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里山海,心系關嶺學子。廣州市花都區教師江燕群,懷揣教育熱忱,響應東西部協作號召,遠赴貴州關嶺綜合性高級中學支教。她以講臺為陣地,以文化為橋梁,以家訪鋪就希望之路,以愛心助農振興鄉村,用實際行動在山海之間書寫了動人的教育幫扶感人故事。
三尺講臺守初心——藝海揚帆育桃李
從教三十余載,江燕群始終堅守育人初心。2024年,她積極響應幫扶號召,帶著為教育事業添磚加瓦的理想,毅然奔赴貴州。在關嶺綜高的講臺上,她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經驗的分享者。通過常態化聽課、深入評課、精心打磨示范課,她毫無保留地將多年積累的教學智慧傾囊相授。在與當地美術教研組的工作協作中,她巧妙融合課程思政元素,有效帶動學科發展,以扎實的專業素養為當地思政教育與美育質量提升注入新活力,生動詮釋了教育幫扶的深層內涵。
文化搭橋促融合——心手相連共芬芳
作為幫扶團隊的一員,江老師深知教育幫扶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心靈的交流與文化的交融。她積極融入當地生活,深度體驗布依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獨特風情。她巧妙地將花都與關嶺兩地文化元素融入課堂,搭建起情感共鳴的橋梁。并通過實地走訪、親身體驗民俗等方式,讓教育幫扶超越了書本的界限,成為一場鮮活的文化對話。
家訪路上筑夢行——星光點亮求學路
“山區孩子的求學路,每一步都浸透著不易。”目睹學校高達70%的留守未成年現狀,江燕群的心被深深觸動。節假日里,她不顧山路崎嶇,常常單日奔波逾10小時,只為走訪四戶特殊家庭。她不僅自掏腰包,為孩子們送去溫暖與關懷,更積極奔走,聯動民建花都冠名基金,成功發起“花都——關嶺慈善勵志助學行動”,募集善款2萬元,精準資助10名品學兼優的學困學子。這是她對助學初心的樸實詮釋。并表示,將持續匯聚愛心力量,讓更多學困學子的眼中閃爍希望的光芒。
農貨出山助振興——愛心暖流潤山鄉
江老師的幫扶視野,并未局限于校園內。她還關注關嶺農業產業的發展,主動化身“農產品推介員”。利用朋友圈、親友圈等渠道,熱情推介當地優質的特色農產品。她堅信“個人力量雖微,聚沙終能成塔”,大力倡導“以購代捐”的幫扶模式,為山區的優質農產品拓寬了銷路。這一舉動,讓教育幫扶的暖流延伸至經濟振興的領域,以實際行動兌現了“支教一校,造福一方”的莊重承諾。
山海回響——深情永續寄希望
“家訪時,那個趴在昏暗燈光下石桌上認真寫作業的孩子,眼神明亮得讓人心顫——那一刻,所有堅持都有了答案。”江燕群老師的支教日記里,珍藏著大山深處最質樸的感動。她殷切期盼,受助的孩子們能將這份善意銘記于心,傳遞下去,“學會感恩,努力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從花都的繁華到關嶺的峻嶺,她跨越的不僅是千山萬水的阻隔,為孩子們點亮了通向未來的夢想之路,讓這場“千里支教”的動人故事,在山海之間久久回響。
江燕群以美術為筆,以愛心為墨,在關嶺的壯麗山水間,勾勒出一幅教育幫扶的生動畫卷。她的付出贏得了廣泛贊譽,先后榮獲關嶺自治縣“優秀支教教師”“穗安協作優秀教師(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她從明亮的教室到蜿蜒的家訪路,再到充滿煙火氣的農產品推介一線,她忙碌的身影無處不在。江燕群用多元而堅實的幫扶實踐,深刻證明了:支教,遠不止于知識的傳遞;它是一場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旅程,是無數微光匯聚成照亮山鄉未來的璀璨星河。(鄒鵬)
統籌:劉禹涵
責編:王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