 MK-1A的生產因GE航空航天F404-IN20發動機供應延遲而嚴重受阻。原定2024年2月開始交付,但截至2025年6月,仍無一架飛機交付。首批發動機于2025年3月到貨,較計劃晚近兩年。HAL表示,至少6架飛機已準備就緒,等待發動機安裝,預計本財年交付12架。巨大的生產壓力可能促使印度斯坦選擇已驗證的外國技術,以避免因采用國產系統而進一步延誤。
印度斯坦的決定對印度“自力更生”倡議構成重大挫折。政府通過正面本土化清單和50%國產成分的采購要求,投入巨資推動國防自主。然而,放棄國產雷達和電子戰套件使印度在關鍵領域繼續依賴外國技術。前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科學家指出,控制雷達系統供應鏈和源代碼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戰爭時期進口系統可能受損的情況下。這一決定還可能削弱本土供應鏈發展,限制私營公司開發先進技術的機會。
很顯然,印度斯坦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主要原因是對國產技術缺乏信心。你要直白點說,是印度自己的航空工業公司認定自己的國產雷達是垃圾,根本沒法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