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三菱無法與中國汽車抗衡
2025年7月22日,沈陽國擎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一片沉寂。工人們最后一次檢查完設備,默默摘下墻上的“三菱發動機”標識——這個動作,為三菱汽車在中國40余年的生產史畫上了句點。
就在同一天,三菱汽車官方宣布終止與沈陽航天三菱的合資合作,徹底退出中國生產舞臺。
在鄭州街頭,老車主張先生撫摸著自己的廣汽三菱歐藍德(參數丨圖片)感嘆:“伙計,你以后沒有家咯。”言語間難掩失落。而在上海某豐田4S店內,鉑智3X的訂單已排到三個月后,年輕人們正為車載激光雷達和自動跟車功能興奮不已。
同一片市場,冰火兩重天。
終局時刻:從“關鍵心臟”到悄然離場
三菱的退出并非突發。一條清晰的時間線已預示了結局:
2023年10月:廣汽三菱停產重組,長沙工廠被廣汽埃安以1元象征價接盤;
2025年7月2日:沈陽航天三菱更名為“國擎動力”,三菱股東悄然退出;
2025年7月22日:發動機合資正式終止,生產版圖徹底歸零。
回望巔峰時刻,三菱曾是中國汽車的“心臟供應商”。1997年成立的沈陽航天三菱與東安三菱,累計供應超700萬臺發動機,支撐了早期比亞迪F3、長城哈弗等30%的國產車型。2006年合資成立的廣汽三菱更在2018年創下14.4萬輛銷量,長沙工廠投資50億,4000名員工日夜忙碌。
但危機早已埋下:2022年產能利用率僅16%,工廠空曠如城堡;2024年凈虧6252萬元,2025年一季度續虧2367萬元。當中國新能源車滲透率突破35%,三菱的新能源占比卻不足1%,末代電動車阿圖柯竟是廣汽埃安V的換標車。
敗因深析:電動化浪潮中的“掉隊者”
三菱的退場,本質是技術路線與戰略決策的雙重失誤。
一、技術斷代:燃油光環的桎梏
當比亞迪刀片電池量產、華為ADS智駕落地時,三菱仍守著4G6系列發動機的技術老本。2019-2025年整整六年未推出全新車型,產品線停滯不前。其電動化嘗試淪為“貼牌游戲”——阿圖柯直接套用廣汽埃安V平臺,缺乏核心三電技術。
二、聯盟內耗與本土化傲慢
“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權力斗爭,使中國業務淪為犧牲品。決策流程緩慢,錯失關鍵轉型窗口期。更致命的是對本土需求的漠視:當中國車企提出發動機改進需求時,三菱堅持收取“技術使用費”而拒絕適配,最終迫使長城等轉投自研。
相比之下,豐田正上演“教科書式本土化”:中國籍高管董長征、李暉執掌實權;RCE(中國首席工程師)主導鉑智3X研發,65%供應鏈本土化,成本降低30%。日產則放手讓中國團隊定義N7車型,首創動態發光Logo與親子空間APP,上市兩月銷量達1.4萬輛。
日系分化:有人退場,有人進擊
三菱的退場只是日系陣營劇烈分化的縮影。2025年上半年數據揭示殘酷現實:
豐田的“權力下放”革命
廣汽豐田電動化車型占比已達49%,一汽豐田bZ5以12.98萬低價殺入市場。背后是管理體制顛覆:研發決策權從日本移至中國,構建“One R&D”體系,與比亞迪、華為、小馬智行深度合作。
雷克薩斯的“多路徑”韌性
在豪華車寒冬中,雷克薩斯以8.5萬輛銷量穩居進口車冠軍,三年保值率60.51%。其成功源于不冒進的電氣化節奏:LX引入HEV實現全系電氣化,上海工廠2027年投產后將本土化生產純電車型。
產業啟示:跨國品牌的生死時速
三菱的退場為所有跨國車企敲響警鐘,三大啟示尤為深刻:
一、技術必須扎根中國
本田依賴Momenta提供智駕方案,缺乏數據閉環能力;而大眾在合肥建立研發中心,開發中國專屬A級車平臺,投產周期縮短40%。本地化研發已成生存剛需。
二、燃油利潤反哺電動
雷克薩斯將燃油車利潤投入電氣化,豐田則把60%燃油利潤投入固態電池研發,2026年量產。傳統優勢需轉化為轉型動能。
三、拒絕“技術平移”傲慢
日產N7從立項到量產僅4個月,比德系“全球車本地化”快3倍。當中國團隊主導設計動態發光Logo時,日本總部選擇了放手——這種尊重本土創新的態度,恰是三菱缺失的。
站在原三菱長沙工廠前,廣汽埃安工人正調試高壓快充生產線。這座曾誕生三菱發動機的基地,如今生產著續航1000公里的國產電池包。
三菱的退場,不是日系的終章,而是產業變革的刻度尺:豐田用“中國團隊主導研發”證明本土化的力量,雷克薩斯以“多路徑電氣化”展現戰略定力,日產憑“4個月極速量產”演繹中國速度。
當沈陽國擎動力的新標識在陽光下閃耀,一個舊時代結束了。而新時代的生存法則已然清晰——沒有永恒的巨頭,只有時代的答卷人。那些尊重中國市場、扎根中國創新的企業,終將在變革浪潮中寫下自己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