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還算年輕的時候,我想著要娶一位哈薩克族或者蒙古族的姑娘。
原因是那時讀《白馬嘯西風》與《倚天屠龍記》,哈薩克族的文化與蒙古族姑娘趙敏的性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可惜,夢想終究是夢想,至今連哈薩克族與蒙古族姑娘的影子都沒摸到過。
在中國想深入哈薩克族的文化,自然最好是去新疆,新疆我倒是去過,只沉迷徘徊于獨庫公路,遠沒深入于哈薩克族的營地。
只在天山頂上遇上一位賣烤肉的女子,特意詢問,說是哈薩克族,但看不到任何我想象中的風貌,只以生硬的普通話與黢黑的面孔表示著她與我的不同。忽略這些,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做小本買賣的人。
處于商業中的人,大抵是相同的,表現不出獨有的風情。
只有一點讓人能領略到他們的獨特之處。
山上的網絡極差,他們也被社會規矩裹挾,使用網絡支付,但我怎么都付不出去錢。
她很豁達,說沒事,你先走,在有網絡的地方再付。
眼神中沒有任何猶豫與懷疑,不見絲毫擔心。
信任、信譽,在少數民族中向來表現得要比我們突出。
因為那是他們生活圈子里的交往根基。
這與身處鋼鐵水泥的橫斷山脈中的普羅大眾的生活邏輯不同。在擁擠的水泥城堡里,這樣的信任很難有。
因為擁擠的城市里人的選擇眾多,滑頭往往被看作聰明,不交心不講信譽往往可以讓自己得利。以復雜的算計之心處世,反而可以混得風生水起。
古老的游牧民族的傳統,生活的單調性與環境的嚴酷性,決定了很多民族的生活道德將信任、信譽突出高標,若無信可講,在那環境里簡直寸步難行。
要全然領略他們的文化魅力,必然要深入其中。
最近的電視劇《我的阿勒泰》,就是一部相當深入原始哈薩克民族生活的片子。
而且,這部片子,傷了很多人的心。
《白馬嘯西風》里的主角叫李文秀,是個江南姑娘。但她從小在哈薩克人的牧地長大,心意與處事,已經很像是哈薩克人了。
巧了,《我的阿勒泰》的主角也叫李文秀,也算是半個江南人,她與母親還討論武俠小說。我想,這名字大概來自《白馬嘯西風》。
這只是我的興趣聯想,無實際意義。
《我的阿勒泰》里的李文秀,是迷途的羔羊,她在喧囂的現代社會中悸動、憧憬、迷茫。
都市巨大的熱鬧中的孤獨,是最大的孤獨。無數聲音和燈紅酒綠的裹挾往往給人以巨大壓力,繼而使她在孤獨中自卑,在悸動中煩躁,在向往中迷茫。
這位李文秀,最終帶著不甘、失落、無助回去找媽媽。
馬伊琍飾演媽媽張鳳俠,是個颯爽的,她把刻骨的痛與思念埋藏起來,生活在哈薩克人原始的淳樸之中。
粗狂的風,漫揚的沙,孤寂的樹,連綿的草,高遠的天,足以放逐她的痛,安放她對已逝丈夫的思念。
這片中最出彩的人,不是李文秀,反而是張鳳俠。
即便是感情,李文秀的感情戲也沒張鳳俠的感情戲出彩。
李文秀的感情,是從遙遠現代深入草原戈壁之后的純樸悸動,是遙遠的回歸。單純,單純得像所有愛情的最初。
當事者不厭其煩的沉溺于細枝末葉的言行,樂于其中,無法自拔,旁觀者只能初覺無聊,繼而回念自身,嘴角裂開嘻嘻而笑。
一種普羅大眾式的膩。
而張鳳俠的感情是深沉的偽裝,把沉重的痛與思念,交付于哈薩克人的天空,在巨大的安靜圍擁之下,隨沙流走,與草同生,慢慢風化。
她漢人的習俗,在此處完全蕩然無存,豁達地入鄉隨俗。她享受過“城市文明”,見識過“時代發展”,卻絕不高高在上,從不自作聰明。
現代所謂的“文明人”,往往對于異于鋼鐵水泥包裹的文化有所鄙夷,認為那是落后,思想和生活方式上的落后。
往往高高在上地指責別人的落后。
往往自作聰明地要教育別人生活。
張鳳俠能在哈薩克人中如魚得水的生活,有極好的信譽,有社牛般的人緣。足以說明這一點。
她尊重人與人的不同,她享受文化與文化的交織。只活出自己,只享受草原給她的自由和哈薩克人給她的心靈饋贈。
一個在現代都市中繁華過的人,漸漸回歸淳樸。
那簡直人生的升華。
如此的人,對于感情的深沉,是絕大多數人所不能感受的。而她所經歷的痛,所堅持的思念,所體會的愜意,所享受的快樂,卻也是常人無法觸及的。
我喜歡這種感覺。
但我無法經歷這種生活。
所以,我傷心。
《我的阿勒泰》其實是讓人傷心的,傷了所有人的心。
這部劇的鏡頭完全可以洗滌我們的眼睛往日所受的蒙蔽。
藍天、白云,流水、綠草,遠山、近沙,羊咩與馬蹄同響,鳥鳴與牧人共歌。
巨大的人文沖擊,直擊每個觀眾的心。
讓他們悸動,讓他們向往,讓他們坐立不安,讓他們欲罷不能。
而他們無能為力。
所以,他們傷心。
就像我也傷心一樣。
水泥紅塵中的人,基本一樣。每晚躺床上遙想一切,發大誓愿,做宏大夢,第二天早晨依舊按部就班地去擠地鐵上班。
所以,那遙遠的哈薩克牧地,甚至牧地上的羊糞,都讓人傷心。
因為,只能遠觀而不可褻玩。甚至遠觀都算不上,只能在屏幕外唏噓贊嘆,說不著邊際的向往。
但傷心的我們,并不知道,牧場里的人,也有他們的傷心。
時代發展的沖擊,讓文化漸漸趨同。游牧、打獵,貼上了時代的標簽,不再那么自由自在,馬蹄聲再也踏不出他們心上的調子。
他們也傷心。
這世界,年輕人總批評你老年人落后,年長者總是抱怨年輕人不成話。
他們相互交織,相互干涉。堅以自己的對改變對方的錯,一而再,再而三的碰撞,從不妥協,繼而形成陌路。
年輕人說,我有我的未來,我的生活,社會變了,我要如此。
年輕人沒想過,對方的一切都失去了。像老牧民的草地、羊群、游獵突然之間不復存在。
這等于是他所有的愛好,一生的生活經歷,皆成虛妄。
就像他沒在這個世上存在過一樣。
年長者想讓自己的傳統繼續傳統,于是給年輕人加以傳統的束縛,讓他們對未來,對世界失去所有的想象。像牧民的兒子一生束縛在草原上,牛羊為伴,藍天做被,茵草做床,再無其他的夢。
然而,誰也理解不了誰。
他們彼此都很傷心。
看來,《我的阿勒泰》傷了劇里劇外所有人的心。
但我們知道,傷心總是難免的,這就是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