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陳琳 實習生 宋紅萱 通訊員 梁靚/文圖
在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河科大一附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病房,記者見到了80歲的患者張爺爺(化名)。他精神狀態良好,思路清晰,交流順暢,一點看不出來三周前,他剛經歷了一場大型的心臟手術。
張爺爺來自河北,從今年2月開始,出現了心臟泵血功能衰竭,更面臨著重度肺動脈高壓引發肺動脈高壓危象、右心衰竭、房顫導致血栓卒中的多重死亡威脅,于是他和家人開始輾轉于北京多家醫院接受治療。但各大醫院的醫生都因他年齡大、心肺功能差、風險大拒絕為他進行手術,張爺爺和家屬陷入了絕望的境地。經過多方打聽,張爺爺了解到河科大一附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的王勝洵主任一直專注于高齡復雜危重心臟手術的救治,在北京的他抱著最后的希望讓王勝洵閱看了他的病歷資料。
“這名患者心臟二尖瓣和三尖瓣大量反流、主動脈瓣中度反流、高血壓,并伴有既往病史:人工膝關節置換、甲狀腺功能減退及膽囊切除,尤其嚴重的是患者合并重度肺動脈高壓,評估顯示手術風險極高,死亡率高。”王勝洵說,但是他覺得張爺爺還有做手術獲得重生的希望。
“為了老人的生存,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我們也要去試試!”約一周后家屬們經反復商量,決定從北京到洛陽尋求手術治療。
張爺爺來到河科大一附院后,醫生為其做了詳細的檢查和評估,并制訂了詳細周密的治療方案,如使用多種藥物改善心功能、降低肺動脈壓及調整腎功能。“剛來的時候,患者胸悶、氣短、無力,處于半臥位才能緩解痛苦,身體也非常虛弱,氧飽和度僅有90%,肺動脈壓達118mmHg。”王勝洵說,約5到6天后,患者呼吸困難、胸悶、心慌癥狀明顯減輕,食欲改善,睡眠質量明顯提高。通過半個月的精心調整,患者未再出現呼吸困難,心慌、胸悶癥狀顯著緩解,氧飽和度已經達到98%到100%。為確保手術順利進行,術前再次行右心導管檢查,患者肺動脈壓降至 52/14mmHg,為手術治療贏得了機會。
準備就緒后,王勝洵及團隊為張爺爺實施手術。術中,團隊使用生物瓣置換了二尖瓣和主動脈瓣,同時完成三尖瓣成形術、左心耳閉合術,并安裝臨時起搏器,手術歷時6個半小時,順利完成。術后,經過醫護團隊精細化監護和治療,通過心功能支持策略、肺高壓靶向藥物治療等,張爺爺平穩度過了低心排、呼吸衰竭、感染等難關,術前預備使用的ECMO(體外膜肺氧合)和血液透析均未使用。術后3天,患者成功脫離呼吸機,術后一周,患者撤除所有監護設備,目前已經順利出院。“現在感覺身體非常舒服,已經很久沒有這種感覺了,太感謝王主任了,是他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張爺爺激動地說。
編審:沈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