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是個“戀愛腦”人人喊打的時代,好像愛情至上是個重大問題,它簡直能毀人一生……
說到底,人人都怕傷害,害怕在一段關系中受到損失,期望從一段關系中得到一些東西。
但這確實又是不現(xiàn)實的,因為愛總是伴隨著痛苦與快樂。單純快樂的愛更像是一個夢幻,更像是無條件的愛,類似母愛。
弗洛姆就在《愛的藝術》中指出,當代人想要的愛,往往是被愛,而不是付出愛。然而愛是一種能力,一種需要學習的能力,不是單純的天賦,不是自動就能獲得的。
想要了解什么是愛,那么這本書是不可錯過的。這本書被奉為經(jīng)典,而豆瓣上對國內譯本有不少爭論。
鑒于譯本實在很難評估,因此,我選擇了原版閱讀。
對愛的誤解
人們常常認為一段戀愛關系出現(xiàn)問題時,一定是客觀問題,是兩個人在各方面產生的差異。弗洛姆認為這不是客觀問題,而是一個能力問題,一個關于愛的能力問題。
現(xiàn)代人的社會是價值交換為基礎,即使對兩個人相愛來說也是如此。于是愛情也遵循這個規(guī)則,兩個相愛的人能有可以交換的價值才行。
郎才女貌就是這樣的一個價值交換公式,又或者用男人的財富對應女性的容貌,最終每個人都認為只有自己符合某些標準才值得獲得愛。
另外一個問題是人們分不清墜入愛河與維持愛意之間的不同。墜入愛河是瞬間的激情,稍縱即逝,然而愛是需要維系的,也是可以維系的。因為分不清,人們便以為激情之后,愛就消失了。
弗洛姆說人們應該去了解愛的意義,學會維持愛意。
正因為愛是可以學習的,所以人們要認識到愛是一門藝術,是一門可以實踐的藝術。
可現(xiàn)代人都在追逐名譽、地位、金錢,哪一個都比愛要重要得多。人們寧可在這些上面花費了時間去研究怎么得到,也不愿意在學習愛這件事上花費時間。
愛的意義是通過愛一個人,愛所有人,愛整個世界。
為什么需要愛
對于人為什么需要愛,弗洛姆認為是為了擺脫孤獨,這種孤獨從人類誕生開始就一直伴隨著人。
人脫離了自然界,不再是大和諧的一部分,于是深深地陷入焦慮中。
分離焦慮的根源在于失控,因為分離不在人的控制下,是人無能為力的事情。
從自然界分離造成了人的不完整,這是羞恥和罪惡感的來源,而因為愛變得完整的人,人格完整就會減少羞恥與罪惡。
人內心最深處的需求就是克服分離產生的孤獨,逃脫孤獨的牢籠。
人一生中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克服分離孤獨,如何達到完整,如何超越自己的人生。這也是關于人本質存在的答案。
為了擺脫孤獨,人曾經(jīng)用過三個方式。
第一種方式就追求高潮體驗,曾經(jīng)通過各種藥物、酒精、性想要再次體驗與自然合一的感受,但那只是曇花一現(xiàn)。
第二種方式就是融入群體,這是一種最安全的方式。
第三種方式是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通過創(chuàng)造活動重新?lián)肀澜纾@只適用于創(chuàng)造性工作,其他工作并不適用。
這三種方式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真正的答案是愛。
愛,能讓人重新與世界合一。
尋求人的關系融合是人最大的渴望,最基本的激情。如果失敗,就意味著喪失理智、自毀或毀滅他人。
我們把這種融合稱之為愛,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知道討論的愛是關于存在的答案,而不僅僅是一種共生關系。
成熟的愛是能夠保證一個人的完整性和獨特性的,同時能聯(lián)系起他人,即兩人是合一的,同時又保持各自。
愛是一個主動的行為,不是被動的效果,它是需要維持的,而不是墜入獲得的。換句話,它是賦予的,不是取得的。
賦予如果用現(xiàn)代社會的眼光,那就是光付出沒有回報,很虧,聽起來只有犧牲。但是換一個角度,單單賦予就說明了一個人的強大,這種強大會帶來快樂與生命力。所以給予、賦予是一種生命力的表現(xiàn)。
愛的能力公式
愛的能力取決于人格完整程度,如果用公式表示,那應當是這樣的:
愛的能力=人格完整度*(獨立+自主+尊重+有責任心+照顧+知識)
照顧是愛的行動,是積極的,關心生命的動力。
有責任心,意味著這個責任是自發(fā)的,不是強制賦予的,代表著給予回應。
為了防止責任心變成控制,于是需要尊重。尊重意味著看到別人,意識到他是個個體。允許他自我發(fā)展,而不是為了別人成長。
尊重意味著了解,了解一個人就需要知識。知識由問題驅動,知識又有很多層面。這些層面都直指核心,不是浮于表面,這意味著辨識他人情緒背后的東西。
了解越多,我們越期望知道對方靈魂深處的秘密。秘密會成為我們操控別人的武器,所以這依然需要尊重來防止。
我們期望通過這種了解去明白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愛。愛是主動靠近他人,期望融合,了解別人,了解自己,了解每個人。
但光了解是不夠的,比起了解,去體驗融合,去愛,去付出才能接近別人,了解自己,了解別人,理解生命。
心理學知識是了解愛的基礎知識。
結語
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將愛的能力放在首位,這種能力是一個態(tài)度。
如果一個人僅僅愛一個人,對其他人冷漠,就能凸顯這種愛的分量。可其實這不是愛,僅僅是一種擴展的自大。
這正是一些小說中最常見的橋段,成為某個人的特殊存在,幾乎可以說每個人都向往的。但在弗洛姆的眼里,這是狹隘的愛,甚至不能稱之為愛。
愛并不是和特定人的主要關系,它是一種態(tài)度,對他人乃至世界的態(tài)度,以此形成的人格。
愛一個人前提是愛所有人,愛這個世界,愛生命。那么當一個人說我愛你的時候,就意味著他通過愛你去愛所有人,通過愛你去愛這個世界,通過你去愛我自己。
弗洛姆將愛說清楚了,但真正悲哀的是很少有人能做到這樣的愛,畢竟它的先決條件就是完整的人格。
P.S. 國內譯本看過兩個,但感覺很奇怪。如果要推薦中文的話,個人覺得劉福堂的版本看起來好像順眼一些。總得來說,有能力還是看原版吧。
【文/云玖弋】
【圖片來自網(wǎng)絡,侵權即刪】
【聲明:玖弋閣 已加入“維權騎士”版權保護計劃】
玖弋閣,一周一書評,更多新書更好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