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讀一段,思考中醫,切近中醫,成為中醫愛好者。
Claudine:以上是經典中醫學的觀點嗎?我發現這個與目前的教材還不太一樣。
李辛:是的。傳統的中醫是如是理解人體生理機能的。古代醫者以人體正常的氣機狀態為認識和治療的基礎,而現代教科書通常以疾病和癥狀作為認識和治療的基礎。換句話說,古代醫者關心的是“常”,現代中醫關心的是“病”,這兩者的著眼點大有不同。如果把能量的正常運行狀態(氣機)作為“第一個醫生”,充分觀察和了解氣機運行狀態,我們中醫作為“第二個醫生”,就可以更好地來順應、激發“第一個醫生”發揮作用。如果治療忽略了人體自身,只針對疾病,“第二個醫生”就可能會越俎代庖,導致治療方向的偏離。
Claudine:明白了,介紹一下人體的四個層次好嗎?
李辛:
四大層次是:
形:身體的物質架構
精:精華部分,取決于兩大因素第一,關乎遺傳因素以及與生俱來的潛能;第二,平衡健康的生活狀態,能幫助保養精氣,健康長壽。實際上,精是形、氣、神的基礎。后面我們會詳解。
氣:人體能量與外在環境、空氣、食物、生活節奏等有關;也和我們與自然、錢財、他人、權力和信仰等的相互作用有關,與內在情志有很大的關系。現代教科書提到人體的氣主要源自三方面:腎氣、胃氣、肺氣。事實上,這只是一個術語學的問題,有很多不同的“氣”,如元氣、真氣、宗氣、正氣、病氣、中氣、清氣、谷氣、營氣、衛氣、腎氣、脾氣、胃氣、肺氣、肝氣、膽氣等等,用來指示不同的功能分類和能量來源。
本質上,萬事萬物與人體,可以看作是能量(氣)的不同形式。人體與外在世界的交互作用,比如與外在環境、食物、呼吸、社交往來、錢財、性……可以理解為各種形式的能量交換,在經典中醫里稱之為:“氣交”或“交感”。它時時刻刻在所有的時空里發生著。
神:包括兩方面。先天:直覺、本性和軀體生物本能。后天:心智活動、思維、判斷、邏輯、經驗。
以上四個層面,形體承載精氣神,精化生氣,氣化生神,而神的統攝又對精與氣產生影響。精化生元氣。所以,理論上元氣可以看作是精所化生的陽性部分。這里,“精”偏靜態、涵藏態;“元氣”偏動態、流動、待用狀態。元氣、中氣(脾胃之氣)、清氣(肺氣)合成真氣。真氣通過經絡運行、輸布至全身表里內外,形成完整的人體能量系統,順應四時與環境的變化,開闔升降,持盈保泰,穩固生命活動,即謂“氣機”。
元氣、中氣、清氣合成真氣, 真氣運行、輸布至全身表里內外
讀后小記
1. 精是生命最根本的能量儲備,被稱為“先天之精”,儲存在下焦(腎與命門),是人體元氣的根源,為生命活動提供原始動力,類似企業的“原始資本”。
2. 中焦脾胃轉化的“中氣”(后天之氣)補充日常消耗,若中氣不足,身體會透支下焦的精,加速生命資源消耗。
3. “形”(肉體架構)是精的載體,精通過化生元氣濡養臟腑筋骨;精虧會導致形體失養,如小兒腎氣不足致大小便失控、成人早衰或生殖功能衰退。
4. 精是靜態能量儲備,通過氣化轉化為真氣(能量總和),輸布至上焦(司呼吸防御)、中焦(助消化吸收)、下焦(主生長生殖修復);精不足則氣機乏力,出現倦怠或虛汗。
5. 熬夜、思慮過度導致氣機“開”過度,阻礙夜間修復,使精無法涵養,形成惡性循環。
6. 精是心神安定的根基,精足則神安(專注平和),精虧則神浮(焦慮、失眠);神擾(如信息過載、欲望紛擾)會加速“神耗→氣散→精虧”。
7. 現代生活中飲食無節、熬夜、高壓工作等,導致中氣損傷與下焦精虧,“健康”難得。
8. 健康是精、氣、形、神四層次的暫時和諧,而非永久狀態。
9. 起居順應晝夜節律(避免熬夜、電子產品),飲食有節(保護脾胃,忌生冷油膩)。
10. 通過站樁、靜坐等靜修回收神氣,選擇避世安居的環境減少消耗,追求“精神內守”以實現精、氣、神的本然和諧。
11.今天摘錄的這一段,完全是值得背下來的,是整體地理解生命的個個層次及其相互關系。
12.好,到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