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為了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可以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未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在閱讀此文前,為了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可以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山東有這樣一家重卡制造商,年收入就能達到5000億元,更是等同于38個重慶紅巖的產值,這家企業不僅然后中國的重卡開進全球的視野,更是悄然成為世界舞臺上的鋼鐵巨獸,那么這家“卡車界的富士山”是如何成為全球老大的呢?
先從山東重工的年收入來看,5000億的年收入究竟有多夸張?相當于38個重慶紅巖,要知道重慶紅巖汽車有限公司也是中國重卡行業的重要企業之一,更是隸屬上汽集團。
實際上重慶紅巖在2023年只賣出去了不到1萬輛的客車,但是反觀山東重工旗下的中國重汽和陜汽重卡,一年之內就能狂賣38萬輛,紅巖的銷量更是連他的零頭都夠不上。
那么山東重工究竟是有怎樣的殺手锏在身上呢?
首先就是山東重工手中的兩張王牌,中國重汽和陜西重卡,兩家企業更是占領全國市場上42%的份額,你在路上看見的重卡,10輛里面有4輛都是他們家的。
其次就是有硬實力在身上,自家濰柴發動機更是在全球打響名號,熱效率更是成功突破50%,在實際換山東重工的重卡之后,紛紛表示開50萬公里不用大修。
不僅如此,山東重工更是積極響應新能源政策,電動的中科更是已經成功過上路,目前還在研發氫燃料客車,將目標瞄準“零排放”市場。
2022年,中國重汽濟南工廠的豪沃總裝線全流程數字化,生產率更是飆升30%,次品率不到0.5%;山西汽車的智能工廠用上了機器人焊接和AI質檢,生產周期從7天砍到5天。
再加上遠程監控、自動緊急制動這樣的黑科技山東中歐諾個更是憑借自身硬實力直接拿下國外訂單,2023年,山東重工的出口量就已經超越5萬輛,更是出口110多個國家和地區。
像是在泰國曼谷的物流園區內,中國重汽的電動牽引車更是忙得不亦樂乎;肯尼亞的展示中心更是直接放上山東重工的新能源卡車。
不僅如此,為了更好的對外出口,山東重工集團還在巴基斯坦、艾斯艾爾比亞建立了組裝廠,2012年更是收購了意大利法拉帝集團和德國凱傲集團的股權,能達到了高端技術和市場渠道。
在全球更是布局了245個服務站,實現了售后服務“隨叫隨到”,這簡直就是把“中國智造”打向全球。
而且山東重工集團特別注重人才培養和引進,用各種方式吸引和培養了很多優秀的技術和管理人才,給企業發展注入了充沛活力。
更重要的是山東重工對于周遭經濟的帶動,2023年山東2000多家中小型企業就靠著給山東重工提供鋼材、輪胎、電子元件可以說是賺的盆滿缽滿。那么山東重工的發展歷程究竟如何?
山東重工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其歷史更是可以追溯到中國重卡行業的起點,1956年,濟南汽車制造廠成立,這也就是現在的中重汽,在4年之后就推出了中國首款重型卡車“黃河JN150”。
改革開放之后 ,中國重卡行業就開始迎來飛速發展,1984年,中國重汽與奧地利斯太爾公司合作,引入斯太爾的91系列技術,提升自家制造水平,2007年,中國重汽又和德國MAN SE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更是獲得了斯太爾提供的發動機和整車制造技術。
而陜西汽車的起步在1968年,最初是用來制作軍用車輛的生產,后來逐步轉型于民用重卡市場,在與美國康明斯合作之后在發動機的技術上成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從此陜西重卡就與“耐用掛鉤”。
2009年靠著政府把老牌企業濰柴、中國重汽、陜汽打包重組,自此就變成了一個“超級站隊”立,總部位于山東濟南。
產品線豐富得像個“百寶箱”,在短短十年的時間里就成長為全球重卡制造商巨頭,旗下品牌更是分工明確,像是豪沃系主要就是物流運輸和工程建設。
陜西汽車則是以德隆系為主,主要深耕重載和越野運輸,與其他國際巨頭相比更是略勝一籌,山東重工在2022年的用手就達到了714億美元,但是德國戴姆勒客車僅僅只有435億美元。
但是真正讓山東重工產生質變的,就是2012年的那場震驚歐洲的收購,意大利的法拉帝游艇上升起中國國旗,更是讓西方媒體直呼“中國制造正在吞噬全球”。
但是這次收購更是帶來了精密的技術,濰柴發動機的成功也是在這里有所突破,但是榮耀的背后更是擔憂,長春一汽解放的實驗田中,工程師正在測試著新的AMT變速箱。
在沃爾沃的總部,氫燃料重卡的續航里程已經突破1000公里,面對咄咄逼人的對手,山東重工則是選擇了一條義無反顧的道路。
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建立CKD工廠,將整車拆解成零件組裝,這樣的話就可以規避關稅降低物流成本,這種決策更是成功讓中國重卡在第三世界國家市場產靈率突破35%。
再說做為曾經輝煌過的重慶紅巖成立于1965年內,更是國內重卡三巨頭中成立最早的一個,早期也是以生產軍用越野車為主要目的。
2000年紅巖重卡更是因為自卸車等工程車型占據國內市場的龍頭地位,實現銷量與口碑的雙優,2002年由于湘火炬收購紅巖55%股權后多次抽離資金,導致企業瀕臨破產。
在上汽控股之后,紅巖由于過于聚焦在工程車領域,2020年市場預冷導致庫存擠壓,三年時間累積虧損超過60億元,在整個行業都在向電動化轉型時,紅巖依然不愿作出改變,沒能成功抓住氫能機遇。
重慶紅巖的隕落更是與山東重工形成鮮明的對比,山東重工的成功就在于不斷對于技術進行升級,但是能否真的在新能源與智能化這場“大戰”之中穩坐釣魚臺,還是需要不懈努力。
從國內稱雄到全球布局,山東能源的成功正是中國制造業崛起的生動寫照,未來這家企業能否在新能源與智能化浪潮中繼續領跑,就請我們拭目以待。
信息來源:
湘湘帶你看社會:中國重卡每賣5輛就有2輛是“山東重工”
泰山財經:新能源重卡暴漲242%!山東重工位居行業第一
新浪財經:上汽紅巖嚴重債務違約被申請破產 換帥、經銷商債權打折均未能成功自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