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法國防部證實其“戴高樂”號航母近日在南海活動,中方消息源指其試圖接近解放軍山東艦編隊,遭我約40艘艦艇嚴密監控。
法國海軍這艘唯一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戴高樂”號,攜帶其戰斗群闖入了這片全球矚目的水域。艦隊核心的“戴高樂”號搭載著戰力可觀的“陣風-M”戰斗機,護衛陣容包括一艘攻擊核潛艇、兩艘防空驅逐艦和一艘補給艦。
法國“戴高樂”號航母(資料圖)
法蘭西將其最具威力的海上資產部署于此,釋放的戰略信號相當清晰——法國堅定維護其“印太戰略”下的軍事存在與行動自由。法軍高層將此行定位為“常規航行”,強調行動“完全符合國際法”。
“戴高樂”號的動向沒能逃過解放軍的海空天立體監控體系。當其航跡顯示出向中國海軍“山東”號航母戰斗群靠近的意圖時,解放軍迅速反應。權威信源描述的場景令人屏息:山東艦為核心,由導彈驅逐艦、護衛艦及水下力量組成的強大編隊,外圍竟有接近40艘不同型號的中國海軍艦艇展開扇形部署。
這個數量幾乎是法國特遣艦隊規模的十倍。它們保持安全距離卻寸步不移,織成一張高度戒備的無形之網,清晰傳達出“你已闖入警戒區”的信號。法方事后承認“遭遇大量中方艦船伴隨”,印證了解放軍堅決、有力的監控與反制行動。
雙方行動細節折射巨大差異:法國艦隊試圖進行航空演練之際,中方雷達嚴密鎖定,“陣風-M”戰斗機發動機預熱狀態均被實時掌握。衛星與偵察機捕獲的畫面顯示,法軍戰機無法按照預定計劃起飛,所謂訓練被迫大幅縮水甚至取消。中國海軍水面艦艇依據精心設計的預案持續機動,始終將自身置于能夠應對突發狀況的最佳戰術位置,展示出精妙的艦艇操控素養與協同戰術執行力。
法國“戴高樂”號航母(資料圖)
就在這微妙對峙之際,法國海軍參謀長尼古拉斯·沃茹爾上將遠程發聲。他在巴黎的記者會上宣稱法國軍隊“已做好戰斗準備”,語氣異常強硬。法國國防部也發布聲明堅持“南海航行自由權”。
然而深入審視,“戰斗準備”宣言與現實形成巨大反差。沃茹爾本人當時遠在數千公里外的巴黎;真正身處南海的“戴高樂”號編隊在龐大中國艦隊嚴密監控下,行動空間遭遇實質性壓縮,展示“自由航行”的戰略目標已然受到抑制。法方所謂“自由行動”主張,在解放軍展現出的壓倒性區域控制力面前,其實際影響力被明顯削弱。
法國此舉絕非孤立冒險。南海已成為大國戰略博弈的核心角力場:美菲“肩并肩”大規模聯合軍演正如火如荼展開,美軍多艘驅逐艦也在鄰近海域高頻出現。法國核航母在此時的高調行動,與區域內外部分勢力強化干預步調顯現同步性。這清晰地提醒我們:部分域外力量強化干預的趨向始終存在。
中國拒絕被動應對。幾乎同期,中國-東盟“海上聯合演習”在另一海域高效推進。山東艦航母編隊在結束南海高強度實戰訓練后,已北上穿越第一島鏈進入西太平洋海域執行新一輪任務,演練深度持續拓展。官方消息強調,過去一周內,解放軍在南海共出動百余架次軍機,其空基態勢感知與打擊能力覆蓋范圍正在強力升級。
法國“戴高樂”號航母(資料圖)
法國核航母在南海的行動,最終演變成為解放軍區域存在與控制力的實戰化演示。它清晰展現了該海疆的安全態勢——中國武裝力量具備強大實力、堅定決心以及高效機制,能迅速應對任何未經授權的接近,以可畏的實力確保國家主權與海洋權益。
南海的每一寸波濤都見證著和平的珍貴與守衛和平的力量。“遇冷”的戴高樂號留下了一個注腳——無論言辭多么強硬,海上的實力平衡才是決定性語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