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懇請您點擊一下“關注”,每日為您推送精彩內容,不要錯過哦~
熟知南美歷史的人都知道,被譽為“南美解放者”的兩個領袖,一位是圣馬丁,另一位則是西蒙·玻利瓦爾。
鮮為人知的是,西蒙·玻利瓦爾曾有一位老師,他的名字叫弗朗西斯科·德·米蘭達。
大家更不知道的是,他曾親身參與法國大革命,并擔任法國將軍,為法國大革命立下了赫赫戰功。
因為種種英勇表現,他的名字還被鐫刻在了巴黎的凱旋門上,以示表揚。
那么,這位米蘭達究竟是怎樣的人呢?他又有哪些過人之處呢?
1.米蘭達的過去
米蘭達,生于1750年,誕生地正是如今委內瑞拉的首都加拉加斯。
他的父親,可不是一般人,是從加那利群島移民至加拉加斯的大企業家。
提及加那利群島,可能許多人并不清楚其地理位置,但它是西班牙在西非的重要領地。
米蘭達的父親,能夠從遙遠的加那利群島遷居至委內瑞拉,已經可以證明其經濟實力之雄厚,可能與西班牙王室或貴族間的聯系,也非同一般。
所以米蘭達,一出生含著金鑰匙的孩子,貴族子弟應有的教育,他一點不落。
從神學院到大學,有家族的庇護,他一路綠燈。
18世紀,歐洲的啟蒙思想逐漸開來,米蘭達上學的過程中,也逐漸被其感染。
米蘭達的思想其實充滿了矛盾性。
一方面,他不起那些紈绔的貴族子弟,覺得自己與他們格格不入。
另一方面,他又想與底層人親近,對方一看他的身份,卻愛搭不理。
當然,思想的矛盾性,并不妨礙他作為一個貴族子弟,進入軍隊刷經驗值。
1772年,他輕松成為一支西班牙軍隊的軍官,美國獨立戰爭、英國入侵古巴,都有過他的身影。
這里大家千萬別覺得他是一個很正派的人,他性格不好,在軍隊有時不受待見,后來因為牟取私利,被西班牙追捕,所以他逃走了。
2.米蘭達游說諸國
米蘭達的逃離,標志著他與西班牙之間的斗爭開始了。
他為何與西班牙產生如此深刻的對立,或許源于他內心的一絲正義感,西班牙殖民統治下委內瑞拉人的悲慘命運讓他深表同情。
再或者,他從軍隊逃離的經歷有關。
人性是復雜的,米蘭達亦不例外。
他首先到了美國,與當時的美國總統和國務卿都有過接觸,但鑒于美國與西班牙的友好關系,他轉而投向英國。
因為英國與西班牙之間存在一些矛盾,他寄望于利用這種矛盾,拉取對方的支持來推動委內瑞拉脫離西班牙。
事實上,英國對他的幫助微乎其微。
他轉而尋求歐洲其他國家的支持,在歐洲溜達了很大一圈,包括俄羅斯和土耳其他都去過,但一提到委內瑞拉的脫離西班牙,這些國家都會裝聾作啞。
后來法國大革命的爆發,米蘭達似乎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在好友的安排下,他竟在法國軍隊中謀得了一席之地,并指揮法軍取得了幾次重大勝利。
后來上司戰敗叛逃,他也因此受到牽連,兩次被捕,幾乎喪命。
拿破侖的崛起后,他寄希望從法國得到支持的幻想破滅了。
1800年,米蘭達視拿破侖為自己獲取法國支持的最大障礙,孤注一擲的他,竟然動了謀殺拿破侖的念頭。
行動失敗,他被捕,如果不是他在法國人脈很廣,拿破侖早就想讓他永遠消失了。
雖然沒殺他,但也不愿意見到他,1804年拿破侖將他驅逐出境。
3.從英雄變成叛徒
米蘭達又跑到英國,自詡為“西班牙裔美洲殖民地的主要代理人”,企圖以此身份吸引英國人的注意。
他的策略很簡單,想利用英國與美國都想在南美發展勢力的想法,兩邊獲利。
他有時甚至會提醒英國人,若英國不支持南美革命,美國人可能會捷足先登。
當然,米蘭達的策略并未得逞。
英國人和美國人僅僅通過外交手段,就能破了他擺的迷魂陣。
英國人的作風,沒有實際利益,不會介入;看不到南美解脫的希望,更不會插手。
英國人的冷漠,米蘭達心涼了,只能尋求美國的支持,他寄望于自己與美國某些高層的關系。
美國其實和英國一樣,嘴上一套又一套,實質的幫助很少。
1806年,米蘭達組織了一支100多人的登陸部隊,準備入侵委內瑞拉,驅逐西班牙殖民者。
西班牙殖民者早已得知米蘭達的意圖,并在民眾中散布謠言,稱米蘭達是外國特工,破壞了他的形象。
米蘭達登陸后沒有充足的支持,失敗已成定局,他逃了。
此后,南美反抗殖民者統治的呼聲越來越高。
1810年,拿破侖意圖掌控西班牙,導致西班牙內部混亂,委內瑞拉人的殖民者暫時被驅逐了。
米蘭達因其在國外的聲望,1812年被委內瑞拉軍政界接納,成為委內瑞拉第一共和國的最高統帥,成為該國的最高領導人。
米蘭達政府的建立,有很大一部分支持力量來自莊園主。
他過于樂觀,還沒有徹底取得底層人信任的時候,宣布農奴們自由,不少莊園主被激怒,導致支持力量大幅下降。
面對西班牙軍隊的反撲,米蘭達再次犯下錯誤,他繞過其他軍政府領導人,與西班牙求和,以換取自己逃離委內瑞拉的機會。
不幸的是,米蘭達的這一行為被他的徒弟玻利瓦爾等人發現,他們憤怒地將米蘭達送回西班牙。
米蘭達在牢獄中度過了余生,最終因中風不幸去世。
4.寫到最后
年輕的玻利瓦爾,作為南美解放的先驅,在遇見米蘭達時,雖桀驁不馴,卻深受這位長者的喜愛。兩者因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彼此間建立了不解之緣。
米蘭達后來能成為委內瑞拉第一共和國的元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玻利瓦爾的支持。在革命的風雨中,他們共同戰斗,建立了堅不可摧的友情。
令玻利瓦爾震驚的是,他的老師米蘭達竟然背離了信念,與西班牙的指揮官單獨求和。
這一行為,對玻利瓦爾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背叛者,只能交給敵人處理。
回顧當時的情況,敵人反撲很兇悍,加之地震導致軍隊失去了武器供應,義軍們的處境十分嚴峻。
米蘭達在看不到勝利希望的情況下,又深知學生玻利瓦爾不會向西班牙軍隊投降,于是選擇單獨求和,先把自己抽離苦海,再圖發展。
米蘭達被譽為南美解放的先驅者,但關于他是否稱得上英雄,卻存在爭議。
他有理想,但也有軟弱的地方。
早在他擔任西班牙軍官的時候,謀取私利獲罪的時候,就有體現,他不是一個純正的圣人,所以很難保證他成為一個純正的英雄
他不是玻利瓦爾,為了信仰和理想,熱血沸騰,哪怕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